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方志材料,叙述了福建临水女神崇拜的形成,试从历史角度探讨临水女神的历史真貌,提出:临水夫人崇拜是闽中造神运动的产物和巫道文化的“嫁接”,并分析了女神崇拜与福建地理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闽粤台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与这一地区信巫、尚鬼、重祀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相同的民系在三地之间的移民关系决定了闽、粤、台民间信仰具有较大的同质性。本文以闽粤台民间信仰的传承、变迁为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盛行于这一地区的临水夫人信仰、三山国王信仰、惭愧祖师信仰、开漳圣王信仰等民间信仰在三地的传承与变迁,进而引出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应该互相整合和互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民间又说成“鲁班门前弄大斧”;另有“关公面前耍大刀”,意思相同。班,指古代巧匠公输班,又作“公输般”、“公输盘”,鲁国人。通称“鲁班”。墨子、孟子书里都讲过他,把他和春秋时期的一些名匠名师并提,可见他是战国以前的人。至今民间还把他尊为木工、建筑工的行业神。  相似文献   

4.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粤、闽、浙、江四海关,这是我国历史上正式以“海关”命名机构的开始。而据广东潮州民间文献《庵埠邓氏族谱》记载,顺治之时即有“粤东海关”及其分支“庵埠海关”。但考证相关文献,其所载“粤东海关”应为“广东市舶司”;而“庵埠海关”则应为潮州府海阳县税课局征收杂税关卡,粤海关设立后成为潮州海关总口。《庵埠邓氏族谱》的记载模糊了清初广东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福建古田临水宫是一座仿唐式道教庙宇建筑,宫内装饰精美繁多,手法多样,寓意深刻,是宗教文化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完美产物,直接反映了古田临水宫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研究围绕古田临水宫室内装饰和陈设艺术两个部分展开,从艺术的形式题材、图案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梳理了装饰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其装饰艺术映射出道教庄严神秘的文化气息,又透露出皇家建筑至高无上、高贵威严的格调,带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唤起世人对临水夫人陈靖姑事迹和精神的认识理解,以及对临水信仰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醉翁亭记》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孔子的仁智思想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太守对山僧智仙修建的这座枕山临水的亭子是一见钟情,他欣然以“醉翁”名之,携客会饮于此,却“饮少辄醉”。他果真如此不胜酒力吗?非也。他是因滁州山水而沉醉,不是酒  相似文献   

7.
刘邦兄弟四人,按伯、仲、叔、季排列,刘邦应为叔。但他却排作季,说明他在太公诸子当中排行最小。然而他却有个弟弟,这弟弟是他母亲改嫁后又生的,叫做“同母弟”。刘母是改嫁过的,所以刘邦称帝后只追认她为昭阳夫人,没有追认她为皇太后,追认太上皇后的是他的继母。刘邦也是刘母与他人私通所生的,所以刘太公不喜欢刘邦,刘邦也不喜欢这个太公。  相似文献   

8.
“圣王”理念是荀学的重要理念。荀子认为,圣人高于士和君子,是有德者之极者、知礼行义而致好者。圣人虽也可以为圣臣、为圣君,但只有圣人才能够王天下而为圣王。所谓“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也者。”圣与王的结合,是最高社会道德人格与最高政治权力人格的理想之合。其作为完美至足的社会政治理想的人格呈现,成为“天下极”。由苟子之“圣王”理念而得出“内圣外王”之命题在逻辑上是自然顺畅的。把握荀学的“圣王”理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羽本是一位历史人物,但在芸芸众生眼中他却是神。人们对关帝的信仰,历久不衰.他被说成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消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的全能法力的“万能之神”。关羽还有“武王”“武圣人”之称,与“文王”“文圣人”的孔子并肩而立,但民间对关帝的顶礼膜拜远远超过孔子。供奉关羽的关帝庙遍布全国城乡,在喇嘛教盛行的蒙古西藏地区,也有对他供奉的。海外,只要有华人集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重农的国家,民间从古至今祭祀着不少与农事相关的神灵,虫王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民间,一般流传着虫王是“鹜”和“刘猛将军”的传说,但在浙江瑞安湗村的虫王却是当地先人,“护国惠民崇道圣王”陈肃勉。澍村“排殿猪”庙会,正是为了纪念陈肃勉灭蝗的丰功伟绩,以激励湗村后人弘扬先辈的乐善好施,互帮互助,相邻团结,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人们希望通过祭祀他,以求丰年。本文探讨瑞安湗村“排殿猪”庙会的特色及传承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上古神话传说体系中,女娲的形象从传世文献的角度考察。由战国中后期诗人笔下外在形象尚不确定的“女神”,到西汉文献中始与伏羲并列为“至德遗于后世”,崇尚“虚无纯一”的“圣王”;随着两汉之际“三皇”之说的复兴,由东汉前期“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的“三皇”说,演进为东汉后期“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系列,标志着女娲“圣王”形象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2.
杨慎是明代杰出的作家和学者,有着多方面的成就.本文论述了杨慎与民间歌谣的关系.一方面他热心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另一方面他虚心向民间歌谣学习,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仿民谣.杨慎对民间歌谣予以关注,与他的悲惨身世有关.他得罪了皇帝,终生坎坷,由士大夫跌落到了民间.在群众中得到了理解和慰藉.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能够眼光向下,致力于民间歌谣的整理与仿作.他着重搜集整理反映民间疾苦的时政歌谣,甚至辑入当代作品,显示了他的政治勇气.杨慎主张“诗须有为而作,文至无心乃传”.即要关乎世道人心, 反映群众的情绪和要求.《竹枝词》代表了他仿民谣的最高成就.本文充分肯定了杨慎仿民谣的艺术价值,认为杨慎是刘禹锡之后自觉向民谣学习并取得相当成就的又一代表.  相似文献   

13.
简述中国女神形象在远古神话中非常伟大,但随社会发展而衰落的事实。指出在东南地区有两位女神,即福建民间信仰体系中临水夫人与妈祖,却在唐宋后影响力日渐增强。论述她们由人成神,成为山地女神与海洋女神以及受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影响,还被分别赋予家事与国事职能原因。最后指出即使在当代,妈祖仍具有重要的政治使命,是海峡两岸的和平女神。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 ,航海交通发达 ,沿海居民信仰的海神除天妃外 ,还有临水夫人、龙神、拿公、陈文龙、苏臣等。祭祀海神的活动也是多方面的。古代福建沿海居民的海神信仰 ,随着福建人民的海上活动传遍了世界各地。但那不是单纯的民间信仰的传播。事实上 ,在世界各地人民接受了古代福建海神信仰的同时 ,他们也继承发扬了福建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顽强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应为楚国神祀系统中的元始天神,高于其他一切神祗。结合先秦传世文献和近年来出土文献的记载,“太一”其实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他超越于天地,居于北方,能生水并藏于水,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而“东皇”之名与楚国祭祀的方位、氏族发展源流及择日有关。再联系楚国历史与屈赋文本,东皇太一实则应指楚之始祖天帝颛顼高阳氏。  相似文献   

16.
“迎富”之风俗似肇始于晚唐,唐宋之际遂得以盛行中国部分地区,乃至演化为民间迎财神的习俗。“迎富”乃指迎祭“富神”、祈求富贵之义,即意味着将富裕和财运迎引到家。所谓“富神”,亦称“财神”,乃代表了富裕和财运。历代文献中所见“富神”共计有几种化身:木质妇人、弃子(蓬叶)、被拾曰富、黄土、五通神。而有关“迎富”的日子,则存在三种分歧:二月初二、“送穷”次日“迎富”或“送穷”当天即“迎富”。唐宋以降,各地“迎富”习俗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出野采蓬以祭之、迎富贵果子、郊游、接路头。这充分体现了同一种风俗在不同时代及地域的流传过程中传承与衍变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孙悟空形象原型及其宗教精神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内蕴呈现为“形”与“神”完整统一的、“一多相摄”的结构体。而传统的《西游记》研究却普遍地忽略了它的“神”直接来源自明中叶现实生活的内容。小说的创作受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民间秘密宗教的深刻影响,小说中唐憎师徒的形象塑造亦都是以当时活跃于市井间的民间宗教家为原型的。孙悟空的奇幻历程正是这种宗教生活的艺术表达和审美升华。孙悟空形象中蕴藏的深刻的宗教精神是明中叶民间思想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庄子·天下篇》之关切并不在于六家学说的本来面目,其对六家的评述实际上指涉了“内圣外王”之道这一中国政教生活最为核心的问题.通过“道术”与“方术”之辩,庄子揭示出从方术中开出道未的可能性.道术的通达要求天道(神)、地道(明)与王道、圣道四者的连接与整合.《天下篇》在“神明圣王”的大视域下将人分为七类,揭示了政教文明的人性基础.在这七类人中,惟有圣人能够通达天人,承担圣王的事业.因此在人类的政教文明系统中,圣人具有中枢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楚辞》中的《九歌》,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是屈原修定的民间祭歌。这一提法,主要来自王逸,《楚辞章句》中为《九歌》所作的题解中说:“《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词。其词,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宋代朱熹在王逸此说的基础上,断定《九歌》是屈原对“昔楚南郢之邑”的民间祭歌,“颇为更定词,去其泰甚”而成。这样《九歌》就成了“屈原在民间祭歌加工而成”的定论。①目前,学术界和大中学校教村编者…  相似文献   

20.
彝族传统神鬼魂信仰,以人们长期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情感倾向、价值取向的视角和方法来认识和理解传统神鬼魂信仰文化,并根据这种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将其归类和划分为“护己”“异己”“属己”三大类别,并成了彝族民间信仰的核心对象。文章简要考察彝族传统神鬼魂信仰类别,并探讨其文化意蕴,认为神与鬼同体、神与魂同体、祖与神同体、神鬼魂同体,彝族传统神灵等级结构是古代彝族传统社会等级制度,以此来构建并加以巩固和赓续古代彝族传统社会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