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从单数到复数演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从单一到多元演进,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从历史与实践中生成。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四方面亟待突破的问题,即建设立场上进一步明晰目的、建设方式上进一步突出特色、建设形式上进一步聚焦实践、建设水平上进一步关注整体。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应当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等内在逻辑,坚持逻辑起点、遵循规律、把握大局、关注整体的方法论基础,并通过四方面具体路径展开建设:立基体系全局,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把握学科规律,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坚持实践本位,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立足中国立场,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是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二是基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刻教训;三是基于时代主题的深刻变化;四是基于我们党独立自主的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蕴涵着丰富的内容,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执政党建设等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蕴涵了丰富的经验: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基本目标上,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路径选择上,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来达到目标;在方式选择上,坚持渐进式改革创新;在目的定位上,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光明之路,为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己的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及其走向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促进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冯友兰的文化观具有拥护历史唯物主义的倾向,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在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问题上以及在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等问题上,与毛泽东有相通或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这一工程的总目标是: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总的目标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因素,而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党则是最重要的内容,是搞好党和其他方面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强教必先强师,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强国建设最基础的工作重心。为保障中国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从体系布局、全环节建设、内涵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入手,在体系布局上优化教师教育培养结构和供给结构,在全环节发展上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内涵建设上构建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和特色教师教育文化,同时基于数字化转型建构“精量式”数字化教师教育体系,为健全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铺设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非洲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保持良好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长期不懈地在非洲的软实力方面的建设,包括无偿经济援助、平等友好的外交政策、中国文化和经济建设经验的吸引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合作的范围更加广泛,政治上互信增强,中非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建设也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与建设课,内容上具有完整的理论性、系统性特点,政治思想上又具有严肃性、坚定性特征。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课堂上,运用黑板、教科书等教学媒体,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进程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几乎是逐条逐句地讲解,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  相似文献   

8.
胡占君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原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史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有以下四方面作用:(一)有助于人们深刻领会和把握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是一部特殊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材。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从实践上纵向地、动态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一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史在一定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现代化的历史,是毛…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法治中国之路的探索创造了条件。但法治中国的建设,必须深入研究法治在中国实现的社会条件、社会机制等,探寻法治的中国路径;要形成对法制全面、系统的理解,找到维护好宪法法律权威的方式;法治建设要积极张扬人文精神理念等。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法治建设上体现的重要观点,对当代法治中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战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在一片"救国"声中,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上的乡村建设运动格外耀眼,梁漱溟所主张实施的乡村建设就是其中的代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虽未取得实际意义上的成功,其乡村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其乡村建设中,旨在利用教育机制建设乡村、振兴中国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树立起—座新的里程碑,这一理论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在第三卷中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英明论断,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最精辟的概括,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有机地统—在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云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历程中,高度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尤其是提出了“不惟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重要思想,坚持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在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工作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使中国的经济特区以一个崭新的形象站立在历史的制高点上,为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率先泼上了凝重的一笔。厦门连同深圳、珠海、汕头,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被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在社会主义国家办经济特区,无疑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及其精采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发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构想,具体表现在目标维度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平衡,内容维度上用文化自信思想指引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体系的优化,方法维度上用创新思维方法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习近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的理论思维、炽热的人民情怀等时代特点。习近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新时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为世界其他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试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王德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明确提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能局限于在具体的结论上进行阐述,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哲学上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更为自觉地付诸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恢宏的思想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是全面而深厚的,其内容博大精深,本文仅就以下三点谈些认识。 一、坚持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毛泽东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开创者、实践者和发展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各种实情相结合的大前提大原则下,毛泽东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运行,促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党的发展,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化的成功探索,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挫折。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的最新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使其成为党和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还心存疑虑、困惑、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因此,必须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对生态文明理论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视角、多维度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上,要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观上,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动因上,要坚持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依靠力量上,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上,要坚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上,要坚持本国民族利益与人类整体利益辩证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观上,要坚持人际道德与生态道德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开辟,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实践证明了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方法上,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中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