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学时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而非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那就丧失了它存在的意义。生活化教学不仅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深度理解,更利于引导他们更好地生活。那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展开生活化的教学呢?本文就以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过年啦》一课为例浅谈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秀华 《天津教育》2023,(32):35-37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同时,针对课程实施,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不难理解,上述内容反映了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经验之间的密切联系。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很多学科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并且对学生的生活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关的感性认知经验。基于此,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0,(64):115-11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道德与法治是当前社会生活的基础规范,与人们的日常活动紧密关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空洞,学生理解困难。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践行道德与法治内容。  相似文献   

4.
小学道德与法制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本文笔者就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基于生活化思维创新开展,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化当前教学形态,适当扩展课堂内容,为学生创造极具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更深刻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独特价值,引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坚持生活化教学。教师通过采取深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课程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创新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思维,拓展校外实践促进知行合一等策略,将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相融合,如此可提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赵利 《知识文库》2022,(19):49-51
<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由生活而来,因此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为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手段,采用鲜活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印象,并且能使课程教学效果更好。新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也以生活为第一特性,教师必须要对生活化的教育手段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联系。教师应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方面不间断深入的改革,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导路线也有了变化,让学生从生活与课本间紧密联合知识和重难点,从而提升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综合行为素质,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讲习的摸索与实践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角色定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主体性德育目标,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关注体验。传统的教师角色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味传授、灌输道德知识与规范,此角色显然已不能适应新要求。教师要与思想品德课程同行,就必须在冲突中进行有效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1.
立足生活开展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从生活中来,又于生活中应用,所以,教师应当联系生活内容来展开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和记忆,而如果将其与生活本质相联系,就能够提升知识的可理解性,促进学生有效吸收和应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用生活推动知识的渗透与内化,帮助学生提升相应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随之出现的是"课程生活化"的口号。"课程生活化"指的是课程内容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生活化"要得以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生活化",也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5):120-121
近年来各学段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所调整,教学的内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全国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中,教师也不断探索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期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指导实践。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展开思考,期待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整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4.
曹凤莲 《家长》2024,(4):104-106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关键课程。在新课改理念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实践证明,立足家校合作模式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特点,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家校合作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措施。生活化教学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生活案例,分享一些生活感悟,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5.
陆金华 《学苑教育》2019,(10):63-63
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课程,而其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则是达到新课改目标的较佳渠道。初中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需要化学的课程内容与其形式紧密地贴近生活,也需要适当结合学生们平日的生活经验,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知识。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其对于学生健康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会带来直接影响。在实践中,为了促进学生正确观念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引入生活情境、生活现象来让学生思考、应用知识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法更容易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生活元素导入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课堂活动,实现课堂与生活的连接;开展生活化案例教学,强化道德法治知识的运用;开...  相似文献   

18.
高静 《考试周刊》2022,(7):127-130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德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非凡.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任何学科都不再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其实用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运用生动的案例,不仅要促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更要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真理作用.基于此,...  相似文献   

19.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设计材料中的理论教学时,找出这部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并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向学生直接呈现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应用自身生活经历,把抽象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有效把握与社会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有必要推行生活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即提高课程的生活化程度,是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那么,课程应该怎样生活化,课程生活化应该有怎样的要求,生活化课程应该怎样确立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