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教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看初中数学教学时,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也会有一些新的思考.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解决,会发现,要想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建构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就必须追求情境与数学知识建构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要研究情境是如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规律.基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而创设情境,然后反过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累积、数学思维尤其是问题解决思维的发展,当然也可以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开端,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这将会使得学生在数学的领域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问题的不断解决,而让自己的知识丰满,让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3.
提问,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数学精神。设置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本文就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答题中学会思考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在这当中,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有效地实施教学引导的最重要的途径。为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可通过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宽松环境、给予学生思考和质疑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们平等回答的机会、给予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这四个方面来提高提问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问题设计的恰当,会让抽象而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直观有趣,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一、问题的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如,在讲完"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角边角定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学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策略,教师借助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能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重要的数学知识。如果教师在讲解某一知识点的时候能利用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数学知识的核心要点,深度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的重点要求。小学对于学生而言属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想要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需要学生首先具备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学生具备问题意识,让学生借助问题意识,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创新。一、问题意识与小学数学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课程具备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数学知识极具权威性和科学性,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所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看似细微的偏差及错误,而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学生把这种错误延伸,以致在以后的学习中难以纠正.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最初接触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精确计算、灵活应用、善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实践当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这些习惯呢?  相似文献   

9.
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生活的过程是我们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要尽量将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怎样在生活中去学习和消化高中数学知识呢?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道理,把数学思想渗透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大课堂中去,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问题"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有效纽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把握提问要点,拓展提问的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王倩珍 《新疆教育》2012,(8):115-115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正式走进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数学就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出现在其求学的生涯当中,且随着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愈来愈浓,而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愈来愈淡,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严重丧失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应该从自身的教学方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落实在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爱上数学,以求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有效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高中数学有效性课堂中应如何创设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卢宏澜 《课外阅读》2011,(9):200-201
情景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支撑,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土壤。教学情景把学生置身于问题当中,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必然重视情境创设,精于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15.
李莉萍 《考试周刊》2011,(43):94-94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本文作者就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85):23-2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巧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来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问题中学到更多的文化和知识,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小学数学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是以提问为主,并没有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没发挥出来其教学的特色,影响了数学教学的创新以及改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综合分析问题导学式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并分析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加强对数学教学的创新,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以期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以及探究数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7.
追问是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的"催化剂"。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和回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他们在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注重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探究式的过程,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提问。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阶段,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并不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为一线的初中教师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提问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常规环节,不 过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提问通常是简单的师生问答,问题之间 缺乏紧密联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放大问题在课堂教 学中的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带领学生思考、交流,使其思维得以 发散,让他们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能,改善整体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