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是现代教育的目标,这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与语文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课堂要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欣赏、感悟、生活的乐园,让他们尽情感受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2.
孙玉富 《文教资料》2013,(27):141-142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德育.“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生态课堂”是“生活化”课堂的追求.打造“生态课堂”,是落实品德教育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社会》这门崭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杜威先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理念的高度结合。课程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兴趣、意志等品质培养,更突出课堂的外延——课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地位。故而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契机,使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以鼓励学生积极、自觉投入课外学习。  相似文献   

4.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教学合一”发展而形成的。新一轮“课改”在中小学课堂中实行“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简称“学讲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近几年,按照新课改要求,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实施“学讲课堂”的教学形式,深刻理解“学讲课堂”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动手实践和集体合作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孙绪敏  薛来彩 《文教资料》2009,(31):196-198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认为,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拓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向社会和家庭延伸”,进一步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亚琴 《早期教育》2011,(11):35-36
我园的无锡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生活、学习”课程构建的研究》,旨在通过推进教育科研与教研的结合,让教育科研更贴近课堂、贴近教师;通过构建园本课程,让课程更贴近生活、贴近幼儿,从而使我园“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办园特色更鲜明。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课堂之外的学习,即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了课堂外的生活中,课堂之外、生活之中成了学习语文的又一个重要舞台。其实,叶圣陶先生在很早就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看法,实际是和现在的观念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王季晴 《亚太教育》2023,(22):118-120
为打造小学英语精彩课堂,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等方法,对生活化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建立生活化任务、设计生活化作业、丰富生活化素材,可以有效提升“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效果,实现学陶、师陶,用行知理念打造有效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那论提出的“把世界引入教室”,意指课堂并非是孤立的学习空间,应把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让课堂生活化。在信息化、数字化几乎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王俊梅 《新课程研究》2010,(2):113-113,116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思想,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他们都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走进课堂,学成后把知识用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其沉浸其中.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初中英语课堂中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师要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教英语,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东县实验中学以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构建生本课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平等,建立民主课堂;在学习内容上,加强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探究课堂;在人文精神上,鼓励实践,建设创新课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梁锋琳 《新疆教育》2012,(13):173-17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止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注意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爿,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如何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呢?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课堂生活是师生共同构建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活,探讨如何将价值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学过程中价值教育的实施应把价值教育作为教学生活的一部分,这实际上是在探寻一种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一种贯穿于所有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人的价值实现与教学意义生成的教育哲学观,是“教学教育性”的表现和深化,也是教学价值实现的基本路径.改进课堂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价值教育与课堂生活的结合点.而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价值教育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活。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以生活经历和实践为基础,将可以使学生学习更有兴趣,也使学生更有探究的劲头,并且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考虑到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教育的特点,教学之“效”必须要考虑教学的效果、效益与效率。在课程视野下观照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应完成四个“教学转位”:实现“成人”教育,而非“公民”教育;关注学习方式,而非教学方法;关注思维表达,而非即时之效;关注学习生活,而非课堂生活。如此,方能建立起学校本体的语文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课堂化、实践活动课程化,营造学生读书生活的必读书计划和改变学生日常生活的抄写、演讲等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我由此深受启发,在教学中积极落实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程教学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生活即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是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  相似文献   

19.
沈晓丽 《作文》2023,(20):33-34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有类似的名言:“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高中课堂语文学习存在唯分数论、追求刷题、教师满堂灌等功利化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因此在高中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学习质态,使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展开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提升和发展,方才符合“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三新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此,开放课堂,也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的自然延伸和拓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堂为阵地,以课堂为突破口,在课堂开发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