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把学生赞喻为“花朵” ,把教师赞颂为“园丁” ,一棵棵小苗在园丁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如何使他们在学校里学好知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就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的老师就必须面向每个学生 ,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的发展千差万别 ,有相当部分学生的行为会发生“偏差”而成为“德育问题生”。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培养成绩好、表现优的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把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表现有“问题”的学生转变成…  相似文献   

2.
肖志红 《文教资料》2010,(27):123-124
优化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本文从分析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应遵循的原则入手.探讨了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的具体途径,以期能促进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A1):11-12
中学时代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和各项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中学生进行正确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而为了保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目标的达成,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并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自我成长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发现他们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和克服,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顺利达成核心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学生的偏差行为不断增多,成为学校普遍存在和急需面对的一个现象和问题。本文以学校工作的视角,调查、分析行为偏差学生常见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而尝试解决家庭学习支持、学校支持和社会支持的缺失问题,构建城市化进程中行为偏差生学习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5.
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中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应以中学生内在品格的着力塑造、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行为习惯规范养成的制度保障、德育课程内容的科学设计、德育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为路径,尊重学生个体特质,立足学校特色,真正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中去。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科学》2020,(Z1):163-164
"生命重于泰山",对中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重大工作,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弥补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失,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不但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而且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本文就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做简要的分析,一个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行为习惯,改变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二是要学校与家庭安全教育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安全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疆中学生体质调研教据,应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激发、问卷调查法等,对新疆中学生进行了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锻炼态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行为控制等,而体育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与行为控制与体质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行为偏差学生对学校、班级都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想转化,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学生中常见的各种行为偏差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9.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研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最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之一。城乡结合部中学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中学群体,其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更为突出。因此,如何认识和矫正这一类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为学校、教育研究者及教师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在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基础上,运用行为管理理论和心理救治的方法帮助学生矫正其不良行为,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偏差行为学生是农村学校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帮助学生改变偏差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及教育偏差行为学生,对农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现实和长远影响。根据偏差行为学生的表现及成因,从认知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出转化偏差行为学生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中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行为规范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是毋容置疑的.目的在于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践行中,学生知行脱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没有成为广大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本文阐述了落实中学学生行为规范化管理措施,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相似文献   

13.
赵秀珠 《江苏教育》2022,(56):39-40
通过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学校对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学校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策略,预防其他学生出现模仿行为,从而有效地应对学生的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14.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正确进行人际交往的必修课程,也是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基础。再加上中学阶段又是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让学校真正成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乐园。为此,文中从要有良好的开端,及早培养习惯;要引导学生不良习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要正确引导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避免管理误区,教育局学生长期坚持等方面着手,探索了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社会快速的发展,部分在校学生的行为上出现了偏差。本文以该校学生偏差行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形成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心理特点和成因,从家庭、学校、社会等三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针对如何解决学生偏差行为问题提出有效的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何玉梅 《考试周刊》2011,(29):215-215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若不注意,行为就有可能成为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明确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实际案例分析,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在城市和乡村人口混杂的城乡过渡地带的城乡结合部,复杂的学生来源和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多方原因使城乡结合学校的学生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要想走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育困境,急需有效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的特点城乡结合部临近市区,不少本地村民用耕地建房出租,以明显低于市区的价格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租住。这造成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复杂,有个体工商户、基层服务人员、靠自建房出租为生的本地村民、单位居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中学生是接受健康教育的最佳群体。针对当前新课改中消减健康教育课的实际状况,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实现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见解与做法,旨在为中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同时也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在职业学校中,学生除了具有一般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外,还表现出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心理上自卑,二是行为上自负。因此,笔者认为,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职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李众 《班主任》2004,(2):11-11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方法既要遵循道德规律,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行为训练法、活动教育法、品德考核法和环境陶冶法. 1.行为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指导学生按照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经常性训练,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使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一般是通过模仿或反复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因此,班主任必须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指导和严格的训练.要使学生了解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内容、要求和意义;要严格督促,随时总结经验.班主任还要从本班的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层次、分阶段地实现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