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能够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开启人的心智、陶冶人的心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也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注重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音乐课堂中,注重了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  相似文献   

2.
方莉 《成才之路》2023,(24):133-136
要对音乐进行深刻感悟,就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更加透彻,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文章对中职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进行探讨,提出以下策略:注重培养美好情感,注重培养传统美德,注重挖掘流行元素,注重提升音乐技能,注重指导音乐欣赏,注重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歌唱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歌唱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又能学会自信、自然、有感情地歌唱。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深入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以情激趣、以美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精神生活能力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其基本目的的.钢琴教学,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教师要注重培养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利用钢琴教学中各种欣赏环节,通过各种音响手段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本文就钢琴课程对高校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影响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学是很抽象的教学,需要凭听觉去感受和把握乐曲的内涵。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心理教育,特别是注重情感效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很好地调控学生的情感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直接塑造人的心灵美、语言笑、行为美和体态美。审美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养了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音乐教学是教师教学中,把曲目与自我情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感知的音乐形象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使音乐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使其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这对学生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能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做好小学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情感的投入,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意识的培养。基于此,现代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情感教育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大多数教师都过于注重音乐技能教学,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本文具体分析了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现与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8.
歌唱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愉快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歌唱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既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又能学会自信、自然、有感情地歌唱.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深入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的...  相似文献   

9.
情感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是人的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因素,更应该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现代教学中情感因素虽非智力因素,但客观存在却能转化学习动机,对教育特别是未来教学而言,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蕴含深厚的感情,可以展现一种高昂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尤其要注重音乐赏析教学,"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艺术活动来表现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让听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正>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而情感,则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到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陶冶,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情感性原则的要求音乐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又不同于生理快感和认识性、功利性的情感体验。在生理快感和认识性、功利性的情感体验中,人与对象有着某种实质性的要  相似文献   

12.
张庆庆 《甘肃教育》2013,(22):90-90
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育.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美、创造美,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趣味性.让音乐教学与快乐同行。  相似文献   

13.
任晓彬  陈小红 《考试周刊》2011,(79):232-23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14.
姜丽南 《新课程研究》2009,(10):121-122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关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在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今天,教育界开始逐渐关注音乐事业。音乐从生活中而来,却又能给生活以精神力量,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在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大一部分老师仅仅培养小学生的歌唱能力,教他们唱歌,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学生仅仅是唱歌,而不能体会音乐中的情感,不能很好地融入歌曲的意境,歌曲的情感中去。正因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缺乏对小学音乐情感的教学,所以小学生只有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学好音乐,学习效率低。针对这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把握音乐教育教学的情感,对音乐教学有着整体把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保证学生不仅仅能唱出动听的歌,也能体会到歌中的情感,并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歌中。这样在学生的整体情感得到培养的同时,也能极大地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下是笔者认为对音乐情感教学极为重要的两点。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课堂教学的落实。因此,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实现音乐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打破教师只注重知识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音乐审美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一、"情"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首先,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里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丰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它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时空,让你体验浓重深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对音乐的处理、表现与情感的把握要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我们要实现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的结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学生审美情感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音乐这门学科的魅力传达给学生,采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教师而言,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多方面去理解生活的真谛,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为了更好的将来而奋发图强。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途径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贝多芬曾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在教育部制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是指在依据一定的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在教育中积极的发生变化。《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在音乐教育中,要注重音乐的情感特征,引导学生在教育中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在师生间形成交流共享音乐中的美感,使学生受到教育,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