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测点导航记叙文是历年阅读题的考查重点,阅读记叙文要抓住记叙文这种体裁的特点来进行阅读。叙事文要抓住“六要素”来读,写人记叙文要抓住人物性格来读,状物记叙文要抓住“物”与“志”的关系来读,写景文要抓住“景”与“情”的关系来阅读。典型题点击门的悬念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教学中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抓住它就能较好地实现从记叙到议论的教学过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学生除了“继续培养记叙能力”外,要“着重培养议论能力”,要能“写一般议论文章,做到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如何把学生领入“议论”这个门呢?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就要在记叙文教学中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加强逻辑推理训练.  相似文献   

3.
有些同学写记叙文 ,虽然思路清晰 ,叙事有条理 ,刻画人物形象 ,写景状物也能抓住特征 ,但往往写得肤浅 ,缺乏深意 ,犹如龙体画得虽好 ,但缺乏传神的眼睛。因此 ,写作中要画好“龙体” ,更要点好“龙睛” ,因为这是记叙文的精髓 ,写作的关键。那么 ,怎样才能点好“龙睛”呢 ?一要点出含义。有的记叙文就事论事 ,立意平庸 ,读时一眼见底 ,味同嚼蜡。怎样才能让人品出点“味”来 ,这就要求从描绘的事物中写出蕴涵的思想、蕴含的感情。如有个学生写了篇《红军烈士陵园游记》 ,描写了红花的鲜艳 ,白花的素雅 ,表现了陵园的美丽 ,但缺乏思想性。我…  相似文献   

4.
尝试从“祭文”、“记叙文”和“杂文”角度切入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抓住文本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的指向要瞄准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要重在教师予以学生充分的信任与悉心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鸡蛋世界”》这篇文章既可以当作记叙文来读,又可以当作说明文来读。  相似文献   

6.
杨晓勇 《高中生》2014,(3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  相似文献   

7.
写读后感,要把“读”和“感”有机结合起来。“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之前必须理解性阅读原文,把握要领。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我们要抓住“感”这一读后感的重点,联系社会生活或自己生活经历中有体会的代表性的东西来写。总而言之我们要扣“读”写“感”。扣“读”写“感”常运用叙议结合方法,以“议”为主,以“叙”为辅。读后感的结构一般分为四步:第一,“引”,在文章开头对所读的材料作一概括介绍,或介绍全文中心意  相似文献   

8.
面对高中的生物学会考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意“教法” ,还要注意“学法” ,使学生既要“学会”又要“会学”。通过几年的教学 ,我总结了“五会”学习法 :1 会读生物学是一门理解兼记忆性的学科 ,学生既要全面了解教材每部分的内容 ,又要抓住重点。在每节课 ,首先指导学生粗读教材 ,把握教材的整体 ,然后对概念、特点、规律等着重读、反复读 ,确实不能理解的做记号 ,再带着问题去听课 ,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2 会听“会听”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要聚精会神 ,特别是注意听“读”时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 ,要听好教师是在什么基础上提出来的 ?…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都知道,写记叙文总离不开人、事、物、情景,而人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得学会写人。那么,如何来写好写人的记叙文呢?首先要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一)写人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人来写。只有对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后才能真实合理、生动具体地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风貌。(二)要抓住人物的个性来写人。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思想性格、神态心理、举止言行都是千差万别的。我  相似文献   

10.
一、记叙文1.通过抓记叙要素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事件。在找人物要素时,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明确谁是主人公;在概括事情经过这一要素时,可以根据“谁”“、干什么?”这一问题来概括。如果文中写了好几件事,就可以根据它记叙的顺序依次归纳出来。这样就能快而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在学习初一上学期《我爱读书》时,学生在自读课文时觉得其内容较杂乱,就可引导学生找出表时间的词语,并看看在这些时间里“我”是如何读书的,即找出“我”爱读书的具体表现,然后再概括板书如下:2.通过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来了解文章的中…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怎样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读”中领会到的方法、技巧运用到“写”中去,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确实是一个要研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重点来读较容易办到,因为教材中的每组课文都有明确的读写训练重点,可以作为依据;而如何指导学生抓住特点来写,却并不那么容易。我在教学第九册第六组课文时,围绕“抓住人物特点”这个重点,指导学生进行了读和写的训练,收到  相似文献   

12.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具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读”愈来愈受到高度重视,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从目前中考试题的类型来看,读的比重也在加大。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现以记叙文为例,谈谈记叙文阅读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3.
这次的征文题目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在文体上。小学生学习写作主要是写好记叙文,同学们平时练的也大都是记叙文,记人,记事,记景,记物等等。但除了练习写记叙文,我们也应适当练练别的文体,因为,只会写记叙文是不能完全满足生活中的需求的。我们常常需要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对某一事物的观感,这就不能光是记叙了,需要议论和说明。以议论和说明为主的文章就是议论文,读(观)后感就是一种属于议论文的文体。读(观)后感包括“读”(观)和“感”两方面的内容。“读”(观)即所阅读的书或文章,所观看的展览或电影;“感”即自己的感想、感受、感…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问题。一、为什么要坚持办学为民为什么要抓住办学为民这个本质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搞清两个关系,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为民的关系,二是执政为民与办学为民的关系。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相似文献   

15.
田珺 《贵州教育》2009,(2):29-30
进行“词串识字”教学,要处理好识与读的关系,对于不认识的词语,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认识,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情境图或生活经验认识,还可以把词语和实物、图片联系起来认识。要抓住词串是围绕一个中心,用几个并置的意象营造出情境,中间留有“留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想写成功,特别是要把通俗的感情写得感人.需要抓住“要害”来写,即要抓住人物特点、典型事例、细节等。《寡言者自重》一文里,作者主要通过典型事例来写父亲“寡言”的特点,其中在叙述事例时有很好的细节描写,呈现出很强的场面感;《爸爸在灶间》中的多处细节描写使“灶间”的“爸爸”的独特形象立了起来,我们可以细细体会;《纸家具》只写了一件事,但妈妈那深沉的爱在困顿的年代里依然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17.
请把《村居》这首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如何将古诗改写好呢?首先,要正确把握诗的内容。因为要改写成记叙文,所以在改写前一定要理出记叙文的四要素。以《村居》为例,诗中所描绘的时间:农历二月的一天下午;地点:乡村;人物:高鼎;事情:高鼎在乡村漫步,看到美好的春光和散学回来的孩子们在放风筝的欢乐场面。理解到这一点,基本将诗的内容把握住了,但如果仅写这些,只是在翻译古诗,还没有达到改写的要求。改写还需要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借助想像,丰富诗的意境。如诗的一、二句,诗人描写春天的景物,抓住了“小草”“黄莺”“杨柳”来写,这些景物的特…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起点与基点是记叙文,而结点与重点则为散文。现行中学语文课中,散文的量很大,属于纯而又纯的记叙文很少,往往是将一些非常优美的文情并茂的记事写人的散文篇什编成记叙文单元,又集中编排设计了散文单元,这是就“读”而言。从作文教学看,每个学生自读小学起,就在写记叙文了,而结果却往往是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三仍不能写成一篇象样的记叙文,其症结可能就是出在读与写的脱钩上。可见,中学生作文训练理应与“读”紧密关联,或者同步进行,才能使读写结合,而且相得益彰,真正达到读的目的,提高写的水平。况且,散文对每个中学生来说,其作用既现实而又带有功利性。老舍先生曾说过:“我们写信,写日记、笔记、报告、评论,以及小说、话剧,都用散文。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许多小学生在作业或考试时“见应用题色变”,解题时会经常发生错误,解应用题的能力很弱。如何解决这一小学生“恐惧”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读”“审”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应用题的能力。一、“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也要引入“读”,让学生掌握读题的策略,在读题时抓住关键性词句、抓准数量关系、联想实际情境  相似文献   

20.
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 ,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和体会 ,把它写成文章就叫读后感。就体裁而言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 ,因为文章所议论的问题是由“读”的内容所引发的。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可以促进学生总结读书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笔者认为有下面四法可供参考。扣“读”写“感” ,“感”要集中。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 ,所以写“感”时 ,必须紧扣“读” ,要在读上下功夫 ,力求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要领。不同的文体在“读”时 ,把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读记叙文 ,是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