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2016年6月底“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被批准并投入使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产生使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和学习中如何使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成了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使用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可以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新的思路,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助读系统又名"助学系统""导读系统",是最能体现教科书编者意图和课程标准要求的。但是通过调查发现,50%以上的教者仍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对于部编版教材助读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凤毛麟角。从"部编版"和"人教版"助读系统的对比中发现变化和特色,充分挖掘其的价值,并结合师生的使用现状,寻找系统而科学的使用策略,将助读系统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3.
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部编本以前使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较广、颇受好评的一版教材,温儒敏老师在主编新教材时就指出:"要继承原来旧人教版教材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旧人教版教材."[1]据此,本文选取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部编本教材作比较研究,在对比中突出部编本助读系统的编写特色.  相似文献   

4.
杨振强 《教师》2019,(4):89-90
部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基于学生生活,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新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各地教师根据学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留足了空间。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研习课程标准和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借力经验提高认知;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用好教材的"脚手架"),就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以期能为教师同行提高新教材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在共同研究中用好新教材。  相似文献   

5.
通常认为现代语文教材具有范文、知识、实践和助读四大系统。课前提示语是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单元提示语以及课文提示语(部编版称作"预习"导语),"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前提示语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师生的教与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教学中,课前提示语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无法发挥其优势。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课前提示语的内容以及作用等进行分析,期望课前提示语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重视,将其优势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与人教版教材的助读系统相比较,部编本的插图画质清晰,色彩丰富,编排方式合理;单元导语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学习要求清晰明确。在注释部分增加了旁批和阅读提示,脚注的排版井然有序;习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并鼓励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丰富且具有系统性。一线教师要重视部编本教材的助读系统,在教学时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利用提示语明确重难点,鼓励学生利用注释自主学习,在讲解课文时利用习题串联文本内容,并利用补充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7.
<正>助读系统是教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使用助读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一直都是众多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与过去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统编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更加地科学,便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也进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就“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使用原则与使用方法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6年9月,部编版教材开始推行。尽管教材中的课文单元篇目数量有限,但学生需要应对的总阅读量却显著提高。自从部编版教材出现以来,许多一线教师在应对新教材中的课外阅读部分时会感到困惑。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利用部编版教材的课外阅读部分进行课外阅读教学,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表现等。通过实施“单元整组阅读”教学,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设计“单元整组阅读”学历案,对课内外教学资源进行融合,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从2017年秋季入学开始,全国很多一年级和七年级的中小学生迎来了崭新的"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教材,正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起到示范作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很多亮点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入学习和反思。掌握"部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了解和学习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培养学生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每一位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刘果 《湖南教育》2002,(17):49-49
教材是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版式要以“学”为本,充分发挥教材的助学功能。当前,以“学”为本的教材版式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者们开始注重教材版式设计的教育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从多方面考虑了教材版式活泼生动、准确精要等要素,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通观现有教材版式,便会发现其版面很少体现教材的助学功能。这体现在对教材版式进行设计时,更强调节省,而忽视了教材的实用性。学生在使用教材学习的过…  相似文献   

11.
与人教版相比,“一课多篇”体系是中学语文部编教材编写体例最为显著的形式之一,直接聚焦于编者的编写意图和课程内容指向。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助读系统,是正确理解和使用教材的落脚点。在备课和教学中借助助读系统中的“学习提示”,能够为教师教学“一课多篇”体系指明正确教学方向、准确设置教学目标、科学检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普通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希望能对其它课程新教材的使用有所借鉴.为了更有效地使用教材,广大教师们应该了解学生需求,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指导教材的顺利实施;提升教学素质,拉近教材与教学的距离;科学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实现教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部编本语文教材以不同以往教材的编排展现着自身特色。以部编本和人教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从选文、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等几个方面对比研究,发现部编本相较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主要转变有:编写视角以学生为主体,选文的"正能量";设置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兼顾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发散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生活适应部编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也为学生学习生活知识、习得生活技能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立足教材,用好教材,扎实"双基教学",又要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习需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智障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初中统编新教材与原教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给教师的教学预设和课堂实践都带来了挑战.通过阅读历史学专业著作与论文来寻求教材变化背后的学术依据,本文拟以参与者和见证者"托马斯?潘恩"的"言行"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美国独立战争",落实核心素养,探索新教材背景下教学预设与课堂实践的落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策略是预测策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练,使学生获得关键的阅读能力。我们需要对阅读策略的教学设计进行更深的思考,以便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对助读系统的认识和使用局限于认为其只是教师讲授课文和学生自学的辅助材料和助学工具,忽视其本身固有的多样性内涵,因此有必要把助读系统放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视野中,考察它与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间的关系,了解其课程与教学特质,真正发挥助读系统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导向教学和实现语文教材内容教学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自读课文助读系统的亮点之一是随文设置的旁批,本文通过对课文旁批特点的分析,进而提出其使用策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迁移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重视教材助读系统的设计,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工具,助读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以新鲁科版必修教材为例,对教材的助读系统进行分析,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如何使用助读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新成果,旨在培养、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如何上好新教材,是每位教师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王有鹏同志通过解读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以成长为主题,全方位地展开分析,分别说明了有梦就有希望、学习点亮生命和做更好的自己三个核心问题。本文为七年级部编教材教学解读系列开篇之作,以期帮助道德与法治教师真正理清教学思路、深度理解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