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2016,(4):28-29
2015年的诺贝尔奖给中国医学界带来了惊喜。其实,每年的诺贝尔奖都会传来一些轶闻趣事,下面我们来"扒一扒"历史上那些诺贝尔奖之"最"。最令人遗憾的诺贝尔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因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的前  相似文献   

2.
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为什么不包括数学呢?这主要是因为,诺贝尔当年设奖的主旨,是奖励能直接为人类造福的发现和发明创造,他认为数学是纯理论的,与实际相距较远,因而未设诺贝尔数学奖。今天看来,诺贝尔的看法是不无偏颇的。为弥补这一不足,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由菲尔士倡设菲尔士奖。菲尔士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受奖者二至四人,授于当代最杰出的青年数学家(四十岁以下)。菲尔士奖被公认为国际数学界的最高荣誉,可与诺贝尔奖相媲美。除菲尔士奖外.国际上还有一项克莱福特奖。克莱福特奖是由瑞典实业家霍尔格·克莱福特倡设的,授于不包括在诺贝尔奖之内的数学、天文、地质、生物四门学科中的佼佼者,每四年颁发一次,奖金数颠与诺贝尔奖相当。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科技大奖,诺贝尔奖一直如高岭之花,不可亵玩。人红是非多,奖红名声响。1991年,有人看上了诺奖的名字,加了个前缀,于是,"搞笑诺贝尔奖"诞生了。"诺贝尔奖"4个字说出来,科学界得抖三抖;但前面加上"搞笑"二字,画风立马切换。虽然名称上有蹭热度的嫌疑,但千万别觉得搞笑诺贝尔很山寨。事实上,"搞笑"是因为获奖的研究内容稀奇古怪,但它们统统都是严肃认真的成  相似文献   

5.
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大多以立法的形式来体现的。但国外的很多社会力量设奖往往比较松散随意,从而带来一些与法律相悖的问题。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基金来源于诺贝尔的遗产。但诺贝尔的遗嘱曾经为诺贝尔奖的设立带来了的道德和法律危机。  相似文献   

6.
瑞典是诺贝尔的故乡,诺贝尔奖使瑞典蜚声海外。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一直都受到各方的瞩目。行至今日,诺贝尔奖已有百年的历史,我们虽然有几次同诺奖擦肩而过的经历,但中国科学家却始终与诺贝尔奖无缘。当我们在为这种现状焦虑的时候,甚或乐观地说我们离诺贝尔奖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反思。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正酝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正好是诺贝尔奖设立100周年.100年前,炸药的发明者、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用他自己的遗产成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正式颁奖.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著名科学家和前诺贝尔奖得主曾公开批评诺贝尔奖追不上时代,认为诺贝尔奖的科学奖项仅限于化学、医学及物理学三个奖,未能真正反映当代尖端科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是瑞典人,183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他有许多科学发明,最著8的是无烟火药.1896年,诺贝尔在法国去逝,并留下大笔遗产.根据他的遗嘱,每年用约20万美金作为奖金,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五方面有贡献的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等机构评定各类诺贝尔奖,每年在诺贝尔逝世日十二月十日颁发.最早(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简介@王洋  相似文献   

10.
大家一定听说过诺贝尔奖吧,这可是全世界瞩目的大奖。对科学家来说,得奖虽然不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但是,诺贝尔奖还是让许多人怦然心动。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一直期盼着: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拿几个“诺贝尔”! 你知道诺贝尔奖的来源吗?No?那我就简单地说说吧——阿尔费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没有妻子、儿女,连亲兄弟也去世了。诺贝尔发明了炸药,取得了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成功地开办了许多工厂,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5,(9):29-30
诺贝尔类是全世界的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在今年诺贝尔奖颁奖之际.法国《快报》周刊12月4日一期章披露了有关诺贝尔奖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科学家才能够问鼎诺贝尔奖?是什么促成了创造力的极大发挥?3月23日在清华大学,由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士·弗洛斯特姆与诺贝尔奖三位评委博吉·约翰逊、伯蒂弗·雷德霍姆、斯文·林丁做客“清华论坛”主讲“诺贝尔奖与科学发现”,为在场的400余名清华师生揭示了诺贝尔奖评选中诸多事情,也探询了诺贝尔奖与科学探索之间的关系.诺贝尔科学奖从1901年首次颁奖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其间,它见证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重大科学发现、发明,以其权威性和公正性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尊重.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在清华论坛上致辞欢迎诺奖评委代表团的到来,他说,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的来访对清华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很大意义的事情.什么样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工学院应用材料物理学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博吉·约翰逊先生列举了物理奖获得者的情况,他们中  相似文献   

13.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奖项,获得诺贝尔科学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21世纪,强大的中国已经离诺贝尔奖不远了。  相似文献   

15.
评奖诺贝尔奖代表着相关领域的最高荣誉,它的评审程序因此也非常严格。那么,诺贝尔奖获奖名单是如何出炉的呢?根据该奖创始人诺贝尔的遗嘱,在诺贝尔奖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其成就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诺贝尔奖开评之前,从在台湾的李敖到在大陆的巴金,他们传奇式的获得诺贝尔 奖提名的新闻,在传媒上热炒了好一阵子。   近年来,中国人对自己从来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而忿忿不平。有人提出是语言问题。文学奖的评选,语言确实至关重要,但别的奖项,语言就没那么重要了。   今年的诺贝尔奖揭晓以后,我们发现,还是没有中国人。虽然,这多少已经是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有些怅然。而且这种怅然不仅在于我们发现诺贝尔奖没有中国人,还在于我们发现诺贝尔奖和往常一样,没有落下美国人。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两名美国人——一名来…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奖是最具世界影响的权威奖顶,获得诺贝尔奖是合国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那么;诺贝尔奖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还得从瑞典化学家阿尔费雷德·诺贝尔谈起.1833年,诺贝尔出生在一个瑞曲机械师家庭,幻尾随父亲移居俄国,15y以后又而往意大利、英国、法国和美国来学,成年后回到父亲在俄国圣彼德堡丹0的工厂工作.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个机船师,却对化学实验请有独表,尤真喜欢研究火药.人鼓是中国艺代四大友明Z一.13世纪,W药通过阿拉怕人传入…  相似文献   

18.
谭树杰 《化学教学》2001,(2):20-21,26
当今 ,世界上的科技奖林林总总 ,但在人们心目中 ,最权威、影响最大的当属诺贝尔奖中三个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 ,都把获得诺贝尔奖视作在科技成就上的最高荣誉 ,而且还往往把一个国家获这三个诺贝尔奖之多寡作为这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从 190 1年起设立这一基金以来 ,世界各国已有数百位科学家获得了这一荣誉 ,在 2 0世纪即将过去 ,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之际 ,让我们重新介绍一下诺贝尔本人以及诺贝尔奖的评奖过程无疑是很有裨益的 ,从中可以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著名科学家阿·诺贝尔生于瑞…  相似文献   

19.
《红领巾》2006,(12):14-17
谁说诺贝尔奖高高在上,现在,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诺贝尔奖主词条创始人:瑞典人诺贝尔诞生日:1901年12月10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是颁奖日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生理或医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简单了解诺贝尔诺贝尔一家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他的父亲是个发明狂,一生中有过不少发明。诺贝尔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科学很有兴趣。  相似文献   

20.
孙震 《高中生》2013,(10):40
2012年的诺贝尔奖颁布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媒体研究系学习的撒浩轩,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给中国大陆作家"。她发现,身边当地的同学对中国文学的讨论变多了。书店里,莫言的书也放在了比较显眼的位置,这让她感到很骄傲。在接受国内报纸采访,谈到诺贝尔奖对于瑞典的意义时,她说:"瑞典人认为,诺贝尔奖使瑞典变得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