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内容采用"单元习作"与"习作单元"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纵向上体现了习作要素的螺旋进阶,而以习作能力的迁移运用为暗线的教材资源却常常被忽视.教师要在注重表达、读写结合等理念的统摄下,探寻口语交际、课后小练笔、选做与单元习作能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实现资源的整合融通、适度开发,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组织教学单元,语文教学从“教知识”转向“教素养”。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此,统编版教材单列习作单元,单元中每一项内容均指向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皆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个部分。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可将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  相似文献   

3.
郑锦灼 《亚太教育》2023,(9):123-125
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教学目标明确,直指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教材,科学解读文本,建立单元整体观,精准施教,达成习作教学目标。教学中紧扣单元要素,活用文本,引导学生练写,促其形成习作经验;同时,以精读课文为范例,品析关键词句,学习准确表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作时通过写前、写中、写后的有效评价,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及个性表达,实现“教、学、评”一致,促进习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教材的创新之处,教材以单元语文要素为载体,明示了每个单元在阅读与表达上的目标。教师可以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研究表达要素的内涵、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展开习作全过程指导,让学生每练必得。下面笔者以三年级上册《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习作单元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体例创新,体现了该套教材更加重视表达训练的特点。习作单元以单元语文要素为统领,写作资源更为密集、更为聚焦,这对写作知识的开发、写作训练链条的构建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用好习作单元的写作资源,对其他单元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有着积极的样本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想象”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教学,本文从选材典范、儿童视角、个性表达等方面解读习作例文的价值定位,并从聚焦写作要素、搭建写作支架、把握教学时机等层面探寻习作例文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由四篇课文、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人文主题聚焦“成长”,语文要素分为两个,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习作要素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情况,开展“我学会了_____习作教学活动,一要把握好阅读与表达的整体,二要协调好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关系,牢固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推动积极语用产生,为学科素养赋能,让习作教学增值。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与课标所设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特点不谋而合。其中,教材创造性编创的习作单元,更是直接指向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紧扣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试图将听、说、读、写的实践性活动高度融合。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单元的编排用意,将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其他单元中的课文采用了相同的教学策略,致使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严重偏离定位。事实上,  相似文献   

9.
习作内容在语文教材中的编排上呈现出序列化的特征,注重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习作单元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传统的单元教学思想,这一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在教学上与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立足教材,把握文本教学目标,明确编排意图;掌握课文表达技巧,内化写作技能;巧妙运用例文板块,打好习作表达基础,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新,打好习作基础,有效开展精准教学,让语文要素切实落地。  相似文献   

10.
谢杏淑 《新教师》2022,(4):64-65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呈现的是以表达为指向的一个统整的编写结构, 教材的各个板块、各种资源都指向学生的习作, 将阅读与习作融为一体, 层层推进.其阅读文本以相同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为议题聚合在一起, 形成可供学生联系类比的可读性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现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教学的粗浅思考。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链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导语部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明示,"了解作者是怎样  相似文献   

12.
<正>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该单元的精读课文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习表达。“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意味着:读懂文本的表达方法,运用习作知识进行表达。因此,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内容应在以下三方面着力。一、紧扣主旨,精准把握文本表达逻辑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主要用于学习表达,单元导读的语文要素明确了要学习的习作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13.
黄清兰 《学苑教育》2022,(9):62-63+66
新统编语文教材具有显著的单元编排思想,习作教学也成为单元教学的一部分,围绕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来设置,这就要求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单元教学思路进行。文章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教学为例,对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提出围绕单元主题明确习作训练要素、回归单元阅读学习习作方法、迁移习作策略到习作实践和在习作评价中强化单元习作策略的四个方法,以达到单元整体关照,实现单元要素的落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习作单元教学整体规划是指在做习作单元教学设计之前,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所进行的一个单元语文教学的轮廓性全面规划。开展习作单元教学整体规划对于习作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落实统编理念,需要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统编教材采用了“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的编排方式,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它包括六个部分:导语、精读课文(两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两篇)和习作。通过六个部分的教学,最终实现培养学生习作关键能力这一单元核心目标。通过梳理统编语文教材小学阶段学生习作能力序列以及普通单元习作教学内容与八个习作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发现八个习作单元的关键能力呈现依次为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写物、写人、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真情实感,呈现出一种整体的教学功能。这样的编排,有助于教师开展系统的有梯度、有层次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邹华 《教师》2023,(30):129-130
<正>“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独立编排的特殊单元,以习作要素为核心,按照“阅读与表达并重”的原则,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五部分内容。“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向作者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初试身手”根据提供的练习尝试运用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可学可仿的习作范例,进一步感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表达”为核心的习作单元,其精读课文的教学要从语文要素出发,立足学情分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聚焦文本内涵,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注重单元整体教学,在实践中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评价导向功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江西教育》2021,(2):18-21
为了消除语文教学读写分离的尴尬,统编语文教材除了在常规单元中利用语文要素将单元的阅读与习作构成有机的整体之外,还创造性地设置了习作单元,举全单元资源为习作助力.  相似文献   

18.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它联结课文与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习作指导的抓手和支点。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把握习作例文在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指向及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时机,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进行习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有文体意识,明确文体划分,精准定位本次习作的教学内容。其次,要在交际语境中搭建语言支架,知晓交际目的,搭建语段支架,构建语篇支架。接着,要借助例文,让学生明晰、习得本单元的“精准语文要素”,在实践中有序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最后,在评价交际中,让习作走向真实、有效。教材在单元内容的编排上,采用了“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即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内容。语文要素,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20.
童木秀 《教师》2023,(3):18-20
习作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统编版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融合和落实语文要素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写作技能的必要前提。文章采用教学案例分析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多彩的活动”为例,从立足教材、基于学情、聚焦大单元和实践探究等层面,引领学生关注要素、解读要素、融合要素和落实要素,将语文要素真正融于习作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手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和灵感,进而改变“难下笔”的习作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