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游蛇属为亚洲特有属。为了了解渔游蛇生理学现阶段的研究进展,现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程度的研究了渔游蛇的内部解剖、精子的超微结构、生精上皮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孵化温度等。其中,关于生殖系统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本文旨在系统全面地对渔游蛇生理研究进行分析,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2.
渔游蛇(Xenochrophis)隶属于游蛇科(Coluhridae),在我国数量南方较北方要多,中医认为其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这也体现了渔游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了解渔游蛇现阶段的研究进展,现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肾性节的组织化学、肌肉纤维组织化学、促红细胞生成素、睾酮、红细胞生成甲状腺素等领域。本文旨在系统全面地对渔游蛇生化方面进行分析,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基础。  相似文献   

3.
披碱草属牧草是西藏天然草地上重要的牧草品种之一,从披碱草属牧草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等方面对西藏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相对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西藏起步晚,研究基础薄弱,相关研究报道也比较少,并提出了西藏披碱草属牧草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壁虎能够在一块垂直竖立的抛光玻璃表面以每秒1米的速度向上高速攀爬,而且还能够倒挂在天花板上爬行,这一绝技更令其他动物望尘莫及。 壁虎的每只脚底部长着数百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约400根至1000根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  相似文献   

5.
天文地理     
正太阳暗条和冕环之间的磁重联过程中的精细结构和详细演化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李乐平副研究员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发现磁重联精细结构及其演化,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物理》。磁重联是方向相反的磁力线相互靠近、断开再重新连接的现象。它在无垠宇宙中所有磁化等离子体系统(如日冕、恒星冕等离子体实验室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磁能爆炸式释放转化为其它形式能量的基本物理过程。在天体物理研究中,它常被用来解释多种天文现象(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伽马暴等),但直接观测磁重联过程极其困难。通过  相似文献   

6.
精细结构常数是研究电磁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常数。本文首先简述了精细结构常数的基本概念,揭示了在不同情况下该常数表现出来的不同物理本质,然后介绍了精细结构常数的测量方法,以及精细结构常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值有可能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为深化对斜拉桥结构温度问题的认识,剖析了温度场的分布特点,调查研究了斜拉桥温度作用的种类,对比了不同学者对斜拉桥温度问题研究的方式,综述斜拉桥温度作用效应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讨后续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斜拉桥温度问题现阶段主要集中在利用规范的温度作用模式对不同斜拉桥结构进行安全性数值分析,对斜拉桥整体温度场的研究较少,对温度的具体作用机理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研究材料晶体精细结构的队伍中有一位成绩斐然、受到国内外同行瞩目的优秀中年科学家,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叶恒强。叶恒强1940年出生于广东,1963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198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固体原子象开放实验室主任。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成为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结构材料专家组成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十几年来,叶恒强与人合作撰写出版了《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术在固体材料中的应用》及《分析电子显微镜学》3本专著,…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洪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是长江中游1998年爆发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洪灾和WTO的挑战,面对农业资源利用无序和农民增收减缓,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本文以该地区6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运用线性规划和灰色理论方法分别研究了农用地和农业产值结构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然功能性成分二十八醇的研究开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霞  刘英  叶兴乾 《科技通报》2008,24(2):171-176
二十八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功能性高级脂肪醇,研究表明它具有降低血液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功能、抗炎等生理活性。本文介绍了二十八醇的来源分布、基本结构、性质以及它的生理功能与提取,总结了现阶段常用的二十八醇的制备与纯化方法,并根据国内外二十八醇的研究、应用现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1.
动物研究     
《科学中国人》2022,(6):12-13
<正>蜥蜴能量代谢对温度驯化响应的纬度格局与机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适应与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孙宝等人与国内外合作者,以中国大陆分布的白条草蜥、北草蜥和南草蜥等草蜥属(Takydromus)蜥蜴为研究对象,阐明了草蜥物种能量代谢温度驯化的纬度格局及其机制,并且预测热带外温动物因较低的代谢可塑性而可能受气候变暖的威胁。相关成果发表于《生态学专论》(Ecological Monographs)。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温度监控系统的用途,重点论述了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简单地介绍了分布式智能温度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细骨料体积分形维数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设计7组不同级配细骨料,计算其体积分形维数;采用7组不同级配细骨料制作砂浆试件并进行60 d氯离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研究细骨料体积分形维数与砂浆试件氯离子表观扩散系数相关关系;采用电镜扫描试验观测各试件细观孔隙结构及孔隙分布情况,研究细骨料不同级配参数对水泥石细观结构发育及其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通过本文研究,建立了细骨料分形维数与砂浆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相关关系经验公式,得到细骨料级配参数不同对砂浆抗氯盐侵蚀性能的影响机理及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国内外钢管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现状,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特别针对钢管的径厚比、长细比和混凝土强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5.
滇桐属(Craigia w.w.Smith & W.E. Evans)植物的生殖器官与花粉的形态都比 较特殊,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究竟应将它归入梧桐科(sterculiaceae)还是椴树科 (Tiliaceae),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为了帮助澄清这个问题,本文在过去研究中国  梧桐科花粉形态的基础上,从花粉形态的角度进行探讨,对滇桐属的花粉以及椴树科的椴属  (Tilia)、海南椴属(Hainania)、蚬木属(Excentrodendron)等4属16种花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 和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属花粉与椴树科3个属的花粉在形状、极性、  萌发孔位置及其形状结构(包括孔室的形状)、表面纹饰等方面都有差异,但与梧桐科的苹婆  属(Sterculia)、梭罗树属(Reevesia)等的花粉形态比较接近,而且滇桐属的花的形态与苹婆属等的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把滇桐属置于梧桐科内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丁广丽 《知识窗》2014,(22):7-7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这个“渔”就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只是简单地表现为学生自学,它还涉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因此,对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教学经验的层面,而要从相关理论与实践中汲取营养。近年来,笔者对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番研究,形成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整体透明、石腊和薄切片方法对芸香科22属,40种和2变种植物叶分泌囊的形态结构和分 布进行了比较研究。成熟分泌囊都由鞘细胞和一层上皮细胞围绕圆形腔隙构成,上皮细胞扁平,细胞壁 薄、完整,故分泌囊属裂生方式发生。鞘细胞1~5层,不同种类的层数有变化,个别种缺乏。内层鞘细 胞为扁平的薄壁细胞,外层的细胞壁较厚。分泌囊的形态结构、着生位置和分布密度等在不同属或不同 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分泌囊在叶中的分布位置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叶缘齿缝分泌囊, 叶肉分泌囊和两者混合型。叶肉分泌囊又可分海绵组织分泌囊和栅栏组织分泌囊。在此基础上对该科各类型分泌囊的形态演化关系以及各亚科或各属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述唇柱苣苔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唇柱苣苔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等为关键词,查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国内外唇柱苣苔属植物研究不多,归纳整理后主要对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牛耳朵、唇柱苣苔、红药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查询有效文献多条。唇柱苣苔属植物共含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以黄酮类、苯乙醇苷类、醌类为主,还有萜类和甾体类等成分。在全球唇柱苣苔属植物中,目前仅少数几个种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苯乙醇苷类成分及醌类,总体研究较少。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肝毒、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大量文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对仙人掌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对仙人掌花中黄酮类槲皮素的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属植物开发与医药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地震、重力、形变、电磁等多种固体地球物理观测与研究,以及开展中高层大气和电离层多物理量的近地空间环境观测与研究。地球内部到外部空间的综合地球物理观测对认识地球本体和近地空间环境的结构、形成与演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规律及预警和预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不同尺度地球物理台阵观测资料,获得了郯庐—大别构造带多尺度结构、变形和孕震构造特征。基于近地空间环境观测数据,揭示了中高层大气与电离层的精细结构和变化机制。这些研究为区域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研究、近地空间环境监测和空间灾害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