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应用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有诸多优点,能起到纸质媒体、语音媒体所起不到的作用。能够超越时空,在课堂上再现过去、展示当今、演化未来,展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模拟生活、生产、科研等诸多情景。但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精彩,多媒体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整合。多媒体使用不使用、多使用还是少使用以及怎样使用,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相似文献   

2.
一次失败的作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反思与大胆的尝试。教师可结合苏教版教材及主题单元的文本特点,将习作的训练点进行分解,创设情境,随文练笔;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灵沟通,激发学生言爱的欲望,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相似文献   

3.
正五年前,我校与许多普通高中一样,把提高教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加课时、拼时间、多讲解、题海战"上,造成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教学成绩和学生素质提高得十分有限。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从2009年开始,在借鉴外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自上而下推行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  相似文献   

4.
笔者拟从课堂话语权推进角度出发,从学生自我推进、小组互助推进、师生互动推进,"三位一体"的推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更多更积极的把握课堂话语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解决此问题的策略做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民勤六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可用"前置导学——合作探究——交流质疑——巩固应用——小结展评"来概括其流程。通过预习教材和导学案来发现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疑难问题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等能力;再通过交流质疑、巩固应用达到巩固和拓展知识的目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施物理有效教学,从而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相似文献   

6.
生本课堂以生为本,整个课堂尊重本然,和谐自然。学习过程中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指导,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度、深广度和创新度。教师"不现自我"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真实学习,在主题交流中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7.
彭立勃 《考试周刊》2012,(68):186-187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很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才高效。  相似文献   

8.
撷取2021年“湖北好课堂”全省一等奖课例精彩片段,诠释高效复习课应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构建知识体系,以创新实验为载体建构物理模型,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1]。本人认为这里学生的含义中也应当包括智力障碍的学生,因为他们同样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是一种更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的获得为归宿的教育;同样的他们也具备潜能和天性,也需要发展和实现价值。在智障生的职业教育课堂中引入生本教育理论并进行尝试,实践证明: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沈喜瑞 《考试周刊》2016,(13):73-74
<正>一、激情导入师: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一同上一节复习课。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本学期所学知识中哪部分的内容最困难?生:应用题部分(绝大部分同学)。师:数学应用题部分内容确实很困难,但是老师告诉大家,这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是困难的懦夫,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勇敢地战胜困难。你们说是不是?生:是!(齐声说)分析:老师言语和蔼、态度可亲。如"一同、大家、我们"等  相似文献   

11.
江新 《考试周刊》2014,(81):70-70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作为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之一,是启发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它以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这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三毕业班复习研讨会上,笔者听取了台州市经济开发区组织的一次数学观摩课,这节由杭州市西湖区三墩中学潘老师执教的"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做数学的思想者"的课,让学生从已有的二次函数基本知识出发,去探究并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