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蒹葭>的主旨历来有关刺说等各种不同的解读,企慕惆怅应为其核心旨意,而解读者对"伊人"各自不同的具像化处理正是造成其主旨多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促进高中生语言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著名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指出:"核心问题是理解一篇文章主旨的钥匙,也是一堂课教学价值的依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巧设有效提问,为学生搭建文本对话的平台。一、设计"主问题",把握文本主旨对于课文的解读,把握其文本主旨是相当重要的。教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旨探究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有的教师对文本本身缺乏深刻解读,导致这个环节形同虚设,简单粗略地用"口号式""模式化"的语句给文本的主旨扣一个帽子,单一、片面、肤浅;或者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联想,对学生歪解文本现象也不制止反而大加鼓励,造成文本主旨解读泛化、模糊,曲解甚至误解了作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洛神赋>主旨,以史实为据,考究赋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具体的政治环境,对<洛神赋>主旨的"感甄"说和"寄心君王"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联系作者创作时的特殊处境,分析其写作心态,对照其政治追求,并溯源"求女情结"的文化嬗变,因此认为赋作的主旨是"政治失落的遣怀".这既便于加深对赋作内涵的体悟解读,亦更加深入对曹植政治人格的全面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收录了泰戈尔的《金色花》。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似乎不存在解读的难点,更谈不上解读的盲区,"母子情深""孩子俏皮""母亲牵挂"……寥寥数语就能把文本主旨言尽,似乎再无可言。倘若泰戈尔的这篇《金色花》仅仅被解读为"母子情深",其"美感"必将大打折扣。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如果不能有更深入的解读,那就只能围  相似文献   

6.
关于《风筝》一文,很多老师不理解编者为什么会将其安排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亲情"单元,认为"亲情"在本文并不凸显,文章的主旨应是倾向于鲁迅的自省精神以及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深入解读文本后,我以为,《风筝》一文的主旨恰恰应是"亲情",并且,亲情的表达需要智慧,需要科学思想的指导。下面  相似文献   

7.
卢军菊 《快乐阅读》2012,(25):82-83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散文,吻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多数人解读它习惯从对三次落日的描写入手去理解课文主旨,这样做虽然可以把握这篇散文大部分的内容,但却无法将景物描写和人文历史的联想部分统一起来理解。其实这篇散文有另一个更好的解读抓手,那就是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出现过的一句话:"世间有大美"。解读本文,从这句话入手就能提纲挈领,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一些教师认为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内容多,知识来不及教""时间紧,素养来不及培养"的抱怨,提出把握课程内容主旨,明确其定义、目的、前提条件和实施路径,从教材的文本解读出发,提炼教学核心观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打通内容主旨与教学目标的内在关联等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7):84-86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解读支离破碎,忽视整体感知;图画印证主旨,教学模式僵化"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其缺弱,目的在于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从而积极探索解决之对策,以提高中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0.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并非梁国祥先生所认为的互文句式,《阿房宫赋》的主旨也没必要上升到人性的高度。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要持有语境解读的意识,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语境解读手法来理解文本,不要做脱离语境的解读,以免"游离文本",与文本本义背道相驰。  相似文献   

11.
"反琼瑶"一词在网络上的走红有其独特的社会内涵。它经历了以关心他人,理解社会为主旨到纯粹发泄不满再到理性回归三个阶段,体现了一部分80后、90后对于社会、家庭、情感、责任这些话题的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李辉 《语文知识》2015,(3):72-74
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美得艰难而迷幻的诗,虽题曰"锦瑟",因其取自首句发端词语,实为"无题"。此诗主旨本来就难以把握,扑朔迷离,诗人偏又不愿冠以明确、醒豁的题目,这便给读者的理解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关于其主旨的解读,自然也是因人而异,众说纷纭,简直成了唐诗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么一首连教师都难以读懂的诗歌选人众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要让学生去欣赏此诗之美,其教学难度就可想而知了。《锦瑟》之难,难于上青天!有许多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闲情赋》文采绮丽,荡人心魄。但关于其主旨历来却争论不休,笔者从《闲情赋》的内容本身入手,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认为《闲情赋》的主旨是对爱情的大胆歌颂,是一篇爱情的宣言。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陶渊明冲淡朴素风格背后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浪漫情韵,使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血有肉的陶渊明,而不再是文学史上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的陶靖节。  相似文献   

14.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抚今追昔、因事兴感的经典之作。关于其"歌诗"(指可以入乐入舞的歌词)的解读,大多数论者将笔墨聚焦于诗前序文中的"迁谪意",进而紧扣有诗眼之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来分析全篇主旨。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雪的景物转化来表现感时伤事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是明显的,表现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就是有多种观点的呈现,教学必须以生为本,因此文本解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多元观点.从"一元"到"多元"是一种进步,如果在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过于强调多元而忽视主旨的把握,则同样是一种偏离.文章认为应当坚持"一元为魂,多元为形",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文本解读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孟子曾问:"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并自曰:"是以论其世也。"于是,知人论世就成为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必要视角,只是在面向学生进行教学时,更多的为了体现文本主旨而容易忽视知人的一面,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妥的。一篇文本的解读如果离开了作者,那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就少了最重要的那个,必为缺憾。《我与地坛》(以下简称"《我》文")一文,无论是在课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文章或长或短,总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个中心即文章的主旨。主旨大意题就是针对解读文章的主旨来命题的。了解主旨大意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可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快捷高效地解题。  相似文献   

19.
王开东老师关于《寒风吹彻》一文的教学设计,给我深刻印象的有如下几点:一、整体设计层次清晰。从有关评论导入文本解读;用鱼骨图展示文本结构;透过语言表层探究思想内涵;抓住"反常之处"追究文本主旨。二、文本内容解读披文入理,分析深刻。整个解读过程始终依据文本语句,不乏精彩之处。例如:"人的生老病死的生命冬天,则是所有人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或长或短,总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个中心即文章的主旨。主旨大意题就是针对解读文章的主旨来命题的。了解主旨大意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可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快捷高效地解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