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高等医药院校的《基础化学》教学中,还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当今已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保证“三个面向”的落实是尤为重要的。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增强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自觉性教与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但是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即教师怎样教才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表现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端正教育思想的过程。当前在改革中,教学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重教轻学,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什么,怎样教考虑的多,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考虑的少,教学“满堂灌”,颠倒了教与学的位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教的法子应该依据学的法子”,这是华东师大庞维国博士的《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这部专著的核心思想。从笔者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也同样说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如果以教师的教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又能够以学生的学确定教师的教,那么,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教与学的双赢了。  相似文献   

4.
姚文勇 《成才之路》2011,(26):58-59
摘要: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研究学生的学,教会学生会学,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生成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
王忠林 《甘肃教育》2009,(23):63-63
乐学就是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越学越有味,乐在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以乐之,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能否乐学、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的课有兴趣,才会乐意学习,教与学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贯彻这种"教学合一"的思想,尽量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  相似文献   

7.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如何去真正领会学习内容。所谓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过程,通俗一点说就是教会学生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自学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过程,学生充分利  相似文献   

9.
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学会很重要,教学生会学习更重要。教学体现过程,教会显示结果。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有效教学”指导“有效学习”,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姜华琴 《考试周刊》2014,(26):75-75
<正>《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对于教师来说,教的过程就是教师向教材、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向教师、向教材学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开发者,研究教学内容,而且要积极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做到师生共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可见,学法指导的实际是“授学以渔”。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钟常梅 《新疆教育》2013,(7):157-15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会学生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使之逐渐具有自学的能力,不但能学好数学,而且会终身受益。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由李树申、李成凯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中总复习教与学·历史》(以下简称《教与学》)是一套内容丰富、很有特色的高中历史复习用书。它突出的特点与成功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独树一帜 另开生面 读完《教与学》,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新颖。它首先表现为这本书的立意新,书名中的“教与学”三字揭示了该书的主旨。教与学相结合,既着眼于教师的教,又着眼于学生的学,是该书的立意所在。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既帮助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既为“教”设计了融知识、能力、理论、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结构,又为“学”指明了重点、难点、方法、思路以及复习考试的系列练习。“教与学”三字可谓寓意丰富,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5.
英语教学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积极思维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孔予曰:教学相长。一语道破教与学的真正内涵:互相协调,共同促进。因此,教师除了注重自己的教以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学。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而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本文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教学就是服务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是由学生应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决定的,一定意义上也是由学生喜欢学习什么和喜欢怎样学决定的,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是为了不教”;二是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不是为学生获取知识、更不是为学生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服务的,教学要目中有人。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教  相似文献   

18.
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学习英语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只靠教师在课堂上讲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观察、自己钻研、自己理解、自己提高.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只有教会学生怎么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学,才能使学生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想学.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发展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提到教学原则时说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活动 ,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重在热爱学生 ,引导得法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求知欲望 ,发扬钻研精神。”这一段话明确告诉我们 ,要搞好教学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关键。而教师的教带有主导作用 ,为释疑而教 ;学生的学带有主动性 ,要带疑而学。这样 ,才能教有所获 ,学有所成。一、如何使学生带疑而学 ?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可见 ,在学习过程中 ,有怀疑才…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学生爱学和会学,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法应在教法之中,课堂应生动活泼。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适应,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独立用科学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