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为政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环江县、贡山县和芒市的调查,课题组发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医疗救助存在支付水平低、知晓率低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课题组建议采取地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加大对医疗救助的支持力度、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体系和增加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专项扶持资金等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分析安徽省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现状,从完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拓展社会救助资金渠道、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监督机制、建设基层社会救助工作队伍等方面出发,通过单项制度优化、以低保为入口、分类型区一体化、救助方式整合等方式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过渡模式,以此过渡到城乡统筹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二元社会结构,主要分为两大体系,即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相应地区分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种制度分属于两种体系,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救助标准、覆盖面、制度的成熟度等方面较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有一些差距。而要协调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事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在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向农村的逐步扩展,亦成为中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项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体项目之一。近些年,部分发达省市开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也跃跃欲试,已经或者正在筹备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工作。通过案例研究,了解成都市城市和农村低保、低保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情况,一体化的实现路径和影响因素,探究一体化成功的经验和挑战,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建国以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其所在省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建立和健全劳动力输出机构服务,大力推进下山移民工程.发展集聚经济,是促进畲族聚居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提出广西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措施并建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口约2万人。保安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是在1952年3月由政务院批准确认的。历史上,保安族曾聚居在青海同仁地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迁居到甘肃积石山下。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过去20多年时间里,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受到了一定忽略,但在目前"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目标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根据我国农村当前的特点,应该注重建立比较完整的、制度协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应该尽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五保户制度的农村基本生活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建立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应该遵从政府承担基本责任的原则、普遍性与特殊困难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制度协调性原则和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板块一 知识要点精讲(一 )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 ,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 56个。在中国 ,由于汉族以外的 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 ,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1 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 ,在全国总人口中 ,汉族人口占92 % ,少数民族人口占 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 ,小聚居 ,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聚居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  相似文献   

10.
聚居于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的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与生态环境脆弱长期形成一种非良性的耦合效应,严重制约了该人口较少民族的后发赶超与可持续发展.要加快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就必须探讨促进该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三方耦合联动的对策,才能促进其多轮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又是生态脆弱地区,其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编制青海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规划,不仅要求分析国家的宏观布局、政策要求以及青海省的发展条件与发展需求,更要理清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尤其是该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应尊重城乡之间自然差异与合理分工,尊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从而确定合理的规划思路、步骤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自然灾害救助、城市单位救济与农村集体救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市场经济改革以来,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制度规范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八项救助内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了贫困群体的基本需要,保证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维系了社会和谐,促进了社会公平。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走向是:救助对象从覆盖市场转型的城市新型贫困者向全体贫困者过渡;从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为主体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渡;从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分离向社会福利整合社会救助制度过渡;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过渡。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改革,也是我国学术界正在讨论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根据现有实践经验,在城乡一体化改革中,需要以创新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与规划战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系和机制、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机制、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以此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在解决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村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政府责任逐步明确。同时,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社会救助经费不足、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分割、基层组织薄弱等,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在扶持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一个地区存在,而且还具有一定普遍性。保山市的3个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阿昌族,通过被列入《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及2011年的继续重点扶持,目前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群众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不仅存在着总体发展不平衡、贫困比例偏大、产业发展滞后、社会发育缓慢,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现通过深入研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因素中,体制机制障碍是重要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突破户籍、就业、征地等方面的体制障碍,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保障措施,全方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即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就业与社保体系建设一体化及社会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作为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基础阶段的义务教育,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重点战略性任务。伴随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湘西南地区展开了对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的有益探索,并基于不同的经济基础、现实条件,创新生成了不同的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红桥区是我市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一个区。(占市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其中回族占全区人口的十分之一) 我区于1984年开始规划和实施民族教育的发展蓝图。目前,一个从学前教育到中等教育的较为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已初具规模,各民族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并赢得了社会信誉,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一、制定规划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是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本保证。这个体系的建立,对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一套科学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改革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应建立一种有利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立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重要补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而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贵州毛南族为例,分析西南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扶持该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