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正确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中存在着微观的不平衡和宏观的平衡、绝对不平衡和相对平衡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大范围和长时间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是认为物质生产发展带来艺术生产的发展;这种宏观的大体平衡表现为微观的不平衡,相对的平衡表现为绝对的不平衡,这种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既要看到艺术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又要反对简单平衡论;从更长时间、更大范围承认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大体平衡关系是唯物的,而从偶然性和绝对意义的角度承认两者的不平衡关系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第85页,以下简称《论文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以下简称“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论述,确是一个重大而疑难的理论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问题,也确实有待于进一步研讨,笔者不揣浅陋,仅就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物质生产的内涵、法与生产的关系以及唐代两种生产的关系等基本论题,略陈浅见,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正比例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也是文学艺术对于经济基础的相对独立性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规律之一。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这种不成比例包含着两层含义: 首先,是指整个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不是都同物质基础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例的。这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看。从纵的方面看,在同一个民族、国家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艺术发展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美学的基本思想.在艺术发展论中,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的命题,引起了学术界长期广泛的争论.如何对这一命题作出正确的科学的解答和阐释,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著名的命题,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阳光编班”应该是晋中市推进教育公平最亮丽、最精彩的一笔。多年来,由于教育发展的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非正常流动和“择校风”愈演愈烈,一些优质学校周围的房租急剧攀升,动辄上百人的超级巨班屡见不鲜。重点班、实验班、教工子女班等一系列畸形现象,使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日本进行教育考察时的所见所问。民主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以培养21世纪国际社会需要的日本人为基本观点,做到了真正发挥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空间。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元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针对残疾儿童(包括身体、心理不健全者)的各类特色教育,是体现国在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极好做法。为提高和确保教师的高素质,日本有着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和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8.
黄梅艳老师是淮安市人民小学校长,特级教师。2004年11-12月份,她随省教育厅小学校长培训班赴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学习。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她认真观察、记录,并于近期完成了《英国小学教育ABC》10篇系列文章,每篇文章重点讲一个内容,比较感性而全面地介绍了英国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对比我国的基础教育,作者还作了一些理性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刊特刊发其中的3篇及黄老师的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在整个亚洲地区刮起了一阵韩流风暴,无论是在文化领域、经济领域还是体育领域,韩国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幼儿教育领域,他们的快速变革会以一种怎样的形态呈现出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2010年9月27日~10月1日,北京市二十几所幼儿园的园长跟随北京市保教协会参加了韩国的幼儿教育博览会,并在短时间内参观了4所不同体制的幼教机构(大学附属幼儿园、政府机关幼儿园、贵族私立幼儿园、早教课程培训班)。在5天的行程中,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2月下旬至 3月上旬 ,云南教育考察团一行对欧洲教育进行了考察访问 ,总体来说 ,欧洲的教育发展比我国快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国民文化素质比我国高 ,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比较明显 ,欧洲各国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人们总习惯于把教育作为一种“消费部门”来看待,有的甚至认为“工业不抓没衣穿,农业不抓碗难端,教育不抓塌不了天!”这是一种缺乏战略眼光的浅见。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把物质生产与人才生产对立起来,只看到物质生产之重要,看不到人才生产之紧迫,更看不到人才生产对于物质生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小农经济思想的反映。一九五七年后,刘少奇同志曾反复指出:没有物质生产,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只有物质生产行不行?不行,还得生产人。少奇同志在指出物质生产重要性的同时,强调指出了人才生产的迫切性,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物质生产与人才生产的关系,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物质生产和人才生产密切相关,不可分隔。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来的。对这个问题,解放前我国几乎没有人去研究。解放后,才开始研究和讨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没有引起更多理论工作者的注意,讨论的规模还不大,有些问题的探讨还不够深入,许多重大问题至今还未得到解决。要想进一步推动这一理论的讨论和研究,除了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著作,研究文学史、历  相似文献   

13.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文论观点。这种"不平衡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相适应关系",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酝酿并深深根植于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之中;同时,希腊神话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所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干部教育趋于低谷。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岗位培训、知识更新、补缺轮训,都不景气。党校、干校、职工学校、成人学校都有“生源不足”的问题。可是,深圳特区干部教育仍是生机勃勃,干部、职工的求知热潮正在不断高涨。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前不久,我们的深圳之行,解开了迷团,开拓了思路。到了深圳,稍一留心,便可看到一种对比鲜明的景象:舞厅的舞客为数不多,且大  相似文献   

15.
由刘衍文、刘永翔合著、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的艺术》,是一部三十余万字的有新的见解、有理论深度,也有一定特色的文艺理论著作。据我看来,这部著作既名为《文学的艺术》,关键自然在作为文学的艺术性这一环;艺术性自然应该有一个着力点,好象我国从前说诗时的“诗眼”,论文中的“破题”。没有这个基调,必泛滥而无归。我认为该书的支柱,就在于对文学特征中形象的重新认识上。这个问题如果不首先解决,则其他一切都难于附丽。而我特别惑兴趣,同时也认为写得比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洞悉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分工的观点。而正是根据这一重要视角和方法论指示,马克思才真正得以从纷繁复杂、错综交织的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中剥离出历史的奠基性和决定性要素——物质生产,进而从物质生产出发阐明了历史的出发点: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发现了历史的发源地: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揭示了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物质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最终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关系理论,并对二者不平衡关系进行了阐释。今天,重温这一理论对理解和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超越等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感觉是人先天所固有的一种微妙的心理活动,需要用全身心地去感受才可能玄妙。艺术作品的效果有相似的倾向性,且能展示艺术家不同的生命状态,所以说艺术活动是艺术家整个生命过程的体现。如果艺术发展到玩弄感觉的程度,那则是艺术的悲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物化的概念应该严格限制在物质生产领域,遗憾的是不少学术论著却把物化概念扩展到艺术生产领域,把以物质形态呈现出来的艺术构思也称之为物化,这就必然引起学理上的混乱。实际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有着严格区别.物质生产的原料是自然物质,艺术生产的原料则是精神材料;物质生产是人以自身的自然力以动的形式作用于自然物质的物化过程,艺术生产则借助于媒介对精神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和升华;物质生产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生产的产品则是赋予艺术构思以物质形态的物态化过程以满足入的审美需要。因此,将物化与物态化区别开来具有学术意义,有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恰当地表述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关系。希腊艺术的繁荣就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