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金庸作品呈现的精神世界在实质上是共通的。鲁迅作品的精神实质是对中国旧世界宣战的“战斗檄文”,而金庸作品的精神实质是构建精神家园。人的美好精神的启蒙,正是鲁迅与金庸作品精神实质上的殊途同归。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充满了对中国人的终极关怀。他们对国民性的探讨都深入国民灵魂深处。鲁迅与金庸的作品都起到了完善中国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庆田 《课外阅读》2010,(10):148-148
笔者认为鲁迅的作品堪称中国文学宝库里的瑰宝,是我们膜拜的典范,现以鲁迅部分作品结尾为例,管中窥豹,凸显鲁迅文学作品之楷模,弘扬鲁迅战斗之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者,在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收录了不少鲁迅的名作。鲁迅的作品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丰富的人物形象、深邃的思想精神价值,所以符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特点。然而,鲁迅的作品分散在统编版教材的各个部分,学生零散学习很难对鲁迅的作品获得系统深入的了解。故此,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将鲁迅的作品放在一起,并适当补充其他课外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整体探究的方法了解鲁迅,分析研究其作品,进而提升他们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妍 《江西教育》2010,(12):20-20
最近,在各种新版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再次减少,难道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关于鲁迅作品的去与留,众说纷纭。毋庸置疑,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对社会和历史的解剖相当深刻,具有很高的价值;他对黑暗势力进行亳不妥协的斗争,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的作品中那沉重而深刻的思想,包括对中国人民的深刻剖析和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5.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作品,越来越吸引广大的日本读者,阅读和研究鲁迅作品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一些大学还把鲁迅的作品作为语文教材。如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教授中国文学史,有的还把鲁迅作品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有些学校还举行了关于鲁迅的报告会。为了适应日本广大读者日益增加的需要,日本已经出版发行了各种版本的《鲁迅选集》和《鲁迅文选》,而且发行量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作为中国新文学创作的开拓者和先驱,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翻译、文学史研究等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中国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文章的写作手法更是匠心独运。本文从鲁迅作品中出现的“服饰”来解读其作品,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服饰”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来对鲁迅的作品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从而从不同侧面更加立体、深刻地认识鲁迅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青年报》载,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在北大首届"文学特长生阅读与写作夏令营"上特别提出中学生应该阅读鲁迅,并就如何阅读鲁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近百年来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理解最深的,鲁迅堪称第一人。鲁迅的作品不是简单地叙述,而是带着生命的体验的,他会燃烧你,调动你,感动你,你从中也会发挥想象力来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鲁迅是一位战士,他的作品批判性很强。中学生读他的作品,除了学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观察、了解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引发了争议,有些学者认为鲁迅以及鲁迅的作品脱离了时代,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日渐凸显。但是鲁迅作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他的地位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教育界不容撼动,所以对鲁迅作品的传承是有必要性的。本文从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出发,深刻探讨鲁迅作品在中学教学中的问题,将鲁迅作品发扬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作品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既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又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鲁迅的作品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于个性的表达中酣畅着审美的创造。这是鲁迅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也是鲁迅个性人格的魅力和生命力。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于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通过其语言的艺术特色感悟历史、社会和人生,感受社会步履和语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从鲁迅与地理学的关系着手,回顾了青年时代鲁迅的学习历程及时代背景,总结出鲁迅对中国地理学的三大重要贡献:翻译了大量的国外地理科学作品;进行地理科普的创作;撰写地理学论著《中国地质略论》和《中国矿产志》。随后对鲁迅的地质佚文进行了说明和评价,最后对鲁迅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给予评定。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中国杰出的现代文学评论家。他写了为数众多的作家论与作品论,评论了“五四”以来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茅盾对他的评论比较多,是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鲁迅及其作品的第一人。茅唐写《鲁迅论》的时候,和鲁迅“没甚关系”,“不曾见过面”,而是  相似文献   

12.
郑桂英 《考试周刊》2014,(43):53-54
初中阶段的鲁迅作品历来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他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引领学生读懂、读透、读深鲁迅作品?作者介绍了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头戏,鲁迅先生也最为广大学生所熟知。只要略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便知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中成就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作家。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中国人对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知之甚少的情况下,译介的9篇西班牙作品全部出自巴罗哈笔下,又多次在译文的副文本等著述中给予巴罗哈高度评价。鲁迅关注的是巴罗哈弱小民族的出身及其作品中对于弱小民族品性和生活状貌的描摹,而同属于弱小民族的中国读者可以从中反观自身,鲁迅也在巴罗哈的文学世界里找到了异域的自我。  相似文献   

15.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语文教科书结下不解之缘.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的文学创作才两三年,鲁迅的作品就开始被编入国文和国语类课本,一直魅力不衰,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也倍受青睐,不管是哪个版本,鲁迅的作品入选率都是遥遥领先,例如,粤教版的必修课中,选用鲁迅作品共三篇:<药><阿Q正传>和<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17.
何家荣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67-70,74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巨人,他的作品以其思想的无比深刻性和语言的非凡纯熟和精粹,显示出他的成熟和独到。作为白话文学的坚定倡导者,鲁迅以他的作品,显示了白话文强大生命力和丰富表现力,同时,他又以一种特别的白话文言味或文言白话味显示着他特有的风格。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从而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的思想内涵,更准确理解和把握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学习中,鲁迅的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一代文坛巨匠,鲁迅的文章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深刻的思想,在中国文坛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鲁迅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要深刻把握其文章中的具体内涵,对其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进行全面分析,从而促使初中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浅析《鲁迅作品的教学与研究》一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北医附中赵文惠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鲁迅生活的时代距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学习鲁迅的思想及作品,对学生来说,势必存在较大的困难。如何让他们正确把握鲁迅作...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创作深受鲁迅影响,这一点在她后期的作品《呼兰河传》中表现明显。她在创作思想方面接受鲁迅关于改造国民性的创作主张;在题材选择上,与鲁迅一样将故乡的人和事作为创作的主要源泉;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形象体现着作者对中国农民深沉的爱与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