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曹建华研究员多年来潜心从事生物岩溶、岩溶生态系统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新的研究课题。凭借着对现代岩溶学研究的贡献,对我国岩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积极推动国际岩溶碳汇研究进展等方面的表现,在不久前的中国地质科学院首届新华联科技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勘查地球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谢学锦院士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勤奋耕耘在化探工作的第一线。他先后发现了铜矿指示植物海州香薷和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分带特征,提出并全面部署和系统指导了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2007年他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最高奖项——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首届颁奖大会上,谢学锦院士又荣获2011年度中国地质科学院新华联科技奖杰出成就奖,在耄耋之年再次成为后来者的表率和楷模。  相似文献   

3.
曹建华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F0004-F0004
曹建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首届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他投身现代岩溶学研究,在生物岩溶、岩溶生态系统、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为我国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雷明堂,1964年生,广西贺县人,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岩溶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1989年和1995年先后在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学院)获得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起一直供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从事岩溶工程地质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2年入选国家国土资源系统“百人计划”,2006年、2007年先后获国家国土资源系统“优秀科技人才”和地质灾害防治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5.
他是以诗书为乐的一介书生,又是陶醉在山水之间的一个科学人。他,就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研究员杨文采博士。杨文采给人的印象是头脑冷静、思维敏锐、书生气十足的学者.没有一点诗人的豪情与浪漫。但他的确喜欢写诗。他说:“诗,是激情的召唤,生命的记录;诗,是灵魂的感悟,心灵的闪光。”在世纪之交的干禧之年,当他从事地球物理学习和研究40周年的时候,他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6.
刘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本科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矿产系,1997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原地质研究所。从事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研究近20年,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区域地质研究、喜马拉雅高压麻粒岩岩石学研究、西藏蓝片岩岩石学研究、藏南卡达区域地质和榴辉岩研究、造山带中壳源火成碳酸岩厘定、矿物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相似文献   

7.
林品荣,1963年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电磁综合研究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教授级高工。1981~1985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物探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92~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85年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13日,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26位工程科技专家获得奖励。光华工程科技奖包括“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3个奖项,每两年颁奖一次。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吕金虎研究员因其在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9.
专家简介:吕古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矿田研究室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9年开始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976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区测找矿专业,1982年和198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先后获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硕士和地质学博士学位。负责完成了十多项国家、部委以及企业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6本,组织完成5期研究论文专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两项(一项排名第一),部级科技二等奖四项(三项排名第一),地洼二等奖一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13年5月18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王薇教授荣获第三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基础医学科研创新奖”。这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继乔杰教授获得第一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贺蓓教授获得第二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医务(卫生)管理科研创新奖”之后,第三位问鼎五洲女子科技奖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不是获得了今年的中国最高科学奖,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吴文俊”这个名字。其实,早在半个世纪前,吴文俊就已饮誉国际数学界。他在“现代数学女王”——拓朴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被称为“拓朴学大地震”,将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陷入困境的拓扑学研究继续推进。1956年,吴文俊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当时的“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今天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张子平 《华夏星火》2013,(12):32-33
“大北农科技奖”已经设立了14年,在这14年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坚守与对科技创新的坚持。所以大北农无偿设立的科技奖意义重大,这可以看作是国家奖励的重要补充,对于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创新驱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荣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196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和普林斯顿大学留学。1986年自筹经费开始建起我国首台高温高压流动反应装置。多年来,坚持发明、研制系统化的高温高压流动反应装置,于1992年正式成立我国首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任地质矿产部地球化学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建立我国首台高温超高压(1000℃,3万巴)流体实验装置。成为我国首个高温超高压流体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是国际科技界认可卓越研究贡献者、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渠道。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力量科技奖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拓展、奖励主体和类型日益多元、影响力逐渐增强。相对政府科技奖,我国社会力量科技奖突出社会激励功能、坚持学术引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重视社会联结作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社会力量科技奖的覆盖面与协调性、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亟待改进。面向未来应从坚持守正激励、鼓励多元投入、加强统筹管理、规范评审与监督、强化品牌战略等方面完善我国社会力量科技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陈毓川,矿床地质学家。1934年出生于浙江省平湖市,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2年,陈毓川就读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4年赴苏联顿涅茨理工大学地质勘查系学习,1959年归国,在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矿床地质研究所工作。1981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自1983年起,先后任原地质矿产部地矿司副司长、司长,兼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原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地质调查局局长。2006年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常委、副主任、主任。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兼职教授,973计划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员。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缘主要断裂带地应力监测”是国家地质调查部门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隶属于计划项目“西南地区应力场综合研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陈群策研究员主持完成。该项目在青藏高原东缘开展系统的地应力测量与监测,获得研究区重要构造部位现今地应力的赋存状态,构建青藏高原东缘地应力监测网络,对重点构造部位的地应力动态变化实施连续监测,从而获得这一重要构造地域地应力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主要活动断裂带与现今地应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耦合机制,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现今构造活动提供地球动力学依据;从内动力的角度,深化对该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致灾机理的认识,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防灾减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4日,上午11:30,一位老者缓步走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在全场1200多名院士的热烈掌声中,他从国务委员陈至立手中接过了“光华科技奖成就奖”。他就是两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材料科学专家师昌绪先生。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中国人》2023,(12):32-34
<正>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回望“一带一路”的十年征程及期间取得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的“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这无疑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以下为演讲全文。  相似文献   

19.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 2 0 0 1年起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的科技奖 ,江苏省医学会于2 0 0 1年首次接受推荐、汇总该奖的任务 ,经过两年的认真筹划和精心运作 ,我们很快熟悉了其申报过程 ,并顺利完成了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的中华医学科技奖的推荐、汇总工作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两年中江苏已获得了二等奖 2项 ,三等奖 5项。现将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设立经卫生部、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 2 6个奖项之一 ,旨在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及规划方法研究”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的地质调查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承担,参加单位有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项目于2006年正式启动,项目团队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级高工郝美英的带领下,开展了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矿业领域节约能源资源与减排、国土资源科技发展战略等研究工作.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提交了由综合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组成的最终成果报告,其中,综合报告是在各专题研究报告基础上编制而成,具体包括1个总报告、7个专题报告、2部论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