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吴承恩有意将唐僧塑造成一个胆小怕事、软弱无能、逢难必哭的形象。本来作为师父和实际的领导者,唐僧应是一个很刚硬的形象,但是在师徒四人中他却成了最不遭人待见的角色。而且唐僧本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几个徒弟保护其去西天取经展开的,但是在历来的研究中,专门研究唐僧的很少,反倒是他的徒弟尤其是孙悟空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浪漫主义神话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为线索。基于此,从沙僧经历的转变、沙僧在取经团队中的作用、沙僧形象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师徒四人中着墨最少,被人们关注较少的沙僧形象。  相似文献   

3.
从唐代玄奘西游到明朝中期长篇百回本小说《西游记》问世,前后经过了将近八百年。在这近八百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经过了众多沙门弟子和民间艺人的演绎,人物和情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经人由玄奘一人变成由唐僧师徒五人组成的取经队伍,情节上也不断神话化、怪异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读者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师徒四人形象.本文从文本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的表现,分析四个人物形象代表的四种不同性格,并探究其性格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作者吴承恩意识中,欲望是丑恶的,有欲望的女子便理所当然是丑恶的,她们是作为唐僧师徒对立的反面角色而存在的,而这些女性的最终命运,也是与其欲望紧密联系的,有欲望的没有好下场,没有欲望的受人顶礼膜拜,一句话,女性(雌性)的形象塑造,取决于是否有欲望。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具有浓厚的道家文化色彩,其中的道教思想内涵极其深厚。《西游记》里面的人物众多,而且人物通常有别名,尤其是唐僧师徒五人的别名众多。他们的别名暗含着玄妙的道家思想。本文将以詹纳尔和余国潘的英译本为例,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两者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别名的英译,探究其英译别名是否符合原著的隐含意义以及是否准确传达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内涵,为后来的译者提供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较为特殊的一部作品。用浪漫和诙谐的笔法描绘了众多形象各异的妖魔鬼怪,为师徒四人取经过程增添了奇幻色彩。小说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核心人物孙悟空。这个人物始终贯穿全文,从出世到成为斗妖胜佛,都表现了他从追求自由的斗争到失去自由的过程,不仅是人生的发展历程也是精神轨迹演变的过程。本文从孙悟空生命升华过程入手,分析孙悟空悲剧形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话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长途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至于之后他们干了些什么,吴承恩老先生也没怎么明说。因此,今天我就借此宝地向大家曝光一回“难师难徒”的商海隐私。曝光人物唐僧因为唐僧取回的真经数不胜数,看都看不完,本着将佛法真义发扬光大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其中的师徒四人以及经典的故事环节都成为了文学研究以及教育的重要素材,虽然这是一部古典名著,但是这部小说却深受儿童的欢迎,而其中孙悟空的更是儿童们最喜欢的人物,探究孙悟空角色形象的童话色彩以及蕴含的童话精神,对于进一步理解人物人性,丰富和发展儿童教育理论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也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孙悟空形象的童话色彩,并分析其蕴含的童话精神,最后探究孙悟空形象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伟 《学苑教育》2012,(22):78-80
黄袍怪作为《西游记》众多姿态各异的“妖怪”之一,他武艺高强却相貌奇丑;曾是天上的星宿,为追随恋人而下凡为妖;和前世的情人在人间厮守了十三年。偶遇唐僧师徒,一番打斗之后复归天庭,且受到了玉帝轻微的惩罚。作为一介妖怪却深爱自己的妻子,听妻子的话放了唐僧;对于吃“唐僧肉”这件事也采用了一种和其他妖怪不同的态度。这一形象的背后...  相似文献   

11.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时,已是21世纪了,如来早已派人把唐僧取回来的经文输到网上,再无人去听唐僧讲经了。所以师徒四人只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宣扬了佛法,佛现象在唐僧师徒四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唐僧师徒四人的称呼、穿着、配饰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佛现象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形象对明星而言尤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明星易遭遇危机事件,如何回应与维护形象则是明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郭德纲与曹云金师徒"互撕"事件入手,使用"回应沟通理论"与"形象修复理论"检视二人在危机事件中使用的回应策略与形象修复手法,研究发现,郭曹二人倾向使用否认策略修复形象,但两人在策略使用中都存在问题。最后文章指出,羞愧认错策略才是形象修复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低碳西游记     
话说唐僧师徒装备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后,踏上了第二次取经的道路。一天,师徒四人经过一个妖洞。忽然,一阵妖风吹来,把唐僧卷走了。"悟空,救我!""师父,我来也!"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和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以儿童非常感兴趣的“动画城”为题,选择了四首中国、日本、美国等动画片的歌曲和一首童谣、一个音乐游戏以及其它的活动内容。这些学习活动内容音乐形象生动活泼,突出了音乐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创造力,促进音乐情感的表现及想象。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是我国动画片连续剧《西游记》的片尾曲。它表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辛,洋溢着对师徒四人的赞美之情。《唐僧骑马咚得咚》是…  相似文献   

16.
发现无性繁殖——女儿国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最大的一个科学发现就是无性繁殖。他们发现无论是谁,只要喝一口女儿国子母河的水,就能生孩子。这可是由师徒三人的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同时也开了男人怀孕生子的先河。唐僧师徒就是最初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7.
唐僧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宋元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杂剧》,再到小说《西游记》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唐僧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成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被孙悟空“棒杀”.唐僧责怪孙悟空无故伤人.“无心向善”.而实际上孙悟空一心保护师父.忠贞不二。师徒二人围绕“向善”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向善”是唐僧师徒二人矛盾冲突的焦点.也是文本意义表达的着力点。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向善”的策略可谓匠心独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杰作<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唐僧,这是<西游记>中一个真正的人的形象.在唐僧的身上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他具有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尽管他的理想是脱离现实的,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本文将通过对唐僧形象的分析,说明吴承恩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特性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唐僧形象经历了一个由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宋元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平话》、《西游记杂剧》,再到小说《西游记》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唐僧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成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