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勰关于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论述,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以刘勰《心雕龙》中独具特色的概念“情采”为中心,阐述了其内涵,并与“质”对比说明其意义所在。从而反映出刘勰对艺内容与形式的认识,同时亦可窥见魏晋南北朝时代艺观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关于诗文的文与质、情与采的看法 ,构成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来是古典诗歌创作和诗学研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 ,对此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曾通过对“文与质”这一传统哲学和诗学命题的重新阐释 ,并结合古典诗歌史的发展实践 ,对“情与采”这对美学范畴也提出了新颖精到的独特看法 ,提出了一个“本色”与“绮丽”兼美的诗学命题 ,从而把中国古典诗学的文质观与情采观研究提高到了一个带有总结意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情采》篇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文心雕龙·情采》篇论述的"情采"关系,并不等于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而是作家创作情感的"诚伪"与作品文辞的"华实"二者的关系。作者提出的创作主张是"以情驭辞",要求作家的创作要怀有真诚的情感来自然为文,反对竞逐新奇地夸饰文辞。作者通过"情采"关系的论述,意在矫正文坛上浮丽的风气,建立朴实刚健的文风。  相似文献   

5.
在刘勰看来,以往文学发展的状态的变化,其实质都是因为文质互为量变而形成的递进和衰退。准确地说,他认为:在商周之前,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而从商周以后则是一段衰退的历史。那么,商周就成了实际意义上文质彬彬的顶峰。然而,文质无法达到绝对的平衡,商周的“丽而雅”已经开始显示出文进质退的趋势。所以,不可否认,商周实际上又成为文胜质的拐点。文学的发展,在商周之后,便逐步走上了“从质至讹,弥近弥澹”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穷照”而“绎辞” ,“独照而运斤” ,是刘勰认识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秉心养术” ,“以待情会”是刘勰情会论修辞观的主要之点  相似文献   

7.
阮慧钰 《文教资料》2010,(10):15-17
情志观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重要观点。历代批评家对情与志的异同作过诸多分析。本文作者从情、志在《文心雕龙》中的使用语境来辨析刘勰之情志观,并且由此尝试阐述刘勰之情志观在其赋学理论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齐梁时期,文学风气已经变革,许多文学批评家积极介入了探讨文学发展之路径。刘勰在肯定文学发展是沿着由质到文的规律而发展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考察了影响文学发展演变的外部因素,归结为时代的作用、统治者的作用,并且刘勰不绝对,对特殊情况认真的分析,承认了文学的相对独立性。更为可贵的是,刘勰曾明确说明自己的创作态度与体制,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打出了向经典学习的旗帜,也说出了具体的措施。从多方而,可以看出刘勰在这个问题上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9.
刘勰出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对幽默学持的是轻视的态度;他过于强调学的教化作用而忽视其娱乐价值和情绪价值,他对当时已初具规模的幽默学现象的概括是不全面的,对纯粹逗笑的笑话幽默一味排斥;他对性格机智诙谐的幽默家的人格持鄙视态度,其幽默学批评观助长了儒家载道学观的声势,。进一步把幽默创伤推到俗学和民间8学的阵营里去,不仅阻碍了后世正统人参与幽默学的创伤的实践,也妨碍了幽默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与"质"的本来涵义是"文"谓文饰,质谓质朴,它的原始形态,是早期儒家学派论夏、商、周三代文化历史形态之简要表述.周、秦以降,沿着品人和论世两个分支发展.钟嵘<诗品>论诗,是这两个分支的完美融合."体被文质"犹如"文质彬彬",是诗评文质论的最高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1.
文与质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中的一对诗学范畴。传统文论中的文与质与现代文学理论中的内容与形式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而是具有自身独特、丰富的历史内蕴和特色鲜明的演变历程。在比较的视域下,对文质概念的缘起、文质关系的历史流变加以纵向的梳理,同时也对中西不同的文质取向及其文化内因进行溯源式的探讨,突显文质论的民族特色,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勰在前代批评家和选家们研究文体问题之成果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对当时几乎全部文体进行了发展简史、基本规范、名家名篇以及理论说明等四个方面的探讨,写出了二十篇分论;然后又在《定势》等篇中对文体与风格的关系、文体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等理论问题作出了更深入的研究,至今还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乐府>是<文心雕龙>"论文叙笔"部分的重要篇章.刘勰在此篇中强调乐府诗的诗乐两位一体的特质,并以雅正为标准评价历代乐府.本文拟以这两个方面为讨论重点.探讨刘勰的乐府评价标准及目的,以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乐府观.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建安文学代表性的诗人,刘勰对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文心雕龙》中对于曹操文学创作的直接评价只见于《乐府》一章中,另外在《明诗》中对于曹操的诗歌创作只字未提,从中可以看出刘勰对于曹操的文学创作的评价是略带贬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与刘勰的生平环境以及其学术思想有关,也与曹操"古直"的创作风格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南朝普遍重情、任情的风气下,刘勰独标节情一说,虽然是他主张"宗经"的结果,也有儒家传统的教化说的因子,但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是和当时儒、释、玄三家对情性问题的深入讨论密切相关.其中先秦以来的情性论是这一学说的合理内核,南朝佛教心性论思潮的兴起和律学的兴盛则为它的萌生提供了必要的气候和土壤.  相似文献   

16.
骚赋是我国战国、两汉时期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和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自从二者出现以后,论者层出不穷,如刘安、班固、王逸、挚虞等对其源流及艺术特色都有或详或略的论述.而刘勰对骚赋的论述则更为详切、完整,在继承前人批评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阮瑀和应玚的文质论有相同之处,都肯定了文质并重.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阮瑀重质轻文,应玚重文轻质.两者的文质观表现在创作中,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英语写作,论述了如何选择合适、意义确切、清晰生动、形象具体并符合习惯用法的词,使英文写作更为准确、清晰和生动。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古代公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巨著 ,早已为文论家们所钻研 ,成果繁多。但其中文体论部分却未受到人们注意。不能忽视的是 ,《文心雕龙》里面 ,从“祝盟第十”到“书记第二十五”重在论述应用文体。而铭箴、诔碑、哀吊等等则是对古代公文文体的专门论述。刘勰的公文论自始至终贯穿着儒家审美精神 ,也充盈着文体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