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认真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意识、法制思想、法制知识,让学生从小就在法制观念下健康成长,做懂法知法、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途径之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在地理教学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避免了机械的说教,增强了法制教育形象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最终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在注重“硬件”(法律设施、法律规范等)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软件”建设,即培养人们的法制意识。可以说,一个国家公民法制意识的成熟程度,是这个国家法制是否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公民法制意识的不同心理层次及其状况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公民法制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公民法制意识的内容,提出了培养公民法制意识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7.5"事件中极少数学生上街参与示威游行暴露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是这些问题当中的关键点。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是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阐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强化大学生"三个意识"教育,做到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公民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按照培养合格优秀公民的目的,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培养的理论,以适合学生思想形成发展特点的教育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  相似文献   

8.
汪清 《考试周刊》2010,(54):179-180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生的法制意识现状,体育教学中法制意识渗透的措施,强化体育老师的师德和法制意识等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法制意识渗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但我认为更重要、更紧迫的是培养大量合格的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优秀的、健康的公民意识只能通过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浸入学生的心田。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为青年人的成长和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作出共同努力。我这里就中学政治课课堂如何营造培养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与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密切相关,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着大学生自身公民意识不完善、社会公德缺失、法制意识匮乏、道德滑坡等问题.文章从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着手,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思想政治课特点出发,根据课改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成长特点,阐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公民意识,从师生互动中渗透社会公德意识、教师情感投入中渗透政治民主意识、生活体验中渗透公民责任意识、现代教学手段中渗透公民法治意识四个层面进行探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职教育的性质是就业准备教育,是岗前的系统培训。中职学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最终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未来的职业人的关键。在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需要结合中职生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渗透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调查得知,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普遍存在问题,约半数初高中生宪法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只知道遵纪守法,却不知立法为何物。学校可通过教学、管理和生活三种路径开展公民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公民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社会教学大纲指出 ,开设社会课 ,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提高全民素质 ,有着重要意义。而在社会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的教育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社会素质。一、明确社会课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纵观整个社会课教材 ,各部分都有着丰富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 ,结合教材 ,在社会课教学中应渗透以下教育 :心中有祖国、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民主精神等。1.在“认识周围社会”部分的教学中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这…  相似文献   

15.
中学政治课教学应做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市场经济意识,包括平等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群体意识;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在思品课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思品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思品课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制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从而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青少年是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基石,人们只有具有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重视课堂体验,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的认同 ,这种认同能够升华为自己对所属国家和社会的情感 ,并把这种认同和情感付之于实践 ,既享有权利 ,又履行义务。公民意识主要包括民主平等意识、法制纪律意识、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公民意识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与平等。当然 ,公民意识也是有阶级性的 ,资产阶级国家的公民意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意识有着实质上的不同。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没有公民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宪法才确认“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还是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决不能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从生物学科出发,从教材法制渗透点分析到课堂渗透落实方法等进行阐述,说明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进行法制渗透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只要老师重视自身法制知识的累积,并能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在组织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渗透方法,就能在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之间找到融合点,实现对学生的法制渗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法制教育从孩子抓起是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的基础和保障,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促进学生思想的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本文就当前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分析相应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