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测点导航“言为心声”,作者写文章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流露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离不开对作者思想观点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的人、事、物的态度的分析。“观点态度”,在议论文中指的是论点和分论点,在记叙文中指作者对某事或某人的看法和情感态度,在散文中指作者借助“形”所要表 相似文献
2.
由于作家立场观点的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以及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的不同,作家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当然带有作家的主观倾向。这种主观倾向,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3.
考测点导航观点态度是作者在文中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现象、做法等等所持有的主张、看法以及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憎、褒贬等感情)。在阅读时我们应该能够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是赞颂还是批评,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完全支持 相似文献
4.
李志军 《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版)》2010,(Z9):38-43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事物的主观倾向,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离不开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比较直接、明显;有的则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还有的隐含于作品的字里行间,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下面我们就以今年南通市中考卷中的两道试题为例来探求解答这类问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考点说明〕这一考点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但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这一考点重在检测考生对文章中作者自己需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是什么 ,因为从写作的角度来讲 ,并不是所有文章的作者都能在文章中用非常直接而又明了的语言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来 ,许多情况下会通过暗示、象征、双关等多种方法来表达 ,也包括正话反说或就是不说出自己的态度 ,而是让读者透过语言文字去揣摩。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能条分缕析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还要能精要地概括出来 ,含蓄的能加以阐发 ,具体的能加以抽象 ,深奥的能加以… 相似文献
6.
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连续多年来在高考的考试说明中对考生作出的非常明确的要求。所谓"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考点释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这一考点分开来说,“概括”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一个考生能否把握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和态度,并给予正确评价,是衡量其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9.
10.
亦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13)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是阅读方面的一种理解欣赏能力。近几年高考十分重视对这种能力的考查,并正式写进《考试说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在议论性的文章中比较明显,而在记叙和抒情一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蕴含在记叙抒情之中的,也就是融入整个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不会分析概括,实际上就是不能正确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这样的阅读就没有什么意义。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注意分清文体:特别是记叙抒情的文章,先要把握整体,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反复领会,才能较好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尽量运用自己的积累,注意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经历、思想和写作背景等多方面去考虑问题。三、要十分重视蕴含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性词语、句子;有时,作者还通过一些修辞方法来(?)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要明确解释一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常常会因为语言的多义性,出现因人而异、见仁见智难以规范的情况的话,那么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相对比较客观、也相对易于实现了。何况阅读一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它既是深入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的基本手段,又是阅读文章必须实现的一个目的。因此,“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自然也就成了检测考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所谓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某具体事情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带有鲜明的作者个人色彩。在解答本考点试题时,要注意以下技巧:1,把握关键语句。文中的句子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关键语句在句中体现出关键的意思,把握了关键句子的意思,就能很快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理解关键语句,当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语句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语句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对于那些含义深刻的警策句或隐晦句要联系作者的思想实际、感情倾向和说话背景来理解,比如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4题: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考纲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谈谈解题技法。第一步,宏观把握,整体感知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初读文章,思考作者在文中就何种问题持何种态度;理清思路,全面把握文章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15.
熊宁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08,(28):9-11
好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观点态度总是深藏其中,需要反复把玩体会才能得到。文言文含蓄蕴藉,作者的倾向更加需要我们细心琢磨。在对表面文字弄懂弄通的前提下深入到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内在意图,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考测点导航“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说,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价值取向,对文章中运用的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主张、态度和感情作出具体的评论。近10年来,全国题以文学作品为命题材料还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评价”试题,已出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试题,全属于理解或 相似文献
17.
考测点导航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对作品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是否妥当,是否健康作出正确的、有根有据的判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历史地、辩证地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估价。 相似文献
18.
唐惠忠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10,(4):44-4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要想全面准确地概括章的要点,除了能辨别并筛选中的信息外,还必须能准确把握作在中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易错现象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纠错训练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