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加强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在先进指导思想的指导下,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非师范专业建设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师院校纷纷增设非师范专业。从现状上看,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远远超过师范专业;从政策上看,非师范专业经历了从禁止发展到限制发展、谨慎发展,再到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历程。探明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我国高师院校自诞生之日起,主要承担培养中等教育师资的任务。高师院校专业设置主要依据中学课程的需要,大多为师范专业。上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高师院校在承担培养师资任务的同时,开始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纷纷开办了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非师范专业。全国有700多所本科院校,其中高师院校97所,占近1/7,97所高师院校都在办非师范专业。1995年一般地方师范院校,常设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之比平均在1∶3,省属以上重点师范大学,比例在1∶1左右,到2007年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之比达到2∶1至5∶4左右。通过对我国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发展这一普遍、现实问题作系统地历史回顾,可以为高师院校发展非师范专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相对独立的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教学内容、原则及保障条件等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师院校为了自身发展,积极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在办好师范专业的同时,大量增设非师范专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高师院校应利用现有资源并优化组合,在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的同时,提高非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师院校的重组或转型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不宜操之过急;还要明确非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且应当尽快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师院校非师范类专业生存困境,非师范类专业谊如何建设及学校如何定位才能激活非师范类专业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7.
姜涛 《职业技术教育》2007,(8):82-83,88
同综合性院校相比较,高师院校非师范生就业工作处于教育人才市场组织经营的惯性思维下,在模型建构上缺乏切实的分析研究,导致操作层面的“软化”。解决这一问题,要以大就业观为指导,拓宽校外就业市场;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测机制,提高专业的市场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梁永怀 《文教资料》2012,(17):108-109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革。在充分考虑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应该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要实现"三对接";模式运行上要有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革。在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师院校自身发展实际,其非师范专业应该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要实现“三对接”;模式运行上要有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师院校发展非师范专业是其综合性办学转型、推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和繁荣区域精神文化的必然选择,但是面对非师范专业办学过程中显现出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需依托优势、更新理念、制订方案、凝练规格、建立机制、调整面向,有效提升地方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1993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革专业设置过窄的状况,拓宽专业服务范围."高师院校作为高校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在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不少学者认为高师院校应改革从前的办学模式,积极、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师院校强化师范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师院校强化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技能培养涉及语言文字、计算机运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内容。为保证培养的质量与效益,实现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师皖校必须对技能培养的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13.
秦海燕 《现代语文》2005,(10):98-99
高师院校的写作教学一直处于迷失自我的尴尬处境,"师范院校看综合大学,专科看本科"的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性改变."师范写作教学没有明确体现区别与非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师范写作教材几乎可以兼容各类写作,可偏偏丧失了自身的专业特性".究其原因是对高师院校写作教学的师范性特征认识片面、狭隘.因此对写作教学师范性的深入思考,有助于给写作课准确定位,科学设置高师院校写作课程,树立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和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具有现代写作能力和从教技能的师范生会大有裨益,进而全面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中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是师范专业,大多数教师从事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近些年,高等师范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各学院相继成立了非师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并且在今后几年会缩减师范生的招生人数,增加非师范专业的招生比例,因此如何提高非师范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学生就业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定向的师范教育体系组建于1952年。半个世纪以来,这一体系支撑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体系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弊端包括不能迅速地适应社会对各种规格类型的新教师的需求;高师院校缺乏办学的活力和竞争力;狭窄的师范性阻碍了高师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结合本校实际,对高师院校化工类专业转型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通过转变观念,推动专业转型改革求实效;落实校企合作,立足地方求发展;强化实践,打造特色求支持,取得了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和地方高师院校培养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展开论述,提出了体育教育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运动技术训练能力、体育竞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和全民健身指导能力,并据此提出了科学构建体育课程群、创新体育教育实践体系、加强体育教育师资建设和推进体育教育学风建设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优势,以及在新的教改形势下师范英语专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提出如何突出师范特点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高师院校非师范生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做好非师范生的就业提出了建议: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制定科学的就业体制机制、加大对非师范专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培养高素质的指导队伍。  相似文献   

20.
转变传统师范性观念是深化高师教育改革的前提,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先导。本文阐述并分析了传统师范性观念的形成及其与现代化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弊端,由此提出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师范性观念要更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