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说文解字》到现代汉字,部首字数量由540部减少到201部。本文系统考察了《说文解字》部首字消失的情况,发现在汉字简化过程中,由于部首合并、混形、变异以及从属字消失等原因,导致大量部首字消失,从而导致汉字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字典、词典,长期来大都以传统的部首法排列正文。直至1980年初版的《形声部首·国音·粤音·李氏中文字典》(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卓敏博士编纂),才开始采用形声字的声符作部首。本文拟对形声部首检字法试作分析介绍。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构成,根据古人分析汉字形体结构而  相似文献   

3.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2,(21):60-64
22 刀(刂(勹)) 23 力 24 又 25 厶 26 廴 22刀(刂(勹)) “刀”,象形字.几千年来,“刀”的变化甚微. “刀”的本义是指兵器. “刀”是部首,有两种写法,一为“刀”二为“刂”.前者有“刃、分、切、召、初、券、剪、劈”等,后者有“列、刖、刺、刻”等.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我们不难看出,“刀”部首内汉字并不多,“刀”的附形部首“刂”却不少. 先分析“刀”部首的字. “刃”,指事字,“刀”上那点指明刀口所在位置,表刀刃.“忍、韧、纫”等均从“刃”表音.  相似文献   

4.
校对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有关的工具书,如《辞海》、《新华字典》等,对于不懂汉语拼音的人来说,使用这些工具书是离不开“部首”或“部首目录”的。而遵循和按照“部首”前后顺序,循序渐进练习不断提高辨别汉字的能力,对于提高校对业务水平是有益的。可以说“校对按照部首辨字法”是属于一种比较科学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部首查字法,是汉字查检方法中应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种查检方法。由于部首的立部、归类上的不一致,各本词典在实际运用中也有所不同。《辞海》采用250部首,即称为改良部首,它对依据字形定部的原则,对字的切分、归部原则作了例举说明。  相似文献   

6.
改良部首查字法是十年内乱前着手统一汉字排检法时确定的四种标准方案之一。它自1965年经国务院文教办公室批示向全国推荐试用至今,已二十个春秋。到目前为止,采用它排检的工具书仅一家一《辞海》(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试行本)也曾采用此法,但正式出版时改换废止了;而绝大部分新出的辞书仍使用着旧的部首法或类似《新华宇典》的稍加修测部首法。实践的结果表明,它推广不开来。  相似文献   

7.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2,(33):71-73
36小()"小",象形字。甲骨文,像沙粒一类微小之物的形状。"小"字被专家认为是"沙"的古字,用作大小的"小"是引申义。在汉字中,凡由"小"组成的字大多含有"微小"义,如"少、尘、尖"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小"部首内汉字有:小、少、尔、尕、尘、尖、劣0、京0、尜、省0、雀、虩0、纛。  相似文献   

8.
涂建国 《图书馆》1989,(3):25-28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从汉字形体结构出发,依据“六书”的原则,编著了《说文解字》一书,把九干三百五十三个汉字系统摄于五百四十部首之下,开创了中国字书部首排检法的先河。《说文解字》是按小篆字形分析字义,取首归部的,小篆能较好地反映造字原理,因此《说文解字》的“据形系联”实际上就是按义归部。其后,辽时僧人行均撰《龙龛手鉴》,它的部首次序以“平上去入”四声为排列次序。金人韩孝彦撰《四声篇海》按三十六个字母顺序排列,每部又以字的笔画多少排列次第。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字书所采用的部首制,功用主要在于分析字根,只便于研究,并不便于一般人检索。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湖北教育出版社的图书版权贸易数量有所增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1991年至今,先后达成版权贸易的图书有:《中国小说史漫稿》、《中国现代美育思想述评》、《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古代口才掌故》、《汉字常用部首今释》、《心灵的冲突与和谐》、《西方文化之路》、《东西方大学与文化》、《实用美学100题》、《高观点下初等数学》(一、二、三卷)、《英语超级词汇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各种文字工具书,都要安排查字法,常用的查字法有部首、笔画、音序、四角号码等。四角号码法,需专门学习,音序法须先读准字音,笔画数来有些麻烦,唯独部首法,见得汉字,就可使用,因而用得最广泛。倘使汉字部首设置与定位实现了标准化,依据部首查闭字典(含词典,下同),该是顶方便的。然而现在的各种字典,部首设置与定位,却是一种一个样。  相似文献   

11.
武汉大学语言自动处理研究组编四川辞书出版社本书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编纂而成的,是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文学名著为依据编制的,全书共二十三辑,每一辑包括一个现代著名作家的一部著作的《单字频度表》、《部首索引表》和《逐字索引》三部分,而以《逐字索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辛复 《中国索引》2007,5(1):42-43
《辞海》(2009年版)的修订工作已经启动。本文认为,此次《辞海》的修订,不仅应对词目进行增删,而且还应对词目的编排方法作适当调整,以拼音取代部首。用拼音编排汉字,方便、实用,和大众的使用习惯相一致,符合辞书编辑出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黄嘉略,一个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淹没到失去光泽的名字,在《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作者的认真发掘和梳理下,他逐渐从迷雾的笼罩中清晰起来。他是用法语编写汉语语法的第一人,是向西方介绍汉字214个部首的第一人,是将中国小说译成法文的第一人。仅此几项第一,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世人知道并记住黄嘉略,记住他为中法文化交流史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本全面反映汉字读音的工具书《两万汉字中日韩越英俄读音释义字典》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在2002年上半年出版。汉字早已跨越国界,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变成国际性的,每个汉字在这些国家的语言中都有与中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对等读音。 该字典将计算机使用的“GBK统一码中日韩大汉字库”中的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部首符号、常用日本武汉字、某  相似文献   

15.
2013年8月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范性字表,对当代语言文字影响深远.本文以辞书编纂为切入点,从辞书字序安排、字形编纂、字头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辞书编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表外字能不能写成繁体字?这是许多编辑在文稿编辑加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所谓表外字,是指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外的字,即8 105个汉字以外的字.所谓能不能写成繁体字,实际上是说表外字的偏旁是否可以不进行类推简化. 关于这一点,《通用规范汉字表》没有明确说明,而字表课题组在《(通用规范汉字表)...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现行规范标准简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王铁昆为了帮助读者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现将有关出版物上国家现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规范和标准介绍如下:(一)汉字方面1《简化字总表》该表1964年根据国务院1956年颁布的《汉字简化方案》编制,收简化字...  相似文献   

18.
《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收录汉字不足,增字配号细则不够完善,编目员对某些姓氏汉字的增加及配号难以把握。文章介绍了几种著者号码表缺字增补以及配号的方法,以期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汉语著者号码的索取。  相似文献   

19.
简化字.前面说过,凡是《简化字总表》收录的简化字都是规范汉字.例如"书"、"笔"、"万"都是规范汉字,"害"、"肇"、"萬"是前三个字的繁体,属于不规范汉字,不再使用(翻印出版古籍、文物古迹、书法艺术作品除外).从1956年国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起,汉字简化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到1964年以《简化字总表》的形式,将几批简化字加以归纳整理,发表出来.1986年又将《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并在《说明》中说: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囉",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因此,在第一表中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在第二表"罗"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囉],"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瞭"字读"liǎ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在学习《简化字总表》时,应当注意这5个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编辑和作者都要学会使用规范汉字,也要学会鉴别不规范汉字.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先说规范汉字.《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指出:“所称的规范汉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简化字总表》分作三个表,共收录2235个简化字,其中第一表收录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350个,第二表收录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第三表收录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753个.这两千多个简化字,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严格审定后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