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林学风与苏南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从明清苏南望族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又影响了苏南望族教育和文化,进而辐射到更多苏南家族和整个苏南社会。东林学风的核心是务实经世,在东林后人表达手段“灰色”化、逐渐放弃在野抗争的情况下,务实经世的特色却保持着,成为苏南社会近代变迁的一大特征。这一切可以从东林代表人物与苏南望族之间的关系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东林学派是明末颇有社会影响的一个学术团体,以经世致用的学风为特征。他们的伦理思想。既禀承传统儒家的宗旨,又极富时代特色。在本体论上,他们抨击无善无恶说,复兴性善说;工夫论上,他们不讲虚悬。而倡导主敬与慎独的道德修为工夫。他们的伦理观是求实务本、知行并重的新型伦理观,为明清之际的实学开启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东林党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士人群体,它们参秘了明新晚期的党派斗争,结果一败涂地。以往的研究基本上只是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将东林党争的原由归之为历史局限或阶段性等等。本文则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东林党争的“必然性,首先分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意识,认为他们的结党意识极鲜明,这是他们参与党争的主观因素;然后本文以借鉴了系统整合理论和精英政治理论,分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定位,指出决定他们的历史宿  相似文献   

4.
东林书院在江苏无锡,又名龟山书院。宁政和间,学者杨时“从京洛南旋,侨寓于此”,并聚诸贤讲学。元至正间废为东林庵。明了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于城东旧址重建。院户有中和.丽译、依庸三堂。中和堂祀孔子。院左修道南祠,祀杨时及宋明诸贤。书院重建后,顾宪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励、于孔兼辈讲学其中”。一时学者周仁在此聚会,雍容一堂,“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居林野,闻风响附,学会呈不能容”,为”吴中自古未有之盛。”书院所订《东林会约》,首列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子语录,明确…  相似文献   

5.
东林书院     
老大帝国,书院千座,谁比我东林用信仰做砖石磊落出如此的气象和魂魄;峨冠博戴,往来穿梭,谁比我东林用热血做浓墨挥洒出如许的浩然与巍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贴着这副对联的大门内走出来的只能是中国书生:“我善养我浩然之  相似文献   

6.
东林书院,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颗明珠。不仅如此,钱穆还说:东林书院是"近世学术思想之先导"。当我们在明史大背景下观察东林书院时,我们的思考便很自然地凸现钱穆的"先导"一词。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贞十七年(1644)的276年,明王朝统治中国。史家指出:"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朝代……也孕育着新的因素的萌芽,酝酿着新的文明的发生。"(《中华文明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版)所讲的"新的因素""新的文明"主要表现为:一是明代的生产力水平达到封建社会最高峰,科  相似文献   

7.
武凤霞 《江苏教育》2024,(9):30-32+37
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当前热议的话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对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得到了众多知名专家的深入解读。作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当将这些具体要求转化为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的具体实践。针对教育家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师德体系建设、教学体系优化以及教师发展体系完善三个方面,梳理出培育教育家精神的东林路径。这一梳理过程旨在发现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鲁晓敏 《今日教育》2009,(10):36-37
历史上有两副著名读书人的对联形成鲜明对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的是读书人皓首穷经.一门心事以功名钻营名利和厚禄.抛开社会责任:另一副就是悬挂在东林书院党前,由顾宪成所撰名联:  相似文献   

9.
东林山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浙江省湖州市东林镇。东林镇有一座全市闻名的山,叫东林山。山腰有座规模很大的"祗(zhī)园寺",里面有许多神像,外地慕名而来烧香的人很多,寺里长年香  相似文献   

10.
东林虎溪记     
东林虎溪于名山匡庐之北。世人皆知锦绣之匡庐,而不知幽雅之虎溪。东林虎溪源于匡庐牯岭,东眺彭蠡湖水石钟山,西望豫章赣江滕王阁,北览楚天辽阔风云,南倚匡庐奇峰秀色。左邻石门涧,涧瀑声声;右壁好汉坡,坡路长长。万里长江东西而贯,千程京九南北相通。此溪不过二十尺宽,绵延数里,汇入长江。追溯东林虎溪名源,乃东林山头隐有灵虎,人过溪桥,神虎即吼。更有“三老风流笑口开,山中猿鹤亦惊猜”,“僧影欲随秋水去,虎声偏傍石桥来。”虎溪三笑,千古流传。时过三月,犹近春寒。腊梅含笑迎红日,杨柳吐绿舞春风。仰山而望,春回大…  相似文献   

11.
东林书院在无锡东门苏家弄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之一。东林书院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由当时的理学名家杨时创建。杨时(1053—1135年),字中立,号龟山,谥文靖,福建南剑州西镛龙团池(今福建将乐县北门)龟山下人。杨时青年时代师事程颢,...  相似文献   

12.
以东林党争这一群体运动为例考察社会心理如何对群体运动产生影响。东林党中的东林人士有着共同目标,相互依存,彼此认同,有较强凝聚力,是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组织化群体。东林党争的形成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也离不开社会心理的助推。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使得东林人士倾向于归属于群体即结党,并进而产生了党争。同时社会心理也使得党争被激化,它一方面通过社会助长和去个体化两方面的影响使得东林党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也通过使得党争各党对其个体影响越来越大而产生个体的从众表现和各党之间产生偏见和刻板印象使得东林党争中各党相互倾轧,使党争无法停止。  相似文献   

13.
东林书院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人教版)第二册有一幅题为“江苏无锡东林书院”的插图。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坐落在江苏无锡东门,东、南两边临河,左峙城垣,西映惠山,北近市井。  相似文献   

14.
东林是党非党是晚明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自九十年代以来,不少有关论著都有意无意地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论者所取标准和视角的不同,见仁见智,各种观点杂然纷呈.本文对此择要介绍,以展示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研究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每次到无锡去东林书院都要去东林小学,每次去东林小学也都要去东林书院,因为这古代的书院和现代的小学原本是一体的,尽管数年前无锡地方政府专门建了新校舍,将小学迁出,但在东林小学依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东林之风,当年东林学子秉承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今天仍然是东林小学的主要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6.
早就听说我校化学系函数本科有一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名叫杜东林,由于教学成绩十分突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哈尔滨市“十大名师”之一,为了采访他的先进事迹,我们特意驱车前往他的工作岗位——阿城市第二中学。到了学校,热情接待我们的教导主任说:“杜老师正在上课,请你们先休息一会。”他忙着给我们斟茶,嘴里还不断的称赞:“杜老师的事迹实在太突出了,省市许多报刊记者都来采访过他。”我环顾这简朴的教师备课室,心里琢磨杜东林是怎样的形象和风采。  相似文献   

17.
明朝万历进士顾宪成(1550-1612),被朝廷革职还乡,与其弟顾允成和高攀龙等在  相似文献   

18.
东林书院本为起于民间的学术机构,它的数位发起人,以儒家正统自居,为整合明末芜杂的思想体系作出了努力。东林人自称非党,却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而引起的党争,延续至南明。书院的兴废更与东林人的命运密不可分,成为显示朝廷政治势力消长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19.
明代中后期,程朱之学受挫于王学之盛,造成了学风空虚的流弊.以顾完成为首的东林学人源出于王学,而反之于王学,以"格物"辩"无善无恶",成之于实学,造就了儒学内部王与朱共天下的格局,为东林学派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天启五年,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首,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其主持者皆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略与东林同,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彼此交往不断,一扫王学流弊之迷雾,而使“程朱之说复揭中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