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忆对鲁迅的敬仰和推崇表现在创作手法和创作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上:在小说的选材、主题的挖掘开拓上,王安忆秉承了鲁迅的"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原则.成功地创作了都市、农村、知青题材的作品,她笔下塑造的底层小人物、妇女形象十分典型,呈现出深邃之美.另外,在小说创作方法上,王安忆还沿用了鲁迅惯用的心理描写和白描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小说鲜活、逼真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结。在"为人生"的创作宏旨下,高晓声在农民题材以及深入探讨"国民性"问题上对鲁迅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高晓声师承了鲁迅的白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含蓄的辛辣、寓涩于笑的幽默风格,其后期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作品,是对鲁迅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传统的努力回归。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本文从鲁迅小说的人物自我语言反讽和人物对话语言反讽两个方面简要论述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和张力。  相似文献   

4.
孙犁小说创作理论中自然观的核心是与“真”这一范畴相联系的。孙犁小说创作继承了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 ,开拓了多样的审美空间 ;打破了传统小说“无巧不成书”的观念 ;强调作者个人的主体性。孙犁创作的自然观对当今作者严肃认真对待创作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鲁迅开拓了清代讽刺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讽刺"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背景、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特别是对《儒林外史》的研究考证,奠定了《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同时,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艺术手法加以评价和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6.
池莉承续着鲁迅所开创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本文从池莉小说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上寻找鲁迅文化精神的影子.即鲁迅因子.池莉的小说传承了鲁迅的平民精神关注底层人民的生存问题;以及对人性的终极关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主题:艺术上主要表现为漫画化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白描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在《水浒传》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用极简洁、形象的文字,塑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运用曲笔技巧,编织出了许多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读者从中获得了充分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8.
以鲁迅翻译厨川白村著作前后的生活境遇为基点,将《弟兄》置于白村创作论的框架之下进行观照。以《弟兄》产生的缘由、凸显于其中的鲁迅的生命的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这三个维度来展示该篇小说的创作机制并由此窥探根植于鲁迅内心深处的苦闷与焦灼。  相似文献   

9.
孙犁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纯美的乡村女性形象,展现了"美的极致",这体现了孙犁独特的创作原则和创作宗旨,即在女性形象塑造中避免单纯的革命叙事而融入了对传统道德、个性解放等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诗歌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高度的艺术技巧,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有精湛的造诣。虽然他用的语言十分洗炼,一色白描,没有铺张涂饰,也不强加形容,但他笔下的人物,只要出现一次,就能给人鲜明的印象,笔下的景物,虽只寥寥数笔,也能十分传神。不管任何场合,一经鲁迅描写,全是栩栩如生,丰富多彩。这与他具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很高的锻词炼字的能力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对动词的锤炼更令人惊叹。一般说来,动词是一个句子的关键,动词锤炼得好,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鲁迅先生对动词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程度。他能根据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典型环境,非常恰当地选用切情、切境、切合典型人物性格又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动词,画龙点睛,卓有成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里试举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该文试图以鲁迅小说创作范式为视点,探讨路翎心理现实小说在主体人格、题材、主题、形象和精神探索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特征,以及它们和鲁迅小说创作范式内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史诗作为一个审美范畴附丽于长篇小说以来,现当代中国人似乎有了史诗情结,即使鲁迅研究也难逃此劫。近年有关鲁迅的论争和研究中,在鲁迅有无长篇小说和有无能力创作长篇上纠结不断,甚而有的研究者直接认为鲁迅小说具备了史诗性,导致鲁迅研究的失真和误入歧途。这是对小说评价的史诗唯一标准无意识外化的结果。本文旨在透视并纠正这种史诗的泛化与滥用,使鲁迅小说研究更能够经得起推敲,为鲁迅小说在世界文坛的准确定位做一点规范和铺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拘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一生创作了不少抒情言志诗,这些诗可分为早期与晚期。在现实主义的深化,在理想情致、主观意绪的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呈现了不同的风貌,有着发展变化的脉络。但两者也有着不可否认的统一性:激越奔放的诗情,洞烛幽微的理性审察,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的寓意以及反语艺术等,又形成共同的特色。鲁迅的抒情言志诗是他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一部分,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中的酒店茶馆不仅具有其本身固有的叙事空间的功能,而且,作为旧中国社会生活及文化心理的缩影,在封建市镇中,还承担有一定的诸如透视、舆论与政治、倾听与见证等文化功能。酒店茶馆仑正是以其平实鲜活的生活气息和生命形态,赋予了鲁迅小说思想的具象呈现与艺术的至深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杜晓英 《职大学报》2009,(1):107-108
在小说创作中,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丰富故事情节、突出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文学大师鲁迅的小说中,充满了大量像生活一样真实、鲜明、典型的细节描写,它们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巨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喧嚣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标志着美国意识流小说的正式崛起,进一步发展了乔伊斯和伍尔夫的艺术风格,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在艺术手法方面主要采取了小说的叙述、意识流、“神话模式”等手法。  相似文献   

20.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傲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