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呈现出思想趋于多元、群体聚集减少、媒体互动增多、个性意识增强等新特征,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学生新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影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院校应积极发挥新媒体优势,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教育网络,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聚焦意识形态,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心理工作由平面单一向立体多元发展,提高心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法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暴露出法治教学的灵活性、实践性、协同性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从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特点出发,应利用新媒体渠道广、互动性强的优势,增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优化传统法治教学模式,构建多学科渗透协同教学,助推家校社政多元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文化圈建设。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促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学习和认知方式也随之变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学生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并对新媒体应用于思政教育进行可行性分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呈多元化和自由化的特点,且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学生往往在无意识中接受了各种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道德素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隐蔽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分课堂”模式,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爱科技”九大关键能力模型,构建“课程思政引领、知识体系搭建和营销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新媒体营销”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和开放式讨论,旨在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伦理价值的认识。“对分课堂”模式增强了“新媒体营销”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通过多元评估和即时反馈,确保教学效果,支持学生全方位成长,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与教学改革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使新媒体成为学生的信息圈、舆论圈和交际圈。新媒体可强化思政教育针对性、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拓宽思政教育领域,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高职院校应从树立正确新媒体育人理念、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新媒体监管力度等路径,推进新媒体视角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使新媒体技术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强化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移动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并且带领教育领域逐渐迈入了移动新媒体时代。移动新媒体背景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和作用。为此,笔者以《移动新媒体背景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为课题,从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入手,对其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移动新媒体背景下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存在开放性、及时性等特点,很多高职学生在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新媒体特点的影响,让其心理发生一些变化,或出现不一样的心理特点,这种情况容易对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性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学生的心理不能得到良好的调节,进而使学生无法始终保持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此,本文首先对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然后针对当前新媒体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将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比,新媒体主客体的双重统一性、裂变式传播促进思想发酵和对高职学生思想刺激的优势,同时也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颠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学生道德失范与网络道德教育、技术追赶与价值坚守等挑战,本文将从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学生道德践行提供广阔空间和全面为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三方面来探究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1新媒体技术的类型 新媒体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可以分为聊天类、展示类和论坛等.聊天类新媒体技术是以个体聊天为主要形式,强调个体间的互相交流,如手机短信、QQ、电子邮件、MSN等.展示类新媒体技术是借助网络平台,以某些具体的形式为载体,通过动静等各种形式展示,达到传播和交流的目的,如博客、数字电视、网络电视、门户网站等. 2新媒体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技术是一个新时代的产品,学生喜欢接受,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和便利海量信息等优势,可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空间,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得到增强.利用QQ聊天和其他通信工具,可以开展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素质的培训和教育,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2.
手机功能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手机新媒体以其便捷灵活的操作性能和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从手机新媒体的特性入手,分析了手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举例说明手机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开展学生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也深入到各高校,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成份。在分析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分别从教育对象、施教主体、教育载体三个方面提出了运用新媒体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学生所处信息环境氛围,呼吁思政教育革新传统技术格局,以应对全新信息媒介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立足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可扩展新媒体教育渠道,使之与课堂阵地形成合力,通过优势协同,塑造更具吸引力的思政育人模态;通过策略协同,归正新媒体情境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氛围协同,塑造新媒体与课堂长效互补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环境构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外在环境,而形势与政策教育则为新媒体环境中的多元价值取向提供思想引领。媒体环境的革新从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等方面影响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实效,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拓展教育平台、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渗透力。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是指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教育新媒体的历史沿革,教育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系统梳理了当前教育新媒体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一是如何利用教育新媒体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新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影响;三是探讨教育新媒体在促进教学改革中起到的作用;四是关注教育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要求重构思政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多元价值观的传播对青年学生正在形成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需要在微语境下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培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不断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素养,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质疑,传统教育模式陷入困境。这要求学生、教育工作者和高校一起寻找应对之策,包括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思辨能力,教育工作者积极适应和体验新媒体技术,高校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监管的同时,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质疑,传统教育模式陷入困境。这要求学生、教育工作者和高校一起寻找应对之策,包括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思辨能力,教育工作者积极适应和体验新媒体技术,高校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监管的同时,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