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今阶段市场上多数产品的包装均采用数码设计的插画,而具有完美、现代化等特色的数码图案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对自然、个性的追求,手绘插画图案再次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以红酒包装设计为例,基于情感化的手绘插画应用于红酒包装设计中不但提高了各大红酒品牌的品牌影响力,不同品牌借助手绘插画所表达的情感也使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红酒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现如今,带有手绘插画的红酒包装俨然增加了红酒产品的艺术价值。基于此,文章从彰显品牌品味、拉近产品与消费者距离、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使产品具有艺术价值等方面分析基于情感化的手绘插画在红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上,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兴趣和个性,都有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认识,然而,无论何人,他们都在追求着一个共同的东西--美。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创造着美,而美本身也在哺育着人类。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都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修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换句话说,美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在这一集里先谈谈艺术美对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所起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先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  相似文献   

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俗语说明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爱美、追求美的.“云想衣衫花想容“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然而,爱美之心又各有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对美的追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美育在每位学生身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事实上,美育,尤其是个性化的美育,是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过程中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我们也只有了解了美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后,才能体会到美育在培养其良好个性过程中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促使我们对实施美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庆 《天津教育》2001,(7):48-4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俗语说明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爱美、追求美的."云想衣衫花想容"的诗句就是对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然而,爱美之心又各有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对美的追求也各不相同,因此,美育在每位学生身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事实上,美育,尤其是个性化的美育,是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过程中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我们也只有了解了美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后,才能体会到美育在培养其良好个性过程中不可低估的作用,从而促使我们对实施美育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美,是令人向往的,也是值得人追求的.对美的喜爱和追求就是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的一种热爱的表达,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拥有一颗"爱美之心",使他们能够更灵敏地感知世界,感知心灵,成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用美的因素去引导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它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并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学生美术作品的个性美追求,就是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表现中释放纯真的个性.美术教育对发展学生个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由于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包装设计是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一部分,讲究创意思维和表现手法.在当前的社会里,包装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是产品本身的保护功能,二是产品信息的传达功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断发生改变,产品包装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同时也纳入了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包装设计必须符合广大消费者的要求,符合市场的需求,具有美感,时尚而不乏个性的特征,包装设计改变着人类的审美理念和生活趣味.包装设计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包装设计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学生美术作品的个性美追求,就是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表现中释放纯真的个性。美术教育对发展学生个性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性,我们的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正是由于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保护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保护社会的丰富性和创造性。”美术课堂应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激发学生的个性美追求。教学中,笔者从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  相似文献   

9.
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一种无形资产.学校品牌的核心是学校文化,即学校全时空与全过程所展现的文化.学校文化反映着学校师生员工的文化品味与修养,是学校个性与传统的延伸.学校品牌蕴含着学校特有的教育价值理想和追求.我校是一所由旅美华侨捐资兴办于1923年的具有80多年传统的学校,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目前是荔湾区区属面积最大、教学设施较好的初级中学,正向着把学校办成优质的示范性初中的方向努力.但是,如何利用丰厚的文化传统,提升学校品牌,还在不断的探索中.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则应是诸多能力培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钢琴教学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对容止的审美是个性解放的产物,又是个性解放的体现。魏晋人所尚的容止美是与魏晋尚清谈、标放达、好玄言的精神生活一致的。同时,魏晋人尚美容也有其世俗功利的一面,以美容见赏,在事功和社交中是最好的阶石,可见魏晋人追求超脱,其实却无法完全心不逐物。  相似文献   

12.
程鸣 《语文知识》2014,(4):77-80
近代诗坛“新月诗派”提出著名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艺术创作主张.而细观近五年的安徽高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它们也具有“建筑美、简洁美、个性美”的命题技术特点.而这“三美”命题技术特点却常常不被人所注意.据我所知,在各大报刊和互联网分析探讨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的文章,从没有人涉及命题技术特点这一内容,更没有人对此作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汤姆·索亚和哈克贝里·芬分别是马克·吐温两部经典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里的主人翁.这两部小说可以算得上是"姐妹片"而且汤姆和哈克贝里是两部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人物.只不过他们分别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说里担当主角而在另一部小说里充当配角.虽然汤姆和哈克贝里算得上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是他们在个性、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方面都表现的泾渭分明,大相径庭.汤姆代表的是一种世俗的价值取向,他所追求的也是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地位和权力.而哈克贝里所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他的身上所表现的是自由和真、善、美.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这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也折射出了马克·吐温自身矛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对一所学校来说,人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拥有梦想,让每个学生充满激情,让每个学生追求卓越,使学生在张扬个性中快乐成长,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现代脑"的优秀学生,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是一个学校的品牌,更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位标志,真正实现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3,(12):12-13
策划人语 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提升品位、彰显个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小学校日益重视文化建设,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样本。但也有一些学校停留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的外在包装,对学校文化建设缺乏深度挖掘、系统设计和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6.
包装是指将某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包裹在产品之上,避免产品受损、便于运输,这是产品包装的基本功能,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不断的提高,设计的概念也渐渐地引入产品包装之中。对于产品的包装设计来说,其是在实现包装的基本功能之上,通过添加色彩、线条等设计元素使产品变得更加漂亮。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展示产品,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平面设计与包装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差异,两者都是通过视觉传递设计信息以及都体现出了对美的追求,不过平面设计局限于二维空间的设计展示,而包装设计更加偏向于立体的展现,而且包装上设计的构建途径也更为丰富。但是,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元素、文字设计以及图形元素等对包装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平面设计与包装设计的差异与联系,在实践中才能对两者更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伟大诗人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美.他追求社会美,想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为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同时也追求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泯一的崇高境界.为此遍游全国名山大川,“或遇胜境,终年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越地(今浙江一带)风光优美,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是李白多次游览的地方,留下了大量歌颂越中山水和杰出人物的诗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至今对我们进行“两个文明”建设仍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考试周刊》2011,(16):217-217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美术欣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美术欣赏通过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鉴赏美、创造美。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产生的穿透力和震撼力,使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向往真善美,自觉放弃假恶丑,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和"术"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表现美和创造美,是我们每个美术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也应当是致力追求的目标。本文对小学美术常识与鉴赏课的教学思考,有许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