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长辈的呵护之中,从小娇生惯养,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班主任要高度重视感恩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使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他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职学生的家庭有不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供子女上学绝非易事。然而,在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懂得感激社会,不懂得感激他人,也缺乏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由此也就缺少责任意识。因此,对中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相当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职学生的家庭有不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供子女上学绝非易事.然而,在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不懂得感激社会,不懂得感激他人,也缺乏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由此也就缺少责任意识.因此,对中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相当必要.笔者在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实践探索后建构了一套"中职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四种途径和每种途径所含的六种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学会尊重自己。只有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始终,才能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5.
<正>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学会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甚至帮助他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要孝敬父母;感恩祖国,要报效祖国;感恩自然,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社会,要有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人格  相似文献   

6.
郭仪豹 《天津教育》2020,(9):161-16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感恩,使人类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得前进的动力。"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顺父母、理解他人,更不会主动帮助他人。小学是培养学生感恩心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感恩心的培养实践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霍萍 《辅导员》2012,(12):81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关心我们的人。可是作为老师,我们可否用感恩之心对待学生。因为有了学生,教师才能真真正正的进步;因为有了学生,教师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幸福。教师学会感恩,在班级管理中才能充满民主、平等与尊重,才不会吝惜赞扬和鼓励。教师学会感恩,才能教育学生真正懂得感恩,学会欣赏他人,为他人的成功喝彩!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陪我一路走到现在,认真反思,是学生让我真正感受到教学的幸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班主任如何能够成功的管理好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9.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当前,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十分溺爱,使孩子们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许多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日渐遗忘和丢失。基于此,通过语文教育,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成了语文教师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刘艳春 《辅导员》2011,(24):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2.
<正>感恩意识是我们人类生活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思想品质,也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它既可以体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同时也可以体现在学生与老师、下属与领导、朋友与朋友、兄弟与姐妹之间。懂得感恩就是懂得做人,了解感恩便是了解了人生。从字面上来讲,感恩就是指将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对方,并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谊。当一个人懂得了感恩,他才能够真正地关爱他人,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意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科目,可以更好地融入感恩教育,借助其中的一些文章来诠释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该如何具体地将感恩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13.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人的奉献和付出。"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一种美德,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如果人人都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去创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员的工作和服务,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都离不开他人的奉献和付出。"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是一种美德,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懂得感恩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的手。如果人人都怀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去创造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大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相似文献   

16.
感恩,表示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或罪行怀有感谢之意,是一种发自内心、真诚感激之情。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电是一种责任意识。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中小学生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因此,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17.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18.
如今,一些学生不懂得感恩,没有感恩之心,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学校一直在开展感恩教育,可为什么成效并不显著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一、社会呼唤感恩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顺或犯错误后不知道审视自己的行为,把过错全都推到别人身  相似文献   

19.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为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太缺少感恩之心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如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要使学生从家庭、社会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的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懂得爱、珍惜爱、回报爱,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通过感恩父母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进而对他人、社会、自然常怀感激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