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智慧园区对三维地理信息建设的需求及智能园区对数据建设的需求,指出:智能传感器、互联互通等方式是我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园区作为智慧城市的一种呈现形式,在体系架构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上都可以看成园区各个区域的一个缩影,适宜把三维度的地理资料融入其中,实现园区智慧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园区是产业与企业聚集的场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实现“双碳”的重要环节。文章总结了零碳智慧园区的内涵、特色和发展阶段,系统分析了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智慧园区建设途径与策略,为国内零碳智慧园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系统思维,应用数字化、可视化、智慧化技术,通过微服务架构模式,进行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平台设计与技术研发,全面分析了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园区管理业务需求,提出了智慧园区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该平台总体架构与核心系统设计。打通了供水、供电、监控、照明等各类子系统与各节点数据孤岛,通过结合3D数字孪生技术全景建模,优化了全要素数字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数据融合供给、数据分析计算、虚实融合互动、监测预警、开放扩展等智慧化管理。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平台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有效提升了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创园区平台化转型是5G时代下文创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创意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系统提出智慧文创平台建设思路,从智慧导览、智慧宣传、智慧交流和智慧互动4个系统构建智能化、数字化、场景化的智慧陶溪川文创平台。在5G赋能下,智慧文创平台可实现园区“智慧管理”、游客“智慧旅游”和商家“智慧经营”。推动文创园区向智慧文创平台转型,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创意园目前还存在着人才团队建设、管理升级、技术升级等困难,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度,探索智慧平台管理模式,对外加强技术引进,对内提升科研水平,垂直精准宣传推进平台用户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产业园区发展趋势、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园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以产业服务为特色的智慧产业园区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18)
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集聚区。而园区信息化建设是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支撑部分,又是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创建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生态、高效的智慧园区是未来的趋势。本文就以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为基础,明确其建设目标和需求,提出新材料产业园智慧管理系统,设计了系统总体架构、技术架构以及各功能模块,并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阐述,力求为新兴产业园区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智能AI技术中,人脸识别是最为重要构成,从其特点上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唯一性、自然性、并发性、非接触性等,另外,人脸识别技术还有着应用便捷、操作简单的优点.本文以智慧园区中涉及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智慧园区不同方面和环节里,人脸识别的具体应用.通过人脸识别的智能化技术,智慧园区内人员的出入管理更加方...  相似文献   

8.
针对智慧经济园区电网工程造价指标多、差异大、难估算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经济园区主配网规划投资预算、核算和分析评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运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已建设的智慧经济园区项目的历史电网投资数据,通过不同策略对主网和配网进行分别预算;同时结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成本超支或进度落后等问题,进行预警和查找分析产生成本问题的具体原因,为电网建设工程造价预测及成本实时监控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如火如荼,为缓减城市交通压力、保障民众的出行需求奠定了扎实基础,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仍旧存在着客流量安排不够科学、设计不够有效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运行。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为研究对象,在探究智慧车站基本理解和定义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建设的关键技术,并以某实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应用,将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的实践探索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智慧园区是整合了数字园区、知识园区、生态园区、创新园区等理念的新型园区,是科技园区发展的新形态,它包含全面智能的基础设施、充足优质的人力资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智慧高效的园区管理、体系完善的政策环境、高新技术的产业聚集6种基本要素。其战略目标是实现自身"经济-人才-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分领域目标是对战略目标的规划和细分,包括产业目标、科技目标、教育目标、文化目标、管理目标、生态目标6个方面。最后,借鉴工业生态系统的理念,设计了智慧园区的生态链架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正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是城市发展战略,分布式微网、储能和冷热电三联供是智慧园区的典型方式。该方式提升可再生分布式能源接入能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减少电网投资成本,就地消纳降低网损有效手段,能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目前多数分布式微网和储能系统停留在科普、宣传、示范阶段,在商业化应用方面存在最关键的瓶颈即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市场竞争中的经济性。例如分布式电源集中在同一条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14,(2):21-21
<正>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内江转型升级,1月6日,市经信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贤英主持召开《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内江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商讨会议,研究规划编制单位征集方案。市纪委、市委农工委、发改委、科技局、审计局、住建局、规划局、商务局及中区政府等18个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经信委分别对《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江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征集方案所涉及的编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已经成了城市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提高综合保税区行政车辆通行管理的效率,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基于此种形势,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车辆无障碍通行(园区ETC)智能管理系统在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这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应用,希望为同行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大连软件园地处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是国内首个"官助民办"园区,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高智慧产业集聚、高科技创新能力、高绿色生态标准的智慧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集聚了软件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智慧医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六大行业,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15)
本文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开展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智慧建设移动监管决策支撑系统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系统建设所使用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组成。随着系统的不断使用和逐步完善,可有效提升了城乡建设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工业4.0时代下智慧工程成为主要投资方向。传统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及其建设过程中变得复杂变动因素,迫切需要工程项目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RFID等多元化技术愈发成熟,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传统工程管理的被动局面。文章在此次分析中,主要通过搭建面向智慧工程的大数据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等功能,面向智慧工程结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分别从多个领域对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苏北运河船闸一体化管理和精细化调度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给通航管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不断的探索"智慧船闸"的建设,希望能够用科学智能、信息化来控制船闸。本文通过分析"智慧船闸"的概念内容了解智能化集中控制在"智慧船闸"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给以后的智慧船闸建设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是以建设发展模式为特征,它亟待通过转型升级向优化运营发展模式演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取向及路径:一是从文化创意的产业化集聚,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意化演进;二是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统园区,实现向基于信息化的文化创意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智慧型园区演进;三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者,实现向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运营商主体的转换;四是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自我发展,实现向引领区域创新、创意、创业发展的创新驱动中心演进。  相似文献   

19.
正基于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实践,梳理了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成效及特点,总结了汉中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模式,分析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汉中市现代农业园区的意见和建议。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从探索发展阶段并逐步走向规范。自2010年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以来,汉中市按照聚集资源要素,强力推进实施,初步走上了一条坚持  相似文献   

20.
西藏旅游业面临“十二五”期间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与高原旅游危机共存的局面.为应对旅游危机同时把握发展机遇,文章基于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对西藏高原智慧景区建设展开探讨.分析西藏高原智慧景区的建设需求和技术路线,结合目前正在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提出引入有别于现有智慧景区的关键技术,为西藏高原景区管理与建设提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