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严复晚年保守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念》中曾经论到:“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是先从器物上感到不足;第二期便是从制度上感到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①严复便是从文化根本入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特别是其译著《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影响了以后的几代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同样的西方广告市场冲击着中国本土广告市场,是西化还是固我?鲁迅先生曾说过:“取之精华,去其糟粕,要学会‘拿来”’。我们应少一些自满,多一些研究和批判,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更深层次地挖掘本土文化之人文精神,吸取西方广告的经验和创作方式,结合我国五千年文化基础,发展我国广告创意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将西方美学中关于“有意味的形式”与我国古典文论中“风骨”论的审美内涵,从总体上加以剖析、比较的同时,还从与“意味”、“形式”对应的“风”、“骨”着眼,在更深的层次上阐述了它们的异同;并指出怎样从整体上辨别和把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化”论与五四前后的高等教育思想朱国仁自鸦片战争到五四前,中国人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落后。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又“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再到“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①,梁启超的“三段论”基本上勾画出了中国近代文化观的变迁过程。与之相对应,先进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科学”还是“人文”,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歧见,直接而言,缘自于人们对哲学本性和功能的两种认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则反映了人们对哲学与人的关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乃至于人的命运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的考察与反思,指出:哲学正是凭借科学与人文双重思维取向的整合而生成其特殊性质和功能的;哲学所追寻的智慧也正是由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的那种人的最丰赡、最深邃的思想,它所要把握的内容则是人生和宇宙的生生不息、绵延发展之“道”,在今天进行文化和文化哲学的建构时,也要根据这一人生和宇宙之道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探索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教育文献研究的角度对西方精神教育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评述。笔者认为 ,当代西方精神教育研究主要从三条思路展开 :一是从“价值教育”这个理论范畴出发 ,探讨了精神教育的教育价值及其实施的途径 ;二是针对西方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批判反思的角度倡导实施精神教育 ,期望对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三是突破精神教育的宗教范围 ,主张从世俗的精神教育层面对所有人进行精神教育 ,从而真正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西方女权主义的性别思考、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归属、女性文化抒写的激进意识、女性人生修养的专门指导等国内女性研究的四种走向,来分析当下女性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据此对女性文化进行实践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事物、一个现象被全社会言说时肯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品牌的受宠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民族主义者试图在西方文化霸权之网上戳的一个小洞的努力。多年来,确切地说是这10年来,仅以服装为例,民族主义者们感受到的便是西方文化的无情压力之后的窒息,还有什么比听任西方品牌——从一开始的“阿迪达斯”到随后的“皮尔卡丹”到而今的“克莉斯汀迪奥”——奴役中国大陆的青年人和中年人更使他们难堪的呢?中国的品牌被弃之一边,除了企业主和若干居心不良的广告商,再没有人乐意去言说它。后来总算有了几个中国大陆本土的品牌,但那上面  相似文献   

9.
石磊  米兰 《考试周刊》2011,(55):34-35
本文从建筑构造及建筑文化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按照建筑功能的不同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过程。以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的显著区别,从更深的层次体会、把握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以及蕴含在其内部的思想文化美。  相似文献   

10.
从表现形式上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多种条件偶然聚合在一起的反映;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莫言获奖的“必然”因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作品的社会使命感、创作的个性化以及作品的影响力.本文将在哲学视角下对该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隐藏的深层规律及其给当代中国寻求文化自觉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沙垚  李彬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3,(2):77-84+158-159
学界一般认为,施拉姆访华是中国传播学科发展的重要节点。作为西方“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从一开始就难以脱离西方理论的影响,在较多问题上形成了“西方理论+中国经验”式的研究路径。反思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打破“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的二元框架,进而探寻本土化的传播学研究路径与方向,对于构建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传播学学科发展应当聚焦人文主义传统,通过对话中国历史文化提炼“本土化”的传播理论;应当聚焦实践主义传统,通过讨论现实问题提炼具有当代中国实践特色的传播理论;应当聚焦党史、国史,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提炼聚焦中国道路实践的传播理论;应当聚焦国际传播实践,从全球视角出发提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传播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始终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但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构建适合中国教师群体和文化环境的反思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参照西方经典的教师反思模型,基于中国文化传统中丰厚的有关反思的理论资源,采用扎根理论对100位参加百日线上《论语》学习项目的教师的反思日志进行分析,构建了中国文化传统视域下教师反思水平的“双层三阶段”模型和反思内容的“橄榄”模型,为后续中国教师反思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供选择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当中,针对广西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在改进和创新德育手段方面进行了反思和更深层次的探索:构建"立体"教学模式,提高品德教育成效;传播传统文化,强化爱国意识;挖掘德育资源,打造积极人生。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产生和保存了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优秀遗产。西方自近代启蒙运动以后,一大批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在融合中西文化上所作出了贡献。重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调整国人近百年来的“文化观”,对于反思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末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特别是从“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的文化立场,完成“中国特色”文化观念的变革与自觉,使中国文化民族文化重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威廉斯到默多克:交锋中推进的英国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从“远观”的角度勾勒英国“文化研究”的理论源流,对几位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家涉 及“文化研究”的两场论争———雷蒙德·威廉斯与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争、斯图亚特· 霍尔与格雷厄姆·默多克的“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之争———进行简略梳理。“文化研究”、“西方马克思 主义”以及西方现代美学文艺学三个层次上显示的“合题”状态启示我们,应该从理论逻辑、历史发展和基本范畴上 把握“文化研究”的批判本质、“文学性”和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叶澜 《广西教育》2006,(6B):13-13
叶澜在《教育情报参考》2006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当前中国的教育必须要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但提高民族素质不能简单地转化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因此,需要明确学校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中的独特地位、作用与任务,需要明确全社会各行各业、各领域在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任务,明确两者的关联与区别,这是有关转变思路的第一点建议。转变思路的第二点建议是,“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必以竞争、考试为对立面。  相似文献   

18.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中西方的酒文化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了解和掌握中西方在酒史、酒器、酒礼及酒德等文化方面的不同,有助于人们从更深层次了解不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重人性西方教育重神性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是一种人本文化。在人与神的关系上,中国文化是重人而轻神。这就势必在教育上重视人性,发扬人性,轻视神性。这与西方文化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教会控制,灌输宗教意识,大异其趣。这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性即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上的第一个重大差异”。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从价值系统上进行分析,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偏重“义”与“德”,看轻利”与“力”,是突出刚健自强之类个人修养的思维模式。中国人最讲礼”,“礼”就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的原初性和普遍意义。以人为本,讲求理性,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中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去反思和点评美英等西方学者和中国大陆学者对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进展,并进而指出,除了在宏观分配层面揭示高等教育被殖民化的现实之外,美英等西方学者的研究已开始从更深层次的微观的关系层面揭示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种旨在促进社会弱势群体的解放的研究是高等教育探讨公平问题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大陆相关研究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