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总会接触到"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对于以上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因为各种文献资料、书籍材料在表述中,说法各一,边界模糊,让鉴赏者莫衷一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不容易区分。以其"昏昏",何以"昭昭"?笔者试图以教学实践所得,廓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利于学生认知并提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诗人为了更好地“言志”,必须调动一些艺术手法。就目前高考来看,鉴赏古典诗词艺术手法,主要是要求考生指出诗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下面就高考常考的几种艺术手法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总会接触到"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对于以上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因为各种文献资料、书籍材料在表述中,说法各一,边界模糊,让鉴赏者莫衷一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不容易区分.以其"昏昏",何以"昭昭"?笔者试图以教学实践所得,廓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利于学生认知并提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金光 《文教资料》2007,(17):62-63
比兴手法在古诗词和现代诗歌以及歌曲中的大量使用,使其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我们对其应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从而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陈洋 《广东教育》2009,(11):36-38
中国历来被称作诗的国度,诗词曲等艺术作品通过唐诗、宋词和元曲等各个高峰而在文学史上绽放异彩。但是,中学的诗词教学却常常囿于文本而头绪不清,高考的诗词鉴赏题又在事实上成为了许多考生失分的黑洞。高中生本应轻松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但现在却普遍对诗词作品和诗词鉴赏题带有发自心底的恐惧。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是职业院校语文教材中最赏心悦目的内容,科学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鉴赏作品大有讲究:让学生阅读文本并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与教师一起探讨质疑,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教师梳理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升华内化为其文学素质。  相似文献   

7.
鉴赏古诗词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是整个语文高考试卷中能力层级最高的一级,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往往苦于对有关概念与术语的理解与把握不够准确,往往得到很少的分数,或是得不到分数。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同一首诗歌里往往交叉运用. 比如写愁情.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演讲春水向东流."诗人运用了设问,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寓情于景,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艺术鉴赏的特点;其次,从鉴赏过程的复合性和鉴赏过程的互动性来探讨新媒体艺术的鉴赏过程中的特性;最后分析了新媒体艺术的鉴赏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地语文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的考查。占典诗歌讲究韵味,蕴含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技巧。正如虚实相生给人一种虚虚实实雾里看花飘忽难定的感觉,虚实相生作为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让许多中学生望而却步,无所适从,清代的李渔更是在《闲情偶寄》中认为艺术做到虚实结合:“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  相似文献   

12.
13.
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妙的描画。点面结合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虚面上的实点,也可以是动面上的静点。例如,朱敦儒的《好事近》:“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面对诗歌阅读、赏析中有关艺术手法的题目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情形。其实,许多学生是南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阅读常识不够丰富.从而处于答题中无法辨别试题考点的困境。为此我将诗歌艺术手法及诗歌答题技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期对他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学作品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鉴赏对象,开展积极的心理活动,扩大视野,充实知识,领悟方法,把学鉴赏过程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过程求新求变,对学作品的理解才能回味无穷。将内心领悟,变成一种运用能力,追求知识与能力的最大化。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行动,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学鉴赏课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空白,如同数学上的“零”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一样,它也可以参与艺术美的创造,并有着独特的作用。因而各种艺术都十分注意妙用空白,如音乐中的“歇拍”、绘画中的“空笔”、书法中的“飞白”、戏剧中的“静场”、电影中的“空镜头”都是。文学作品的创作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空白”艺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早就注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清人华琳说:“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体之龙脉矣。凡文之妙者,皆从题之无字处作来,凭空蹴起,方是海市蜃楼,玲珑剔透。”  相似文献   

17.
章棻 《教育文汇》2006,(4):51-52
艺术是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世界。人们在进行艺术鉴赏时,心理、意识、情感将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鉴赏艺术为什么会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和震撼心灵的悲喜之情?我们如何去鉴赏艺术的精品力作?这是人们在进行艺术鉴赏时常常思考与追  相似文献   

18.
艺术创作与鉴赏有其共同的机制,即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较为一致的艺术情趣。据此。得出艺术鉴赏中的三点“通感”。从蓄势、空白和时间性三个层面给以分析探讨,试图抽象概括出艺术鉴赏中客观存在的某种规律,从而指导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交互艺术的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交互艺术概念解释、分类比较、具体实践中数码交互艺术的案例介绍,从创作者角度,受众角度和社会价值探讨等方面阐述这门艺术的当前态势,并借此呼吁对于这种新兴的依托于数码的交互艺术类型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杨德忠 《课外阅读》2011,(10):288-288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尤其是对长篇小说的鉴赏,固然需要从大处入手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妨扣住“一点”做文章。题目大,面太广,容易流于空泛;题目小,选一“点”,则可从容地畅谈一己的感想,尽抒独到的见解,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鉴赏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