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受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很大,在他的长篇力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就贯穿着存在主义哲学的某些因素,并融入了日本传统文化的某些特质,形成了大江小说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帮助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个人的体验》等再生原型文本。运用叙事学原理,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例,对大江文学的再生原型文本叙事模式进行尝试性解析与归纳,从而突现出蕴含在文本深层的语法结构,进而发掘出大江文学真正的意义内涵。  相似文献   

3.
大江健三郎的《冲绳札记》创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本世纪初,日本右翼势力向该书部分内容发难,谎称其违反史实。《冲绳札记》的作者大江健三郎和日本岩波书店因此成为被告,该事件受到日本社会的长期关注,经过长达数年的法庭审判,大江终于取得胜利。值此法院判决胜诉之际,《冲绳札记》的中译本来到中国。作为日本的知识良心,大江健三郎在书中处处流露出对日本民族的希冀及对冲绳人民的忏悔。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是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创作主题、表现手段及与西方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江健三郎的《冲绳札记》创作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本世纪初,日本右翼势力向该书部分内容发难,谎称其违反史实。《冲绳札记》的作者大江健三郎和日本岩波书店因此成为被告,该事件受到日本社会的长期关注,经过长达数年的法庭审判,大江终于取得胜利。值此法院判决胜诉之际,《冲绳札记》的中译本来到中国。作为日本的知识良心,大江健三郎在书中处处流露出对日本民族的希冀及对冲绳人民的忏悔。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的旗手,《饲育》就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把《饲育》中美国兵形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解读,来帮助读者加深对大江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1994年至1995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创作了三部系列小说《燃烧的绿树》。冷战结构解体初期的日本,其国家意识形态进入了调整期,民族主义日渐抬头,个体信仰自由的空间正日益缩小。作者化用基督教教会的历史,巧妙地构造了一个被称之为"燃烧的绿树"的追求信仰自由的教会。该作品展现了大江文学中后期的重要主题——个体信仰自由与日本国家信仰(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对抗与冲突,并以教主阿吉哥的惨死暗示作者对日本民主制度的未来充满了隐忧。  相似文献   

8.
《身份》(又译为《本性》)是米兰·昆德拉用法语创作的第二本作品,小说运用"音符的组合"、"复调结构"和"对位"等音乐技巧描写了一对情侣的爱情体验,表现了当代人对身份的怀疑和自我的迷失.相比之前的作品,《身份》这部作品文本简洁洗练、结构明朗,清晰地体现了昆德拉将音乐与小说融为一体的创作乐思.  相似文献   

9.
《个人的体验》作为大江健三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有着深刻的内涵。作为残疾儿父亲的大江不仅以写作来突显个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与抉择,而且他也致力于从个人的具体性出发,揭示人类共通的东西,探寻走出困境的途径。从《个人的体验》中鸟的成长,我们不难看出大江对人性的关怀,注重人的自我存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乌的成长也是一个由个人异化走向自我和谐的历程。在实现自我和谐的这个过程中突出了实践的作用,肯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促成人自身扣谐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看出大江的创作不仅注重人的存在,更是在构建和谐方面有着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川 《文教资料》2009,(3):28-29
《饲育》是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其奇异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向我们展示了在二战期间生活在森林峡谷中的“我”的成长故事。受西方人文主义和存在主义影响的大江,在其文学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战争的痛心和深深的反思之情。本文从创作背景谈起,进一步探求生活在“森林监禁”状态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生命的新生。  相似文献   

11.
"神话型女性形象"是大江健三郎通过阅读欧洲文学家的作品而提出的文学手法。借助该手法,大江成功地塑造了仓木麻里惠这一女性形象。不过,在创作的过程中,大江仍然发挥了其独创性,将"神话型女性形象"的手法和日本"私小说"传统相结合,写出了《人生的亲戚》这部独一无二的作品。该作品既传达出了大江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也是他将欧洲文学手法日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2.
展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从22岁开始写小说至今50年文学生涯《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一书日前推出中文版。中国作协主席、作家铁凝为该书中文版作序。“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据她回忆,她对大江先生的好感源于“第一面”:2000年初秋,来华访问的大江,面对中国社科院外文所设午宴,建议与会者用盒饭,称这样既简朴又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3.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战后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大江文学是当代日本文坛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过程之后,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大江从50年代至80年代各个阶段创作的基本特点,以及题材、主题的转换情况,并对各个阶段的部分重要作品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14.
《鸟》是大江健三郎于23岁就读东京大学期间完成的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从"虚幻"内部世界走向"现实"的外部世界的年青人的心理历程。大江健三郎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可以实现精神上的自我重建,但本部小说的主人公却深陷绝望而无法自救。本论文将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来试论《鸟》这部作品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从《饲育》到《拔芽击仔》前后,大江健三郎的战后再启蒙意识开始变得脉络清晰起来,及至《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大江独特的启蒙话语已经基本形成。此间显现出来的再启蒙意识中。除了对民主主义思想的精神坚守,还有对日本独特的民主主义体制的深切质疑和忧虑。大江正是通过强调在战后的时代状况和生存状态之下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主体性的重要。昭示了容许天皇制存续的日本民主主义的脆弱和天皇制自身所蕴含的暴力因素,并提示了战后价值体系的扭曲是国家主义风潮再起的精神土壤,以此警示日本民众,表达自己的战后再启蒙意识。  相似文献   

16.
邓轶芳 《天中学刊》2007,22(4):87-89
大江健三郎深受萨特、加缪存在主义的影响,其创作的两个突出主题是核威胁和残疾儿问题。他的《个人的体验》表现了"反英雄"人物的无力感和逃避意识,其中的责任代替逃避、"希望"代替"绝望"的光明结局,则表现了大江健三郎对存在主义前辈大师们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大江健三郎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和超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思想和创作方法。经由西方文化的洗礼,大江健三郎把《圣经》知识熔铸到创作中,使其文学渗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救赎情怀。同残疾儿子共同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广岛、长崎核爆患者深重苦难的体悟,激发了大江文学中宏大的共生感。而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大江把个人的、家庭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注,最终形成了一种超越一般宗教的普世救赎意识,浸润到大江文学中,体现了大江对人的终极关怀,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沉落中的呼号》是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集《新人啊觉醒吧》里的作品。主要故事发生在游泳池,主人公是一名残疾儿"イーヨー"和一群青年们。本论文在通读小说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明确大江健三郎对人性觉醒的呐喊以及对"新人"寄予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是大江早期最重要的创作之一,《个人的体验》结尾处主人公鸟选择同婴儿一起生活下去这一行为的突然转变一直是本书研究的一个焦点。在情动理论的视域下,人之存在本身即是一个情感的流变过程,情感的流变影响人的行动之力。当鸟选择自我欺骗,试图逃避自己照顾婴儿的责任时,悲苦的情动机制在运作,他的行动之力甚至生命之力本身都减弱了。而当鸟选择面对自己的责任时,随着愉悦情动的发生,行动之力与存在之力则得以生成、增强。情动的运作也意味着鸟行为的转变。在情动的运作下,鸟决定面对自己的责任,实现了自身的转变与成长。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江健三郎小说的边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文化背景及作家的经历出发探讨大江健三郎小说边缘意识的形成原因及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文章认为,边缘意识源于存在主义的影响及大江对社会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它在大江小说的表现,显示出了独特的文学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