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盛大开演,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包括几代上海人的世博夙愿终于实现。翻开上海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上海从参博、申博到办博的漫漫历程,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2.
只要你来到浙江省档案馆,走进现行文件查阅大厅,就能经常看到这样一幕:许多人静静地埋头查阅各种文件,他们中有工人、农民,有学者、商人,有退休人员、下岗职工,还有年老体弱、身患残疾人员,他们正在为自己的切身利益寻找政策法规依据.浙江省省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就是为满足他们的需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而设立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海的开埠,西方经济文化的入侵,大批犹太人也随之来到上海,他们生活在外滩、南京路、虹口一带.利用上海独特的经济环境,地区优势进行各种投资,兴办洋行投资房地产、开办企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他们参与了上海城市的初始阶段的规划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上海的经济命脉和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对其居住区域的商业繁荣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静安也留下了他们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4.
上海十二月书业行情王雪明本月上海图书市场最精彩的一幕是12月8日上海新华书店图书批销大楼正式营业,该楼共六层,建筑面积达6569平方米。其中,一、二楼汇集了全国图书精品2万种,销售采取最新的仓储式全方位打开的方式,使零售店在选中品种后一次性提货,减少...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4日,这一天对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张建英法官和中国网通福建分公司的法律顾问刘伟来说,是一个灰色的日子,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是他们谁也不曾想到的:被告方浦郑勇在二审时割脉了.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图书馆上演了特殊的一幕,活跃在国内图书馆领域学术前沿的老专家、老教授却参加起遴选答辩、接受点评,他们为何参与答辩?又在竞争什么?  相似文献   

7.
记得1966年8月,上海的街头出现了北京的红卫兵.他们穿军装、戴袖章、扎武装带,一副救世主的模样.这以前,上海的红卫兵好像没这般装束,自然也没这等威风.在复旦,我看见一圈罔的人把他们围在操场上,猛烈地为他们的演讲鼓掌;在我就读的中学,我看见他们演示了教训牛鬼蛇神的武斗……不久,学校也有了选派红卫兵去北京串联的名额,我们这些非红卫兵只得乖乖地靠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8.
1949年对中国人来说,是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国民党仓皇辞朝,东渡台湾,重起炉灶;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建政,苍山如海,踌躇满志. 国民党"行政院新闻局长"董显光写下他1949年离开上海的悲痛: 亲友到码头上来送别,抗战八年彼此长期隔离后,刚重叙又要分手,此次一别能否再见,谁也没有把握.因此,船驶离码头时,在暮色苍茫中彼此相向挥手,莫不泫然涕下. 青年军军官贾贞斋忆起1949年5月24日最后撤退的一幕: 黄浦码头上已是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搭船逃离上海.为了要多搭载些人,国军奉令把武器弹药一律丢弃在码头上,只要人上去就行了,于是码头上堆满了武器、弹药、黄金、白银、家当.  相似文献   

9.
1997年7月1日,这个令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日子,这个牵动了全世界目光的时刻,虽然已经凝固成一页纪念的日历,然而,米字旗徐徐降落,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对目睹了这一幕,又报道了这一幕的我们来讲,更是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0.
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在周恩来等人的安排下,深入龙潭虎穴,与强敌斗智斗勇,在情报史上演出了一幕幕极为惊心动魄的动人篇章,被喻为"虎穴三杰".身份暴露后,他们相继来到中央苏区,以丰富的情报斗争经验,活跃于政治保卫战线,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文如下:我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  相似文献   

12.
关英之死     
关英是一位出身于上海的工人,于1938年被误杀的.杀害关英的主持者,是不相信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的莽汉子杨文翰.杨最终被国民党军捕获,于1942年被枪杀.新中国成立后,关、杨两人先后都被追认为烈士.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江西省弋阳县委党史办将"杨文翰游击队"作为革命历史专题,调查了亲历者,厘清了事件全过程.如今,回顾发生在赣东北历史上的这一幕悲剧,扼腕叹息之余,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在老上海,说一个人会“做人家”,是赞赏他“节俭、会过日子”,换成当下的说法就是聪明消费.花小钱享受精致生活,这一直是老派上海人引以为傲的生活技巧.上海曾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近代城市制度的发祥地.但上海入口稠密,生存空问拥挤、狭窄,也造就了他们精打细算、讲实惠、会做人家的特性,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市民文化.  相似文献   

14.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专业的学生。一对新人来到后海准备拍摄婚礼的外景,当他们穿过人群时我拍下这富有戏剧的一幕,图片起名为《市井中的新人》。即使最神圣的婚礼也不能脱离现实,不知道他们下次再来后海时,能否想  相似文献   

15.
近读《人民日报回忆录》一书,被其所披露的内容与记者的文笔所吸引住了,这是一部信史。建国四十年来新闻宣传中的沟沟坎坎,其中都如实地反映出来,对我们搞新闻工作以及新闻研究的人来说,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材料。记者写史,写刚刚过去的一幕又一幕,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他们往往是重要历史的见证人。事实上这部书,集人民日报历届著名人士、中坚人士之手,抓取每人在历史关键时期所经历的精采一幕,绘之于笔下,既给我们提供了最翔实的史料,同时又绘声绘色、非常形象地领我们去身临其境,去感受这些重要新闻宣传中的甜酸苦辣,并给人以无限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华文书店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有四大书局:上海书局(现称中图上海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他们不仅零售港台出版的华文书籍,也是马来西亚的进口图书分销商,同时也出版华文教材给华校子弟使用.  相似文献   

17.
很长时间听不到人们谈"职业感"这个话题了--不少人在身体力行,但是并没能说出来.我感觉到上海文化人的职业感是比较强的.这里所说的上海文化人,主要是指供职于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等文化机构的文化人,他们的职业感觉与对于写作的职业感觉.  相似文献   

18.
上海的四月,风和日丽、春意盎然。 就在这个春季,一批海外电视编导、制片人、摄影师,在上海电视同行的陪同下,串街走巷,采访形形色色的上海人。他们操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以及带香港、台湾口音的普通话,饶有兴趣地和上海市民交谈。他们绷紧职业的神经,睁大惊奇的双眼,希望找到一个传说中的老上海,希望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新的上海。  相似文献   

19.
投资昆山 2003年7月的一天,江苏昆山市的一群政府官员浩浩荡荡地来到上海招商,在他们的热情感召下,有30多个上海企业代表当场分别与昆山市有关乡镇、部门签约投资,其中上海澳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昆山市蓬朗镇政府签订了530亩现代工业园区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多少著名军事家用“攻心为上”的策略,在军事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如果说,诸葛亮七擒孟获攻的是敌方将领及其部下的心的话,那么,“力拔山兮气盖势”的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八百楚兵终灭秦”;韬光养晦、苦炼心志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兵可吞吴”,他们攻的则是自己的部下的心——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办法,激发将士们奋勇杀敌为国报仇雪耻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