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中的很多教师研修活动,更加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差距、条件性知识的现实解读与应用。而教师对于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因为曾经学过而拥有一份"自信",根本未加注意,直至慢慢遗忘却不自觉。教师学科知识的缺失、学科教学的肤浅、教学行为的封闭,带来的是学生发展的受限。作为教师,需要时时追问自己,需要对自己的学科知识保持自我监控与反省。  相似文献   

2.
迪迪是我们班一位较特殊的小朋友,小时候因用错药物导致大脑受损,所以平时表现与一般孩子不一样。一天,自由活动时,迪迪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说:“刘老师,今天上课我都举手了,你就没有叫我。”听了这句话我心里一怔,平时迪迪是不举手的,而今天他能大胆地举  相似文献   

3.
申卫平 《现代语文》2001,(10):16-16
有一种学,从不登大雅之堂,被小说、散、诗歌等所谓正统学拒之门外,当然也被谢绝于各年级语课本之外,说得具体些,它们就是对对子、灯谜、野诗、酒令小品、名人铁事等等,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闲趣学。闲趣学是中国化百花园中璀璨的奇葩。经过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加工和着意修饰,这些闲趣学大都精悍无比,典型别致,匠心独具,情趣浓厚。对于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启迪人们的智慧和陶冶人们的心灵具有很大的作用。请看: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为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我在班里设置了运动会参与奖。运动会结束后,这个奖项的奖品与学习进步奖我在班会上一起发放。当晚,学生小强的家长打电话向我致谢,感谢  相似文献   

5.
陶有宏 《现代语文》2008,(11):13-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我国古代对8—15岁儿童的教育叫“蒙养”教育。如果说“四书”“五经”是中国经学教材典范的话,那么我国古代也不乏以识字为主的蒙学教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莫过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习称三、百、千)。中国蒙学教材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尤其是“三、百、千”在我国古代语文启蒙教育中曾赢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6.
王炳照,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活动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重大建树人,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多次担任国家及教育部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亲历并引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名副其实的教育史学学术泰斗.  相似文献   

7.
王炳照先生,1934年12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景县,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大学的兼职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连任第三、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是学校提供给高一级学校和社会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输出毕业生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后续发展。近几年,我国每年有超过两千万的初中毕业生。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一结束,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就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选择: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求学,还是经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步入社会?初中阶段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在心理学上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反抗期”。我国的初中生大多处于12—16岁的年龄段,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课程积极倡导体验、参与、合作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却发现热闹的表象下却有着不和谐的音符:“优势”学生比“弱势”学生表现出更为积极和更高质量的参与,他们总是承担着小组活动的重要工作,包括支配组员、提供资讯、汇报成果,俨然是学习的主角。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总是不能承担实质性工作,他们或偶尔随声附和,或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的岗位……”雷锋的这段话,总会在每年的3月5日被提及,因为这一天是雷锋学习日。42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表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变得格外响亮,这个22岁的年轻战士,成为亿万中国人学习的榜样。而经历了42年的变化,这位22岁普通士兵的理想、信仰和人生信条,似乎已经淡出今天…  相似文献   

11.
江前红 《上海教育》2014,(10):87-87
当前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把文章的层次、中心、写作方法等内容源源不断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而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诵读,却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2.
13.
这是一个宁静、偏远、封闭的小山村。是真的封闭,因为这里连现代文明最基本的元素——电——也没有。作为一位志愿者,我不想借“贫穷”这一敏感的字眼来诉说社会不公,我所能做的,只有用手中的笔与相机,原封不动地记录下居住在大山深处人们的生活状态,记录下这里严峻的教育形势。2006年7月下旬,酷暑难耐,我和好友乘火车从西安来到贵阳。借宿一晚后,乘大巴前往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官舟镇,一位名叫高文虎的小学老师接待了我们。当天上山在他的“高文  相似文献   

14.
课外阅读:不该被遗忘的角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和惯性影响,语文教学存在极为严重的功利化现象。语文教学被窄化为课本教学,教师关注的是课本这个有限的知识领域。教师对课文教学的深耕细作乐此不疲,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鲜有问津。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并取代了“语文教科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明显增大了,但是这种课程资源意识局限在课内,课外阅读依旧是被遗忘的角落。本该密切结合的语文课内外阅读被人为地加以割裂了,虽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人人尽知,新旧大纲对课外阅读都有说明,新语文课程标准更在“…  相似文献   

15.
潘国琪 《中国教师》2010,(19):12-13
2010年10月5日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炳照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本刊特编发一组文章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16.
《学科教育》2009,(5):F0003-F0003
2009年10月5日,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教育学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王炳照教授因病逝世,享年75岁。 王炳照教授1934年生于河北省景县,1955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61年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教育史研究班,开始涉足中国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5日,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教育学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王炳照教授因病逝世,享年75岁.  相似文献   

18.
19.
20.
张申府是与冯友兰、金岳霖等齐名的著名哲学家.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共创始人之一,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入党介绍人.参与组建民主同盟,并任民盟中常委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无论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政治活动家,张申府都是不该被历史遗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