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斯科时间2009年7月29日15时12分,搭载2.5吨补给品的进步M-67运载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运载飞船不远万里,送给宇航员的补给都有些什么呢?俄罗斯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官员对媒体揭开了这一秘密。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的航空航天机场,英国维珍集团展出太空游项目关键装备—运载载人飞船的母船“伊芙”(又名“白骑士二号”)。  相似文献   

3.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6月22日9点45分(北京时间21日21时45分)左右,搭载着“太空飞船一号”的一架喷气式飞机从加州的莫哈维沙漠机场跑道上起飞。约1小时后,这架名为“白骑士”的飞机飞抵15公里高空,释放出“太空飞船一号”。“太空飞船一号”和运载飞机“白骑士”皆由私人资助制造。飞船被释放后,其火箭发动机迅速点火,点火时间约80秒,飞船加速至3马赫(音速的3倍),垂直攀升,飞出地球大气层,抵达约62英里(100公里)的高度,飞行员在这个高度上飞行了约3分钟,然后开始返程。在重返地球大气层后,飞船滑翔15分钟至20分钟,然后像普通飞机一样在机场降…  相似文献   

4.
"白衣骑士2号"航天运载机闪亮登场,即将改变人与神秘太空之间的关系,人们实现遨游太空的梦想近在咫尺. "白衣骑士2号"不仅是一架飞机,还是宇宙飞船的母船.它是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杰作."白衣骑士2号"是商业化太空旅行的运载飞船,具有双机身并配备双吊杆、四个引擎,单翼长度达到了4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复合材料飞机."白衣骑士2号"两个机身中间,将安装载人飞船"太空船2号",并将其送到1500米的高空.在那里,"太空船2号"会脱离母船,然后依靠自己的氢动力火箭运行,继续爬升到距离地球大约100公里的地方--这里是公认的太空边界.  相似文献   

5.
正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成功发射11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累计有11名航天员圆梦太空。如今,中国朝着空间建站的梦想又迈进了一步。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宇航员景海鹏、陈冬安全返航。这标志着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33天前的早晨,一声惊雷响彻戈壁,长征二号F型火箭运载着神舟十一号飞船,挣脱大地  相似文献   

6.
吉他与火箭     
吉他和火箭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对音乐家来说美妙的享受却是火箭设计师巨大的苦恼。最好的吉他,最坏的火箭当火箭携载着飞船飞向太空的时候,观众们大都沉浸在那闪光的弧线和震撼的轰鸣声中。但是有谁真正了解,火箭设计师们曾经为了对付那些振奋人心的声音煞费苦心?最近,美国乡村音乐歌手克林特以他的吉他为例,替宇航科学家们向不知情的公众戏说了一段他们为什么在制造火箭和飞船过程中要与声音搏斗的故事。“你知道吗,我弹奏的吉他就像一艘运载飞船的火箭。”克林特说。乍听起来,好像这位乡村歌手在进行商业宣传炒作。错了,他说的话恰恰就是…  相似文献   

7.
6月21日,美国有鳞合成物公司研发的太空船一号由一架白色骑士号喷气飞机运载升空后,在14公里的高空被释放,飞船在自身携带的火箭推动下冲出大气层,在太空仪了3分钟,随即平安返回地面,整个过程历时1.5小时,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私人企业进行的载人太空飞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进行两次牵手联袂飞行后,6月29日运载着3名航天员成功回归地面,向太空筑巢迈出了关键一步。神奇的"神九"与"天宫一号"也让我们无比好奇: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太空房子究竟是什么样?未来我国普通人能否到太空旅游?  相似文献   

9.
6月21日,美国有鳞合成物公司研发的太空船一号由一架白色骑士号喷气飞机运载升空后,在14公里的离空被释放,飞船在自身携带的火箭推动下冲出大气层,在太空停留了31分钟,随即平安返回地面,整个过程历时1.5小时,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私人企业进行的载人太空飞行获得成功。此举说明令人向往的太空旅游将向普通人敞开大门,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2,(12):46-47
美国首次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商业飞船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5月22日凌晨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飞船,这是世界第一艘向空间站发射的商业飞船。如果一切顺利,"龙"飞船此行将是首次由私营企业的飞船向空间站运送补给。不过,美国航天局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均对"龙"飞船此行持谨慎态度。"龙"飞船高约6.1米,直径约3.7米,此行携带近500公斤货物,主要是食品和衣服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20-27
宇宙飞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三种结构,其中三舱式飞船最为先进。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宇宙飞船是由再入舱和设备舱组成的双舱式结构,美国的第一代飞船是“水星”号,它采用单舱式结构。我国的“伸舟”号飞船研制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具有第三代飞船的特征。据专家介绍,这次“神舟”六号飞船很多方面都优于苏联第三代宇宙飞船“联盟”号。神舟六号飞船的设计重点是优化全船配置,减轻结构重量,合理安排新增设备在轨飞行工作模式,保证飞船的能量平衡,进一步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了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此次载人航天任务,接下来让我们对神舟六号飞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接触: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5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中国人民圆了飞天梦.神舟五号飞船运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围绕地球运行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成功地返回地面.此一壮举,赢得了国际社会和世界舆论的高度赞誉.它标志着中国已成为继苏俄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一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有力地带动了一批高新技术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低效的火箭今天,我们都是通过火箭向太空发射宇宙飞船和探测器的,但火箭是一种去太空的粗暴方法。它指向你想去的方向,然后通过让燃料与氧气发生剧烈的燃烧(其实就是爆炸),向下迅速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直到爆炸的力量可推动火箭上升。这就意味着火箭冲向太空的过程中,必须携带足够的燃料连同所需消耗的氧气。如此多的负重,说明火箭不可能运载太多的货物,而且为了让飞船到达预定的轨道,火箭就要及时抛弃用光的燃料箱。因此,火箭都被设计成多级的,也就是说可以分裂为多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6):464-465
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应用系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在神舟5号飞船上安装有效载荷及在轨支持设备19台,开展空间环境监测、先进遥感应用试验和飞船力学环境检测。为保障飞船安全,在任务各阶段还进行了空间环境预报。在飞船自主飞行阶段,微重力测量仪全程检测了飞船在各种工况下,包括航天员活动时的力学环境变化,取得完整测量数据。飞船留轨期间,所有有效载荷及在轨支持设备工作正常,地面支持系统工作正常,先进遥感应用试验获取了大量科学试验数据,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目前,设备性能良好,将根据飞船留轨工作计划安排,继续进行约半年…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风靡全球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地心引力》中,宇航员最后搭乘中国神舟飞船返回地面。尽管这是虚拟的情节,却引发海内外对中国载人飞船的好奇。神舟飞船是中国在自有工业基础上完全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神舟飞船采用的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电源技术、数据管理、对接机构、敏感器等,都是基于当代新技术,研发中自始至终贯彻安全与可靠的设计理念,从而取得了"十全十美"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私人的飞船"10、9、8、7、6、5、4、3、2、1,飞船发射!""报告,‘龙’号飞船进入太空!""报告,‘龙’号飞船进入轨道!"2009年10月,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40号发射台与休斯顿航天中心的地面指挥中心一片欢呼。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之后,于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艘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名的“神舟”号飞船,是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试验飞船和运载火箭,均为我国自行研制。试验飞船没有载人。据现场技术人员披露,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  相似文献   

18.
反引力飞船     
未来人类可能会制造出一种拥有特殊系统的飞船,这种系统一旦启动,飞船就会沿着与其受到引力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反引力飞船。人类一  相似文献   

19.
问读者     
正2016年第4期金阳读者问:如果人类的飞船可以超光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以光速降落在地面上?飞船会穿过星球,还是停在表面?以光速停在地面上是不可能了,严格来说,登陆的瞬间,速度是零,所以即使之前飞船是以光速飞行的,那么在降落的那一刻,它的速度也会降至零。如果问题问的是飞船以光速飞行时是否能瞬间速度降到零,并安全着陆,那么就可以回答了。我认为,如果人类真的能制造光速飞船,那么那时的技术应该也是能够给飞船迅速减速的。这样的话飞船会停在地面,不会穿过星球。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神舟五号”飞船是比较先进的载人飞船,这主要体现在“神舟五号”的构造上。 “神舟五号”飞船采用三舱式构造,由轨道舱(也叫工作舱)、返回舱(又称座舱)、推进舱(仪器舱)和一个过渡段组成。轨道舱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地方,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驾驶飞船时所在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