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本质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定义都不是完善的.可以说课程是教学科目;也可以说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还可以说课程是经验与经验的获得;甚至还可以说课程即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王志斌 《现代教学》2011,(7):116-116
课程领导力是教师课程教学中产生的一种对课程教学的领导力,既包括对课程思想层面的领导,也包括对教材的把握,其教学策略还可以从教师问相互切磋交流中生成。  相似文献   

3.
协商课程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宝庆  靳玉乐 《教育学报》2006,2(3):37-41,54
协商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思想,它主张协商学习,将教师视为反思性实践者,并赋予学生以参与课程发展的权力。协商课程作为西方的一种课程思想,要实现本土化发展,就需要积极发掘我国古今丰富的商量教学思想并进行理论提升,立足于本国教育实际以寻求协商课程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晨 《教育教学论坛》2012,(Z4):126-128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五种不同的主张为出发点,对五种不同主张的内涵、优缺点进行初步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教育工学理论的出现对从本质上认识课程论和教学论关系的积极影响,找寻增进两学科相互促进的联系,避免削弱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视阈中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对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提倡课程标准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主张利用自组织,强调隐喻和描叙性方式,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课程评价具有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主张语文教育应创设语文课程与教学自组织的良好氛围;综合利用隐喻、描叙和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语文教学;建立多元、开放的语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践视界中的课程与教学关系及其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践视界中,课程仍然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一门学科,以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和教学进程安排等。在教育实践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为:课程是教学的一种资源,教学是对对课程的一种利用与加工;课程虽是供教学利用的一种资源,但不排除利用其他资源;教学虽是对课程的利用与加工,但不排除对其他资源的加工,也不排除非教学活动对课程的加工。基于实践视界中的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可以推论:课程目标能够通过非教学活动实现,以及教学并非完全受制于课程规定。  相似文献   

7.
教学主张的最大价值在于课程化实践。教学主张课程化,是教师发展成熟的显著标志,是教学主张深化的必然要求,是年轻教师加快成长的科学路径。在具体课程化实践过程中,围绕"智性语文"教学主张,课程目标聚焦智性发展,课程开发积聚智性源泉,课程实施聚力智性共生,精于学习、乐于实践、勤于反思,较好地实现了师生智性相长的教改目标。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 ,严格地说 ,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 ,少数学校进行的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 ;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 ,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体现了学校教育共同体的课程权利得到保障。最后 ,作者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价值定位、课程能力建设、审议机制与资源共享等 ,来展望新的地平线  相似文献   

9.
课程校本化可以以创新教育主张的生命教育、活动构建、智慧复演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单位,形成教师团队,开展诸如集慧式备课等方式的校本研究活动,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标准。实质上,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种教学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极为复杂。在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及备课等规约着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无我”的备课;二是“唯我”的备课;三是“融我”的备课。这三种关系表明了教师与课程的三种关系。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考察,可以深入认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可以通过引导教师进行自觉对话、三级备课、课堂观察、制度设计等途径实现融我课程。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和教师在学校内部开发实施教学的一种课程形态,其开发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适应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它不仅强调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应性,还强调课程开发过程对学校内部教学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基于这样的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开发原则,校  相似文献   

12.
课程与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的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元智能理论为变革传统课程与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切入点。它强调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注重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个别化设计,主张课程实施的情境化。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更新传统的智能观念,完善智能结构,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中去。多元智能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其智能结构和特点的方式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3.
杨娟 《江苏教育》2014,(11):36-38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实施个性化学习。儿童参与课程建构是一种经验加工,也是一种个体学习实践;是一种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个体学习方式。实现课程建构过程中的个性化学习,可以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开发资源,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实施课程,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娟 《江苏教育》2014,(3):36-38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实施个性化学习。儿童参与课程建构是一种经验加工,也是一种个体学习实践;是一种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个体学习方式。实现课程建构过程中的个性化学习.可以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开发资源,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实施课程,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外语法教学发展的历史与内在逻辑确认了其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把英语语法课程和精读课程中的语法教学放在一起讨论,目的在于避免以往独立、线性语法教学的局限,主张一种结合互补式的教学模式,以使语法教学合成一个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语法教学的整体性超越,从而使语法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一些幼小课程衔接举措存在一定程度的或学科化或活动化倾向,无法真正解决幼小课程的割裂问题。作为一种超越学科边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课程与学习取向,跨学科主题学习遵循整体主义课程观,主张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科基础上的整合,对幼小课程衔接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提出从跨学科主题学习入手促进幼小课程衔接,具体路径包括:顶层设计,做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整体架构;教学与评价改革,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管理支持,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科南特的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体现了当前世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他在提出强化教师教育学术性的同时,注重教育专业学科的发展;主张大学与中小学紧密合作来做好未来教师的教学实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科南特提出了“教育临床教授”的实习指导方案,它是其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和特征。他还主张将教育实习作为检定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之一,认为负责指导教育实习的教师必须是精通教育专业理论和中小学教学实践的专家。“教育临床教授”是他在否定部分教育专业课程之后对教育学教授的安排,也是对传统教师教育模式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课程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上,代表认为: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是课程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论的学科性质、功用和价值取向需要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需求,既能科学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态,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知识形态,两者之间倒是可以用“整合”一词。在课程设计方面,代表们提出两种设计观,即体现课程根本属性的课程设计观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在内涵和外延上比教学宽泛,课程实施受课程制度和课程意识等隐性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不应在一种取向下探讨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问题,重要的是要依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标准来对课程实施进行价值判断。针对课程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课程评价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评价、制订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对话和协商等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理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科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在于其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体验课程、植根于生活的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学生成为课程开发者,它是对以传递间接经验为核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反动,倡导以尊重每一个学生自己的观念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走出了二元论,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纵观现代国外课程的发展,由于教育目的、哲学观点、对现实看法及对儿童看法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课程规或课程理论,可清流派林立。学说各异。概括起来,在众多课程理论流派中,最具影响、有代表性的课程论流派主要可以分成四大类。 一、知识中心论 也称学科中心论、科目中心论或教材中心论,它主张从有关科学领域中选择部分知识作为学科的内容,并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把这些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这是一种有着悠久思想渊源的课程论,历史上学校课程基本上可以说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我国古代第一个提出分科教学的是孔子,在欧洲当首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