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在新闻活动中对客观事物作出是与非、好与坏、美和丑、崇高或卑微的判断的同时,也表现出或喜怒,或哀乐,或亲切激动,或淡然冷漠的态度。心理学家把这种“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叫做情感。情感作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自然伴随  相似文献   

2.
搞新闻工作的人都有一项“通病”,乐意“抢新闻”,追求发表“独家新闻”。这叫它“职业病”也好,称之为“职业进取性”也好。反正当事者是“乐此不倦”。当然,由此而促进新闻的可读性,却是有功的。所谓“抢新闻”,就是尽量快而多地努力把“新闻”抢到手,及早地发表出来,以显示这张报纸的“消息灵通,报道详尽”,这就表明这家报纸或通讯杜的信息量大,所谓“独家新闻”,就是指只有本报独家采访到的新闻,以此为标榜,自  相似文献   

3.
典故“董狐直笔”是基于这样一段史实:春秋时,晋国国君晋灵公,横征暴敛,穷奢极欲。他用强取豪夺来的民脂民膏修建了一座豪华的花园,并在花园里筑起高台,在台上以弹丸射人取乐。侍候他的人稍有不周,就要惨遭杀害。一次,他以熊掌不熟为由,将厨师给肢解了。就是对待敢于劝谏他的大臣,也不择手段地加以迫害。他曾经派刺客去杀害当时带头进谏的上卿赵盾。赵盾为避祸,便离开国都出走  相似文献   

4.
人活百年,总有一死。总统遇刺,主席身亡,元首病故,伟人辞世,都会构成举世瞩目的头条新闻。因中国传统有“红白喜事”之说,故此,笔者权将伟人逝世、遗体告别、追悼会、葬礼一类的新闻,称之为“白色新闻”。采写“白色新闻”,是记者可遇不可求的事。因为伟人之死,本身就有一种震憾的力量:它可以带来历史的爆炸和巨变,甚至可以推进或暂缓历史的进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期以来,“广告新闻”颇为盛行,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笔者不揣愚陋,也在此浅议一二。所谓广告,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招贴等媒介,介绍商品、文娱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而新闻,则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有真实、公开和及时的特性。那么,“广告新闻”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有段时间,我片面认为,抓到的素材完稿后发出去,不管“是死是活”,别人都不能沾边。为此,我吃了亏,还差点得罪了一位“同行”。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小徐跟我同在一个部队,也是一名业余报道员,平时,我俩相处得很好。去年5月的一天早晨,修理所小吕到地方营业所取款,由于营业员粗心大意,多付给他300元现金,小吕发觉后如数归还了。得知此事,我连忙赶去采访,晚饭前便发了稿。谁知,事隔3天,报社刊用的不是我那篇,而是小徐写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热点”二字很时兴。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那么,什么是“热点”新闻呢?我认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8.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采访的关键在于采访对象是否具有良好的情感状态。所以,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记者要善于利用情感引导,创设轻松、融洽的采访氛围,让采访对象积极配合记者的提问,以提高人物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西方新闻界流传着一个特殊的名词:“新闻鼻”。“新闻鼻”即新闻敏感,是指发现、鉴别和判断有价值的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较自身的成功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这种“瞭望哨”式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分辨、捕捉、认识、判断诸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记者特殊素质。“用眼如锥,用笔如月”,“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正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写照。新闻敏感主要包括四种能力:判断某个事件是否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之的能力;判断某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导致发现新闻的能力;划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记者已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记者,善于从大量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中,捕捉到新鲜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使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深受启迪。  相似文献   

11.
我经常给新闻单位写稿.虽然还是个小学生,但已不再是“小孩打醋,直来直去”.也就是说,我初步学会了“拣”新闻。我没有机会学习较多的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开始写稿时,碰到过许多困难。首先就是不会采访。有时,找到当事人,象审讯似的,我问一句,  相似文献   

12.
“看,现在秀珠比以前精神多了,是吃书吃的吧!哈哈哈!”这是长辈们常逗我的话。这也的确是真的。两年前,我因病不能下地劳动,整天呆在家里吃饱等饿。虽然有时和别人说说笑笑,但事过之后,总会感到内心空虚无聊。真想离开这个世界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一次,我妈陪我到乡医院看病,偶然认识了姚彬秘书。他告诉我身体不好可以搞脑力劳动,尔后又借给我一本《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中要不要有情感?从新闻写作是客观地叙述事实这一要求来说,容易得出否定的答案。其实,有些新闻写进些情感,更会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量。这种情感,包括新闻中人物的欢喜、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心理活动的种种表现。请看获得1987年全国新闻一等奖的《九岁小学生夏斐竟被母亲活活打死》一条消息的写作,在交代青海省大武镇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夏斐因期末考试两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闻改革的脚步声,报业中涌现了“周末刊”、“星期刊”、“时事副刊”“都市生活”、“生活时尚”、“健康长寿”、“学生园地”、“网络”、“家”、“房市”等为老百姓喜爱的特色专版(刊)。同时,也出现了读者直接参与讨论的“话题”类专栏,如解放日报的“大众话题”、经济日报的“专家建言录”、无锡日报的“热门话题”、“生活话题”等等。眼下见之于报端的“话题”是专栏,其特点是平等讨论、双向交流式的,比较轻松活泼。话题通常是围绕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由读者直接在报上各抒己见(包括编辑参与其内)。“话题”专栏,…  相似文献   

15.
李焱 《记者摇篮》2007,(6):40-40
新闻档案就是新闻的历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环境下产生的。新闻一旦发生,就变成了历史,就变成了档案。有效地利用新闻档案,可以使新闻锦上添花。新闻档案都是旧闻,都是历史,在新  相似文献   

16.
我是部队的一名业余报道员,日常生活面窄报道范围小,而且军政训练紧张、时间少,开始,对搞新闻报道也不摸门。一九八三年我初学写稿时,只凑数量不讲质量,半年时间就写了八十多篇,而且一下笔就是三两千字。结果,稿件发出全如‘石沉大海’。一九八三年七月,我们连队一名班长带兵很有‘道道’,连续三年带出三个先进班,十五名优秀瞄准手。我了解到这件事后,上午去采访,下午就动笔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长通  相似文献   

17.
已经好久没有看到的新闻竞争场面,终于在报道孟丽昭的过程中不但有幸目睹,而且直接参与了其中。我得到了孟丽昭英雄事迹的线索,原先是准备“养一养”的。但在新闻媒介林立的上海,你不报,别人就先报了。我不得不加倍努力地投入竞争,把已采访好的材料逐个抛出来,连轴转地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市容报、工人日报等报纸上发了24篇消息和通讯,并向新华社发了电讯稿和为杂志写了篇2万余字的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18.
由于民生类新闻节目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所以在"情感"的要求和把握上也不尽相同。民生新闻中的情感必须建立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正确处理好新闻真实与情感真实的关系。首先记者要做新闻当事人可信任的朋友,原生态地展示采访对象真诚、真实、真切的情感表白,才能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19.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情感交流,则会对采访质量的优劣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理论与实践,笔者从情感的界定、情感在新闻采访中的积极意义、合理运用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