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试图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移情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青少年社会责任心问卷、基本移情量表、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505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心正向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移情在社会责任心和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社会责任心通过移情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和直接路径。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社会责任心对于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及其性别差异,对有效引导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翠梅 《文教资料》2011,(33):198-199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释了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分析了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他们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以S市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以及部分中专的283名青少年独生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家庭的各种因素与其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这些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与性别不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家庭收入与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不呈正相关,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独生子女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年龄对青少年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显著,而母亲的学历水平和处世态度对青少年独生子女亲社会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生物固有的规律,也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学校组织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得以促进。亲社会行为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并不明显,一些针对增强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而设计的干预活动既耗时效率也不高。不过,一些特殊的教学安排可以提高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比如安排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使用主动合作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讲授教学方法。同时,学校组织长期的有意义的"志愿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公民意识的培养和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6.
亲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缺失已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特征入手,着重分析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缺失的表现及其出现这种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网络亲社会行为是指在网络中发生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有益的,自愿实施的行为。本文通过追踪调查上海某中学的BBS,发现无偿提供信息是青少年主要的亲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亲社会行为呈现出行为主体符号化、相对不确定性与“零”损失;互动形态多样性;行为主题多为无偿提供信息和精神支持,行为结果具有强扩散性等特征。为促进青少年的网络亲社会行为,需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规范虚拟社区秩序,培育虚拟社区文化。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提出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向,指青少年对待他人和社会的心理态度,包括与人合作、共享、关心人、帮助人、利他、利集体等心理态度。这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本调查旨在了解我国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意向特点,揭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为道德教育提供实证性资料。  相似文献   

9.
探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促进儿童心理与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修订版,对760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SPSS 2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尊与亲社会行为间为正相关,且自尊对亲社会行为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以利他性和亲和性为特质的人类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通过加强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克服以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由于忽视行为训练而导致的青少年道德认知效果差和知行脱节的弊病.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归因训练法和行为激励法等.  相似文献   

11.
如何评价青少年群体中的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寇彧 《教育科学》2005,21(1):41-43
评价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要立足于这个特定群体对亲社会行为的认同,不仅重视亲社会行为的利他性和高代价性特征,而且还要把握其社交性和低代价性特征,以青少年群体社会互动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亲社会行为类型为依据建立其客观评价体系,有利于教育实际中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认知重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量表对6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认知重评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认知重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负性生活事件不仅能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还能通过认知重评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听障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及亲社会行为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接纳的调节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亲社会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对359名听障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听障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且家庭支持的预测作用更强;(2)亲社会行为分别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听障青少年自我接纳可以调节中介模型中朋友支持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即相对于高自我接纳个体来说,朋友支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低自我接纳听障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不同来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机制,为促进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和融入、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亲社会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认知重评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青少年亲社会冒险行为量表,对广西61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负性生活事件、认知重评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认知重评在负性生活事件与亲社会冒险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不仅能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还能通过认知重评间接影响亲社会冒险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杨晶  黄殷  余俊宣  寇彧 《中国教师》2012,(20):42-47
<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友爱亲和,与人为善"等都揭示了亲社会行为的一部分内容。就本质而言,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且对他人、群体或者社会有益的行为[1]。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与其积极的社会性技能有关,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亲社会行为能使其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地与人交往和融入社会。因此精心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自我意识高涨,既追求独立却又不够成熟,思维仍然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PTM)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亲社会性歌词歌曲对初中生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中生亲社会性歌词组的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水平要显著高于中性歌词组;在初中生的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利他倾向、依从倾向、情绪倾向、紧急倾向和亲社会倾向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初中生的内隐亲社会行为无显著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说明亲社会性歌词歌曲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内隐和外显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道德教育应关注网络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晓红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115-117
网络环境为网络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条件,网络亲社会行为所表现出的社会效用对优化网络道德环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源,应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移情能力,倡导积极的网络群体规范和舆论,为青少年助人利他行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亲社会行为是个性社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认知学派从发展角度对此进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介绍这一研究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并分析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发展特点以及决策过程,无疑,能为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9.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心境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一致认为积极心境促进亲社会行为 ,而消极心境则有时促进亲社会行为 ,有时减少亲社会行为。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激发动机而发生的直接作用和通过个体的认知判断而发生的信息作用来完成的 ,这两种影响既可以独立起作用 ,也可以共同起作用。今后应扩展研究范畴 ,深入探讨心境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认知机制 ,加强不同理论的整合 ,并注重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发布关于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群体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减少,但并不能完全杜绝。为了避免青少年群体接触暴力视频游戏而产生各种消极影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可以正确引导青少年接触亲社会视频游戏,发挥亲社会视频游戏的积极效用,减少青少年负性情绪的产生、减少攻击行为,同时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心理素质和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