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具体教育情境,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以本为本、学法单一、评价单一等诸多不足。加之中职学生多数为"习惯沉默者",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不佳,所以,大部分的中职课堂教学中言说失衡、倾听缺失,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已。为了改变低效课堂这种不良局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探索。1.立足生成,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内容生本化。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视教材为金科玉律,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教材变成了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生为本",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认为,首先要促进学生的"志趣"生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的一次意外,生成了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由此反思教师的预设固然必要,但我们不能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而应抓住教学契机,进行适当引导,从"以本为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以人为本"的全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为本、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教学三维目标,相互渗透,互相交融。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求的多样性和心理发展的独特性;强调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三维目标的呢?  相似文献   

4.
"生成性教学"是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效的生成性教学必然是以学生为本,并能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要实现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教学设计立足学生,课堂发展上尊重学生,出现意外时正视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概念生成——不能忽略背景化学概念的生成远不是告诉学生一个概念本身那样简单,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概念,这个化学概念在化学知识的体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化学概念教学有一个丰富的背景,而这正是目前的化学教学所忽略的.化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应当如何生成?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考虑了概念的生成背景与具体的生成途径,我们才能说这样的概  相似文献   

6.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将学生培养为一个求真务实的人,因此求真精神也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求真本就是数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亦是"预设"与"生成"的必然产物,求真精神更是推动着数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在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探索中感悟到这一点,同时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更要注意对学生施以求真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正一、以生为本,收获生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十分深刻而带根本性的命题。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我们欣喜地看到,不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个性思维得到张扬,生命活力得到释放。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成,切莫误走"歧途"。一、忽视生本,虚假地生成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教案中预设了生成环节,可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预设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又要重视课堂中的生成,并巧用生成,演绎课堂精彩。因此,在教育"以生为本"的今天,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预设与生成。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更应该努力探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点,让精彩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0.
<正>"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绝不仅仅是口号,我们要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心设计的细节,对细节的精妙处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的细节并把细节放大化,使课堂教学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预留生成空间,有效促进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学的生成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人们普遍认识到,为了改变"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教学思路,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新的情境,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契机,以便让教学演绎出一幕幕的精彩。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误区,本应精彩的生成却变成了"虚假生成",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反而让教学成为教师的单方面"表演"。只有正视并不断改进这些带有偏差的教学行为,才能让教学具有课程改革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郭妹园 《小学生》2013,(5):13-13
构建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课堂是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对于推进教学改革,解放师生的头脑,解放师生的手脚,并由此促进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充满活力的教学风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实施生成性的教学我们到底要怎么办呢?作为新教师的我,在实践中我觉得:一、生成性教学首先要生本教育传统的教学是师本教育,师本的教育是只考虑教师好教,而不管学生好学。是以教者和课本为全部资源设计进行教学的。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是为学生设计的,强调教育对象的资源性,从而使教育的资源的总量极大的增强。比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不  相似文献   

13.
面对低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导学、助学、教学、固学"的语文教学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导学案的设计思考:一是要体现"以标导学"的思想;二是内容要按"四学"进行分类;三是以问题作引导;四是兼顾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生为本"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学论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创设和有效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的创设要基于情境,要有指向性和层次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积极帮助、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交流与探索中,真正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想法和思路,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进而取得较为广泛的活动经验。"新课程理念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理清了教学思路。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基于我们对教学价值、学生地位和教学过程的新的认识和理解。我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设计理念创新1.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学设计,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显然,"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  相似文献   

17.
<正>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况:有些教师为求生成而弱化教学预设,有些教师又过分强调课前预设,对动态的生成不够重视。笔者认为,让教学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生命体验,促进精心预设与课堂精彩生成的动态平衡很有必要。本文以笔者在2014年福建省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课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课为例,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生为本,促进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坚决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实践.教学实践证明,一节成功的课往往来自于教师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追求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既是新课标对课程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预设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是学生动态生成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同时,它也是教师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教学设计和教案等,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方法不应该被贴上时代性的标签,因此我们不能轻易得出生成性教学归属于后现代阵营,从而批判矛头直指现代教学观这样的结论。教学预设不是专属于某一时代的教学活动,更不能被置于生成性教学的对立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任何时代都不能轻言卸载。生成性教学领受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确立起以教师为本,赋予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以学生为本,赋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权利的人本思想。教师要能够摆脱强加于方法之上的各种标签,跳出对方法的崇拜与机械套用,从适切性的角度灵活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技术和人是推动事物发展不可或缺的双重条件。教学改革不能止步于可短时见效的技术改良,更要关注能够沉淀进我们灵魂的理念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