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地震活动度和地震频度以及释放应变能计算原理,确定了黑龙江省龙江县花园水库区域历史破坏性地震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内主要断裂构造有关,这一特征与现今地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基本一致,,该水库进行工程场地的地震环境评价工作,可为合理地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观测资料,对区域和近场开展地震活动性分析,结合地震构造活动性评价,研究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强度上的分布特征及历史强震和现代地震对工程场地的影响,研究工程场地及周围有限区域一定时间段内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趋势,为合理划分地震带、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台网最近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四川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在对地震预报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值以及a/b值以及反复间隔T值)。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依兰富强风电场工程,规划装机容量为33×1500k W。拟建风电场场地位于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南40km的大脑袋山山脊地段,属牡丹江与倭肯河之间的丘陵。从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岩土地层构成、地下水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来确定该地区在工程地质方面是否适合建立风电场。  相似文献   

5.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地震学方法推测了乌溪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利用不同方向爆破地震波资料,分析了库区主要断裂的活动性,推断了控震构造;根据不同库段、不同深度介质Q值的变化特征,解释了库区诱发地震的介质条件;用库区地震P波的初动参数计算了地震应力降,并以此为依据,估计了主要发震地区的应力水平。同时,对该水库震中分布较为集中的现象,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68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9次。20世纪以来中国西部地区7级以上地震时间分布特征包括地震时间间隔短、地震频率高、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非常明显,不同月份的地震活跃程度差异很大;空间分布总体上受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作用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约束,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地震带上,在空间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周期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8.
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发生Ms7.0级芦山地震,通过计算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定量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背景地震活动性及与汶川地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历史记载龙门山断裂南段仅有3次6.0级以上强震,存在地震空区的历史地震背景;2)通过a值分析可知,芦山地震发生前30年背景地震活动性较高;3)分析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发现龙门山断裂南段在汶川地震后仅部分区域b值下降,应力增强,芦山地震发生在b值明显下降区.  相似文献   

9.
西藏谢通门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通门-申扎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部的西藏中部,在现代应力场和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块体碰撞影响下,表现揭示显示出受北北东-近南北向挤压和近东西向拉张的特点。本文采用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地震活动性调查、遥感图像解译、断层构造岩测年等手段对该断裂的构造变形特征、新活动性作了深入的调查,认识到谢通门南北向断裂带具全新世活动性。  相似文献   

10.
泾河流域农业旱灾风险综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鑫  甄霖  邸苏闯 《资源科学》2012,34(11):2197-2205
泾河流域是农业旱灾的多发地区,但是对该地农业旱灾的发生规律、旱灾影响及旱灾恢复和准备措施方面开展的研究还较少。本文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建立了1km栅格精度的泾河流域农业旱灾风险空间评估模型,并对农业旱灾致灾因子危险性及农业承险体脆弱性进行评估,最后综合评估该地区农业旱灾风险。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农业旱灾危险性、承险体脆弱性及风险的空间特征。本研究采用Z指数方法评估泾河流域农业旱灾致灾因子的强度,选取农作物生长季缺水率、土壤有效含水量、有效灌溉面积比及坡度4个指标评估研究区1km空间尺度的农业旱灾脆弱性。农业旱灾风险综合评估的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农业旱灾风险的高风险区位于该地区北部,低风险区位于该地区南部,且不同等级风险区呈现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总体趋势,但不同等级风险区呈现间隔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富裕县,隶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左岸。距齐齐哈尔市65公里,该地区富裕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交通便利,本文从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概况、较大的断裂分析以及岩土工程条件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来确定该地区在工程地质方面是否适合建立风电场。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地区湿地脆弱性评价——以杭州湾湿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近年来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文献来看,缺乏利用遥感与GIS手段对湿地脆弱性的角度对湿地的开发保护进行分区的研究从而难以为区域尺度的湿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有鉴于此,本文以地处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05年4景Landsat TM/ETM+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非监督分类和分层分类相结合,解译得到研究期间湿地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快速城市的背景下评价了杭州湾湿地脆弱性,可为该区域湿地的分类保护提供决策基础数据.研究过程中,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条件下从自然地理环境、湿地空间分布、湿地动态变化、社会经济指标、地理空间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等方面着手,将位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杭州湾湿地划分为湿地高度脆弱区、湿地中等脆弱区和湿地轻度脆弱区,其对应的面积分别为133.95 km2、290.38 km2、862.73 km2.其中,杭州市和宁波市是较为集中的湿地脆弱区域.  相似文献   

13.
正依据现阶段的技术手段,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干热岩普遍埋藏于距地表3km至10 km的深处,温度范围在150℃至650℃。我国干热岩所储存的热能约为已探明地热资源总量的30%。一般干热岩开发利用潜力最大的地方是新火山活动区或地壳已经变薄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位于全球板块或构造地体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Thornthwaite湿润指数(Im),对2000年~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进行了动态评估。结果显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荒漠化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有着较强的规律性,其中干旱区主要分布于阿拉善盟戈壁及沙漠地区,半干旱区则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以西和科尔沁沙地一带,且以半干旱区为主导。相比2000年~2013年,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整体面积减少了18.75万km2,干旱区总面积减少了18.46万km2,半干旱地区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其面积到2013年也减少了0.29万km2;与此同时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边界向西部地区移动,这表明两种气候类型区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5.
吉隆和聂拉木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翼山区,深受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影响,关于山地土地利用状况与当地居民生产活动的关系研究一直缺乏。本文对比研究区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耕地在500 m等间隔高程和坡度分级上的分布特征,结合2004—2015年人口与劳动力数量变化,探索该地区人山关系状况。结果发现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主要受山地地形和气候垂直分异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空间十分局限,生产性用地紧张。尼泊尔"4·25"地震对聂拉木山地影响剧烈,经济产业遭受重击难以恢复,而吉隆山地得益于自然条件的比较优势,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深部热结构模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幔过渡带的研究表明,410km和660km速度间断界面是由于相变引起的不连续界面. 穿越过渡带的深俯冲会引起这2个速度不连续面产生起伏. 在中国东北等俯冲带地区,地震层析成像观测到了俯冲板片在660km界面上的平卧滞留,地震接收函数也观测到了这种滞留而产生的相变界面加深. 然而在最近青藏高原南部展开的几组研究工作表明,地震接收函数并未在该区域发现不连续面存在明显起伏. 为了验证该地区是否不存在穿越不连续面的俯冲,还是俯冲引起的不连续面的起伏没有被观测到,进行了该碰撞区域的热模拟,计算不连续面可能的起伏量. 研究大角度俯冲、小角度俯冲和印度岩石层使青藏高原整体加厚等模型. 在只考虑橄榄石-尖晶石相变作为410km不连续面产生原因、尖晶石-钙钛矿相变作为660km不连续面产生原因的前提下,计算结果表明,以上模型只要存在穿越以上界面的俯冲,就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起伏,这样的起伏应该能被地震接收函数观测到.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以及接收函数观测,更倾向于支持藏南区域应该不存在到达地幔过渡带的深俯冲,俯冲带可能向北到达更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东营市在构造上属于地震活动性一般较弱的济阳坳陷,但由于位于郯庐断裂带、河北平原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三面包围的中间地带,因此来自于这些邻近地震构造带内强震活动的影响还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国总的来说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比较成功的,但短临预报则是对于地震工作者的巨大挑战。地光这种伴随地震出现的奇观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预警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梅岩辉  张微  吴建勇 《科技通报》2013,(1):110-113,127
北东走向的马金-乌镇断裂是浙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断裂,该断裂及周边地区曾有多次地震发生(M≤5),然而由于受第四系覆盖等客观条件所限,关于该断裂的空间展布方向和活动性仍存在着争论。本文以马金-乌镇断裂为例,采用图像增强和融合等处理方法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同时结合野外调查、断裂活动年代样品的采集和测定、航磁数据以及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等多元信息,对马金-乌镇断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年代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不仅有效地查明了断裂的空间展布,同时指导了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的测线布置以及推断断裂的活动时代和运动性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高陵4.4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得到161个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位置比原始定位结果更加收敛集中.高陵4.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7km,地震序列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4~8km,平均值为6.9km.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强地震前是否会出现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的问题,研究了1990~2003年中国MS7.0以上地震.对于同一个地震事件,考虑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结果表明,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远比用简单的应变加速释放模型来描述复杂得多.因此,将应变加速释放模型应用于地震危险性估计,仍需做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