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学生在入学机会、享受教育资源等方面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机会不均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经济地位不利之外,上学交通不便也是阻碍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现实因素。那么,如何发挥政府的责任,为农村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成为各国发展义务教育的重要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农村校车供给政策,为农村儿童提供了便利的入学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本再生产视角下的农村教育相对弱势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视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背后隐蔽的社会文化因素,就是人们之间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差异.本文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学说为理论支点,从文化资本角度分析了不同社会群体所受教育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努力缩小不同群体在教育获得方面的差距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存在着严重的阶层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分层、文化分层和社会分层对教育机会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和论证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形成教育机会均等的阶层差异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就目前而言,正确认识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阶层差异的现状,制定合理的干预政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本是再生产不平等的最隐蔽的方式之一,在学校教育中,人们解释学业成绩差异,很少考虑到由于学生处于不利地位而带来的文化资本的不平等.文化资本背后隐藏复杂权力关系,对于穷人来说,任何教育至多也只是一种表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即“不均等地对待不同者”。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 主要是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机会均等的原则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为了使能力不等的竞争者获得同等的机会,必须给劣者以优待。  相似文献   

6.
对作为农村教师主要来源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说,当下农村社会的教育环境使得教师的文化资本日益异化于教师而存在。文凭资本一方面难以转换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身份资本;另一方面,受结构性的社会、教育环境因素影响,文凭资本难以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建立联系,这是影响教师补充困境的深层原因。只要农村教育与以知识、技能为最主要凝结物的文化资本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变,农村教师在入职、工作状态上的不利局面就很难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7.
布迪厄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以惯习、资本和场域为核心概念,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理论视角,通过一系列的实证调查研究对高等教育表面机会均等问题提出质疑,认为高等教育的表面平等掩盖了统治阶级的特权化本质;学校的主导文化是统治阶级的精英文化,由于文化资本的缺乏导致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处于文化困境之中;而惯习和场域的力量交织正是高等教育再生产社会与文化不平等的隐秘机制.布迪厄在研究中确立了其高等教育思想的价值诉求,即高等教育应实现社会正义,保障处于最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家庭资本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家庭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三个维度考查了家庭资本对个体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社会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没有显著影响。我国当前社会条件是造成当前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原因,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家庭资本较少的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机会补偿,是当前条件下我国教育机会均等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不仅仅指形式平等,还涉及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旨在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要完善教育机会均等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就必须正确认识教育的社会功能,处理好教育场域内各种资本之间的关系,确立新的平等观念,从而实现“文化革新”。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增加农民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农民子女在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状况更甚.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公平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和高校农民子女在占有经济、文化及社会资本方面俱为劣势.通过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的去城市化、去本地化,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适度补偿,消除高等教育招生中的腐败现象,以及完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等措施,可消解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农民子女在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竞争中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资本与教育不平等的再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它的背后事实上隐藏着一种权力关系。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语言资本。在学校教育中,在解释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时,很少考虑到由于学生处于不利的社会地位而带来语言资本或文化资本方面的不平等,语言资本成为再生产不平等的最隐蔽的方式之一。因此,真正民主、平等的教育,必定是以语言资本或文化资本的平等为基础的,是以“话语”的民主化为前提的,否则,任何教育至多也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匮乏,在利用学校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使得现实中的贫困大学生受教育过程公平问题有所凸显。对此,国家、社会、学校及学生本人都应有所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最大限度达到包括过程公平在内的整体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教育调查追踪调查”项目(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简称CEPS)基线调查数据,探究家庭文化资本在不同家庭间的分布情况以及家庭文化资本对初中生学业成就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的家庭之间存在着文化资本存量的差异。家庭客体化文化资本对职业地位较高家庭学生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对男生的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家庭文化资本对非农业户口学生学业成就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提高农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强化文化资本的社会支持,提升学业参与的家长支持,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虽然国家一直致力于保证各阶段人群受教育机会均等、受教育过程平等,但家庭背景是不可控因素,它在影响教育公平的发展和教育的平等化进程中产生重大作用。文章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为理论基础,通过对CGSS数据和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进而论述家庭文化资本在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庆丰 《教育探索》2001,(10):43-44
新世纪初的教育机会均等,首先是入学教育机会均等,而入学教育机会均等所要优先考虑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均等。国家要对因经济、社会地位等原因而不能享有入学机会均等的适龄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或采取一些经济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PISA-上海(2012)的数据,基于文化资本理论,研究探讨了家庭背景对中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文化资本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和文化资本越丰富的家庭,父母越能够把自身所拥有的经济优势和教育优势转化为后代的优势,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业成就。其中,文化资本在教育再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且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比制度形态的文化资本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的符号暴力理论揭示了教育不公平的再生产过程,主要体现在教育行动、教育权威、教育工作、教育系统四个方面。通过文化资本、学校场域、习性三个方面分析符号暴力的影响可以发现,较之其他阶层,来自社会低阶层的学生更容易再生产其不利地位而成为后进生。  相似文献   

18.
当下,文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实践,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关注。不同的社会个体或群体参与不同种类、层次的文化消费活动,彰显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而文化资本正是影响社会身份与地位的重要因素。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逻辑,文章以社会身份为中介,分析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可能存在的同源关系、个体关系、纯食-杂食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蕴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演化机制;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究文化资本和文化消费之间三种关系的动态演变轨迹,以及驱动三种关系动态演化的社会文化逻辑;讨论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人与物的哲学思辨关系,及其交换价值的经济逻辑和符号消费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19.
根据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本联动的文化研究理论解释金庸武侠小说的创意经营,它是在适应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经受不同地域读者的政治文化诉求基础上,以经济经营武侠小说,以艺术传承传统文化,在成功的文化经营中最广泛地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文化创意经营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20.
公平在存在分化、分层的社会结构中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地位和功能是不独立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运用“资本”、“场域”、“惯习”和“符号暴力”等概念对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予以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