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道德与价值观是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关于道德的问题的研究。社会整体的道德滑坡要求最低限度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在精神上的最后防护.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共同价值观都体现了最低的标准、最基本的原则、底线以及广泛认同的涵义。伦理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底线伦理也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低的道德规范要求.是维护人类文明河流延续的堤防。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与核心部分,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  相似文献   

2.
[引言]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一词开始在媒体上频频露面,如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人格底线、学术底线、职业底线、官德底线、教育底线……可查遍工具书,没有关于“底线”一词的解释。但从大量的用例中不难悟出:底线是“最低限度的、不可再逾越一步的界线”,简言之就是“最低界线”。官场商场黑幕丛生,道德底线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底线伦理”?通俗地说就是人之为人的道德“下限”,是人们普遍认可并遵循的最起码的伦理规范。如果违背了“底线伦理”,就不是一般的失德、缺德,而是丧失起码的做人品格。近年来,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行为底线”问题频频浮现于公众视野,谴责“道德滑坡”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对于道德底线失守之忧似有加重。再看现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底线伦理”一词仍未正式提及,“底线伦理”教育仍显得有些“清淡”。依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渗透“底线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做人底线”意识,帮助学生价值认同并始终恪守道德底线,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发展之基,思想品德教师的职责之本,更是社会的文明之源!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底线伦理”教育呢?以下三个“统一”是可供参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当代道德生活中底线伦理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学科基础。对于“底线伦理”问题的考察,必须把它纳入到关于整个社会道德生活的理论框架中去。其作为个人行为规范的底线伦理的保障,主要有待于“文化生态”的完善;至于作为社会制度道德的底线伦理的保障,则呈现出更复杂的状态;处理好底线伦理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其与道德结构、文化生态以及政治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底线伦理”是人类道德最底层、最基本的部分;农村高中学生行为不文明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德育目标定位失当和教育诉求重“知”轻“行”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建构公德,须从“底线伦理”做起。  相似文献   

7.
李彦春 《科技文萃》2001,(3):181-184
“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 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 的常轨。”这是《底线伦理》一书作者、北大伦理学教授何怀宏书中所言。“市场经济初始 ,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我意识到,机遇、自由降临同时,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不杀 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 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 ,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 底线伦理遭遇挑战 何怀宏说,“仁”字形为“二人”,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鲁滨逊独居荒岛 所做之事不涉道德不道德,来了“星期五”就关涉道德了。现今社会,一天当中总会让人碰 到底线伦理崩溃事情,俗话说,不道德。经商的人会遭遇信用危机,一般人会有信任危机, 比如——  相似文献   

8.
底线伦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是人类良知的最低防线,底线伦理约束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影响着社会上同龄人的道德行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高低。底线伦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指大学生应该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从底线伦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荣辱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伦理中最基本的范畴,是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荣与辱又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知荣明耻,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做人的道德底线.何为道德底线?就是做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或曰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和良知,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的分水岭.底线是临界点,是最低要求,是不可逾越和丢弃的.比如信仰、道德、良知、人格等.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这些东西,就没有了立身之本,就没有了精神支柱和灵魂.守住道德底线,是人们安身立命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秦行音在《教育学报》2011年第5期撰文指出,教育所能具有的改变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教育必须帮助年轻一代守住道德的底线。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与核心部分,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也谈“道德教育的伦理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人们普遍感到德育“目标过高”,而这种德育又缺乏实效。问题不单在于过高的目标难以实现,更在于它导致对“道德教育的伦理底线”的忽视,结果就连起码的目标的实现,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多年来一直呼吁严守“德育的底线”。只是千呼万唤,实际情况并无根本的改变。《当代教育科学》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的题为《“底线”教育:学校德育的新模式》的署名文章中,尖锐地指出:“社会转型期学校学生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现实,使如何保持学生品德水平滑降到某一个‘底线’后不再滑降,成为我们难以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作者基于这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的伦理讨论中,底线伦理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底线伦理可确立社会基本道德和个人行为的基本规范,它能成为解决重大道德问题的终极价值的伦理基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是辨证统一的.终极价值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导向,底线伦理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道德基础.实现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可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基础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师德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先总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词汇——底线,现在已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成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上的“道德底线”一词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那么,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师德”,它的底线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社会风气的要害,抓住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根本。“八荣八耻”既指出了社会道德建设的伦理底线,又指明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伦理目标,指导我们教育工作首先从基础性荣辱观教育做起,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羞耻心和尊荣感是人的心灵特有的奇珍异宝,是一个人道德形成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基石。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底线的界定 “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在教育文化中,它不断地被引申为“最低的标准、条件和限度”。  相似文献   

16.
师德的底线     
原先总是在体育场馆里听到的词汇——“底线”,现在则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社会活动领域。其意义也从“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成为“最低的标准、条件、限度”。譬如流行于人们口头上的“道德底线”一语指的便是最低的道德标准和限度。时下,不知是由于人们对教育的越来越看重,还是由于学校在某些地区已迅速飙升为抢  相似文献   

17.
在大变革、大开放的今天,利诱增多,利害复杂,人们的价值观念不仅多元化,而且多变化。在价值包容、扩容的同时,维系自身文明的伦理底线正经受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考验。在道德浊流暗潮的涌动下,伦理底线缺口频现,似呈“虚”线,人们对于道德底线失守之忧似在加重。从社会之窗审视思想品德课程,底线伦理教育似乎成为无法绕开的教学话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伦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伦理建设是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伦理建设”的提法包含了“道德建设”的内容,但似乎又有更加深广的文化意蕴。如果说道德建设只关注个体品德教养及行为规范的遵从,那么伦理建设就要进一步关注个体道德赖以生存的体制、政策和文化等背景。由于高校内部结构复杂,就像个小社会,社会上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高校中几乎都存在。比如,党政管理伦理、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科技伦理、教育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家庭伦理等,这些应用伦理学问题在高校中都存在。这就使得高…  相似文献   

19.
三思“德育的底线”——读《底线伦理》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线”一词原为体育名词,但近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就将之用于道德领域。他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为人的常规。……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机遇、自由降临的同时,底线伦理面临挑战。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底线伦理应该是他们自律遵行的、具有普遍性的且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可以由客观上人们共同活动和交往的社会关系结构、特定的活动方式及其条件等本身,向内、向下提出一定秩序或规则性的要求。构建底线伦理,我们要让政治课教学贴近实际、牢牢掌握网络阵地并重视大学生社会团体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