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中学阶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丰富新时代中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以艺术社团活动为导引,以艺术社团课程为抓手,以艺术社团实践为载体,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从而带领学生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中国画的体系中蕴涵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精华,也融合进了优秀的艺术心理、艺术情理和艺术精神.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应引导学生认识美育与图画的共同诉求是其艺术精神与道德要求的统一,认识美学原则与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在求美的思想上是一致的,同时重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人文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热爱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中华民族的人文传统。民族精神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教育宝贵的精神资源,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系列整合,从经典诵读涵养学生道德底蕴、传统艺术升华学生气质、蒙学经典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三个方面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挖掘传统经典中的德育价值,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授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学生进取、反思的课程,尤其对当代大学生铸就健康人格、对身、心以及精神健康的培养和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篆刻兴趣,不仅能够磨炼学生顽强的毅力,持久以恒的精神,同时还可以让他们带着主人翁的责任感去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张莉 《华章》2011,(29)
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核心原则.通过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确立民族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追求,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特质;并通过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敬畏之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平和的心态与人和谐相处,以超脱的境界实现内心世界的和谐;使学生在艺术的熏染之下,实现自身和谐的全面发展,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学生具有民族凝聚力、精神激励等教育功能;厘清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构建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课程体系,是培养、熏陶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被继承和发扬,并值得后代的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我国教育事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实践教学来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社会的事业发展中,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教学体制改革和思想渗透,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便于渗透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精髓,并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当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精神素养的养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  相似文献   

11.
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时代的需要,认识国情、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和实施博雅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傅育 《少儿美术》2023,(4):17-19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核心素养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宋代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古典精神的最高峰。笔者试图将宋代文化与学校美育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宋韵文化的感官之美、情感之美和精神之美,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中国人民在劳动之余创作出多样化的,以活跃身心、抒发情感等为目的的文化艺术,民间音乐则是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小学音乐教师在跟随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善于挖掘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髓,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提出,经典诵读已经在中小学广泛实施。小学阶段进行传统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古诗词是一丛极富姿采 ,常开不败的鲜花。学习中华古诗词 ,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绚丽多彩 ,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华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是勿庸置疑的。中学时期是识记的最佳时段 ,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将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其毕业后无论是进入大学或是步入社会 ,都有可能克服各种困难并以各种方式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并从中吸纳有益的精神营养。可见 ,引导学生步入诗的王…  相似文献   

16.
舞蹈的存在可为是历史悠久,舞蹈既是一门艺术也一种文化今生。舞者通过高超的表演技巧,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可以将丰富的文化与精神通过舞蹈传达给观众,通过内在思想与感情折射出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高校舞蹈教学里融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在培养学生对舞蹈技术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深入的探讨了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将这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才能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内涵,值得每个人进行学习。戏曲鉴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鉴赏者的艺术鉴赏水平和人文精神,运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针对中国传统优秀戏曲的鉴赏,不仅能培养鉴赏者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还能充分弘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在利用戏曲鉴赏进行人文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循循善诱,在长期的熏陶中逐渐培养学生对戏曲这一艺术形式的热爱并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塑造。同时实现学生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的宝贵精神资源,其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一系列整合,从经典诵读中涵养学生道德底蕴、在朗读教学中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在礼仪教育中培养学生传统道德、在传统节日中升华学生道德认识四个方面,以校本课程的方式发掘传统经典的道德价值,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玉秀 《天津教育》2023,(15):147-149
<正>中国有五千年历史,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近年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具有艺术特征的学科,逐渐受到重视,而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相融合,在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裁体,也是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因而,文言文教学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