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小星 《双语学习》2007,(11M):186-187
李白的诗广为传诵,也被国内外学者翻译成英文,本文挑选其中6种译文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何慧珍  卿倩 《英语辅导》2014,(2):161-164
本文基于汉语与英语语言系统的差异性、译者个体审美注意力的区别性,以李白的《静夜思》为研究文本,通过对不同译者的不同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用以探索语言本身以及译者个人审美注意力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的审美感知,借以说明翻译欣赏应超越“对”与“错”的局限,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翻译版本正是个体独特价值的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3.
静夜思     
我是特害怕冬天的那种人,较之一般人,我异常地怕冷。春节刚过,春的感受就来了,天一下子暖起来,我跑到院子外,真的再没刺骨的冷风了,接触着阳光,满身的幸福,举起手来优雅地转了个圈,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静夜思》已被国内外许多翻译家译成英语,本文挑选出5种英译文.通过浅析,让学生明白,理解是典籍英译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模糊语言的角度,浅析《静夜思》的三种英译,旨在文学的模糊性方面解读中国古诗词并探讨古诗词翻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傅业 《惠州学院学报》2002,22(5):112-112
在《儿童看图读古诗》中 ,李白的《静夜思》诗配的图画是 :一位青年男子披衣坐在床上 ,凝望着窗外 ,明月如镜。图下写着这么一段文字说明 :“这是一首脍灸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静静的夜晚 ,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清白 ,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 ,仰头看看明月 ,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对这一解释 ,我产生了怀疑。思乡的人一定要坐在床上或者躺在床上吗 ?他不可以在室外、在河边、在山岗上望着明月思乡吗 ?哦 ,不可以 ,有个“床”字在限制着他 !“床”是什么 ?床是供人睡卧的家具 ,这是一岁小孩就知道的定义。它既可以让人…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首中国人熟知的唐人绝句,如果说要选十首大家最喜欢的唐人绝句,我想这首《静夜思》一定在其中。其一是因为它的作者是李白,李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其二因为情境易懂,没有什么高深或崇高的思想,无非是说一个人在异地他乡,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睡不着,想家了。其三因为韵律好听,这是一首声音最美的“唐诗”。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诗的英文译文常常被认为是依赖性文本,其存在依赖于诗歌本身,因此对于古诗英文翻译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实诗歌翻译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交际目是将诗歌本身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语国家读者。本文旨在通过对唐诗《静夜思》的不同英文译本采取概念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希望对认知翻译界面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9.
《静夜思》至少有21个英译文本,在如此多的译本中孰优孰劣?该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角度分析了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译本,并进行了比较,以加深读者对诗作的不同理解,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汉语诗歌翻译成英文后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一、句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歌的开头是平白的叙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户外室内,没有一点声响,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清辉。在不经意间,低头一望,还以为是地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秋霜呢。这显然是一种错觉。  相似文献   

11.
《静夜思》在中国语文教材中通常记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在日本汉文中.这首诗记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初中三年级的华裔学生相木将希发现上述差异后,决心问个究竟。他和同学咨询了日本出版商,但对方回答“不清楚”。于是,他们通过查询,终于得知中国现在通用的《静夜思》系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经过改写,日本汉文表述则是李白作诗原文。据称,中国大陆学者一般都同意,日本版本的《静夜思》和现存最早的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一致,应当是李白原诗。  相似文献   

12.
13.
从模糊语言的角度,浅析《静夜思》的三种英译,旨在文学的模糊性方面解读中国古诗词并探讨古诗词翻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 《静夜思》(人教版实验教材一上)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5.
读诗,重在把握“诗家语”,从语境进入诗境。解释李白《静夜思》,存在“卧床”说与“井床”说之争,从语境看,两皆“于说有据”,无妨并存。从诗境看,“井床”说比“卧床”说“于义为长”,更具有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6.
过去对古诗英译本的评价都反映了评论者的主观思想,达不到公正客观的希望,正所谓众口难调,不同的评论家对同一篇英译本可能持截然不同的态度。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功能的出现为评析古诗英译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理论依据。本文从语篇功能分析出发,用主位—述位系统、信息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对唐诗《静夜思》及其三篇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语篇功能分析在古诗翻译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朱瑛 《云南教育》2005,(25):20-21
教材简析:《静夜思》(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课文的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生动地再现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是引领学生理解古诗,深情吟诵的教学媒介。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选择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作为研究李白诗<静夜思>英译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不同翻译家的一些英译本翻译展开研究,通过他们各自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译本的比较,并结合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理论对不同译本所产生的文学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是翻译诗的最佳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历史现象。当不知一个时代刻本的具体刻印时间时,当难辨同一种文本的不同时代版本时,当各家版本鉴定存有争议时,当一种刻本原本不存,传注本又较多时,若作推断,则往往依据避讳字。例如以避讳字有助于鉴定《近思录》的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2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流传最广的唐诗。一般的解释说,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产生思乡之情。收藏家马未都认为此解中有一大谬:诗中的“床”不是我们理解的床,而是一个马扎,古称“胡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