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民初以来的图书馆在建造发照过程中,竖立过不少碑刻,这些碑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这些图书馆碑刻还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作用。近代图书馆与以往的藏书楼有很大的不同,在民国碑刻中主要表现为藏书思想、藏书种类、受益对象的转变,其中一些碑刻还详细记载了图书馆经费的来源,这些对历史学、图书馆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抗战史料展﹄正式展出北京市档案馆为纪念﹃七七事变﹄六十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负责同志以及首都各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和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的亲属出席了开幕式暨新闻发布会本刊讯为纪念“七七...  相似文献   

3.
石刻,被人们称之为"会说话的石头"。在素有"山西碑刻之乡"的河东,光绪三年(1877),即农历丁丑年,发生了山西二百余年未曾有的重大旱灾,故时人称之为"丁丑奇荒",因这场重旱灾又延续到光绪四年,即农历戊寅年,因而亦称为"丁戊大荒"。"丁戊大荒",在正史中的记载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些正史记载太过简略,对灾情及救灾措施及其留给人们的恐怖心理,略而不详。事实上,大灾结束后不久,河东地区许多村落纷纷刻碑,记述了这次可怕的灾害,从许多方面弥补了史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抢先在收复区建立自己的新闻阵地,1945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废除出版检查制度办法》等一系列规定,10月又颁布了《增订管理收复区各文化事业补充办法》,通过审核登记、报送出版物的方式,强化新闻出版管理,实施舆论统制。北平市政府奉令转发了上述规定,训令社会局、警察局对北平地区的各类报纸、通讯社、杂志、出版社进行严格的管理。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节节败退,以及国共双方在新闻出版战线上斗争的日益激烈,国民政府的舆论控制也愈演愈烈,严禁中共及进步报刊的出版。在北平,先后壹禁了新华通讯社北平分社、中共机关报——《解放》(三日刊)和北平地下党组织创办的北平中外出版社,以及一批进步书刊,大大地挫伤了北平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至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北平的新闻出版业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北魏碑刻之中,有一通北魏正光四年(523)十一月二日刊刻的《段峻德墓志》,志文全文如下: 大魏段公墓志。 公讳峻德字克熙,河南洛阳人 也。奉朝请、辅国府长史、镇南府记 室、给事中、尚书郎中、奉车都尉领郎 中、魏郡太守、宁远将军、统军本州司 马、中坚。以正光四年正月十六日亡, 其年岁次癸卯十一月二日安窆于北 芒山。祖璋、给事中;祖母昌黎韩。父 延增、东莱太守、东武侯;母济南解。 妻武威贾。中坚英才金声,含德玉润, 妙识朗于龆年,贞芳茂于弱冠。德贯 颜、闵,文通游、夏。拂缨朝伍则冬夏 威恩;背虎邦符则齐鲁易化。而至德 消弘,非得其门,焉尽其美,略题閟 好,岂写真明者哉。 同时又有一通镌刻于大魏正光四年十一月二日的《鞠彦云墓志》,志文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晋商史料与史料中的晋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光二年,清末大儒龚自珍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诗人气魄,构思出一个极具超前意识的“西部大开发”计划来。他将他的惊天计划撰成《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上奏道光皇帝,提出把东部、中部和南部城市中的无业人员向大西北迁徙创业,凭借国家的政策倾斜,让这些城镇“待业青年”到大西北去变成有屋有业的成功人士。在龚老先生的设想中,有两个地方的人是不用考虑西迁问题的:一是江浙一带的人,理由是江浙人筋骨柔软,耐不住长途跋涉之苦;再就是山西人,理由是“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涉,毋庸议。”  相似文献   

7.
清代旗人教育机构当中,专门设置了外国语言教育部分,比如说有朝鲜语、英语、俄罗斯语等,还有就是当时部分旗人学科中还设置相关的外语专业,外语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值得关注的教育部分。  相似文献   

8.
徐云龙 《兰台世界》2008,(11):68-69
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绚丽的民族文化,云南具有与中原同样的发展过程,走过了结绳记事、飞鸽传书、烽火传情、民间信使、民信局、驿站通信、大清邮政的历史阶段.云南通信又具有民族地域特征,芭焦信、火炭信、鸡毛信、茶马古道,伴随着边疆民族走过了悠悠岁月.云南古代信息传递,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史学"的发展,大大拓展了史料的来源,使碑刻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更为重要的是,碑刻资料的使用,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史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并进而导致普遍史研究在方法上的更新与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沈峥 《兰台世界》2016,(12):134-136
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各族人民影响深远。随着云南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儒释道文化逐渐传入云南。尤其在元明清实施的民族政策推动下,以及明清时期汉移民逐渐进入云南彝族地区,儒释道文化与当地彝族毕摩文化不断交融,极大影响彝族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1.
12.
朱江 《档案与建设》2007,(11):17-18,36
档案史料征集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在档案部门和潜在的捐赠者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一方在此岸翘首企盼,另一方存彼岸拿着宝贝不知所向,双方无法相交。如果终于有缘相会,能否充分沟通,达成双赢,是征集工作成败的关键。而如何将征集的成果最大化,则是征集工作的目的所在,也是征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史料汇编中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料汇编中的编辑加工北京市档案馆赵家乃在史料汇编中,编辑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尽可能地让史料保持其历史原貌,准确地反映其内容,便于阅读和研究,包括对每一件史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考证认定,整体分类编排的体例求得科学合理,须作说明的加以注释或...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之际,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即是发现中国参加了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在该届世博会上中国商人徐荣村的展品“荣记湖丝”荣获了金银大奖。发掘出这一史料的是徐氏的后裔,他的史料来源是本宗族的家谱《北岭徐氏宗谱》。不过,直到用1852年伦敦出版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一书证实这一史料的真实性后,新华社  相似文献   

15.
张杰 《历史档案》2021,(3):100-106
清代满文碑刻内容丰富,涵盖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军事战争、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其中以人物传记碑、边塞纪功碑及宗教庙宇碑数量最多.清代以武立国,在入关之初及康熙朝,封赠了大量为后金建国及入关后统一过程中立有战功的人员.乾隆朝继续统一西北战争,设立大量边塞纪功碑,以向世人昭示新的疆域观念及大一统思想,强调国家的统一与...  相似文献   

16.
旗人户口册是研究旗人问题的重要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安祺佐领咸丰七年清查户口人丁册》和《光绪三十四年镶黄旗五班不食家口人丁户口册》,对其家庭状况进行详细记载,对于研究该旗人的家庭问题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7.
绿营是清朝维持统治的两大军事支柱之一。以前一般认为,作为汉人军队的绿营,是由汉人充任统辖官。事实上,从顺治元年(1644年)起,清廷就开始以旗人充任绿营官,并形成一系列旗人选任绿营官制度。提督是清代一省绿营的最高专职武官。了解旗人充任提督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统计旗人、汉人各自充任提督总体数量的基础上,对旗人出任提督的人数变化、地区分布特点提出观点,以期对研究清代国家的民族性、军事统治特点、满汉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六朝碑刻语料数量极多,且时代特色鲜明,是语言研究尤其是中古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本文选取六朝碑刻语料的若干词条进行考释,希望能对前贤的成说及辞书的缺漏和错误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涉林禁令碑对于规制人们的涉林行为、保护森林环境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搜集到的从北魏时期(386—557)到清宣统元年(1909)的56通涉林禁令碑的汇总和分析,对涉林禁令碑的特点作了定量分析,总结了毁林给当时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危害,并对涉林禁令碑内容中涉及的护林思想和内涵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道光二年,清未大儒龚自珍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诗人气魄,勾勒出一个极具超前意识的“西部大开发”计划采。他将他的惊天计划撰成《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上奏道光皇帝,提出把东部、中部和南部城市中的无业人员向大西北迁徒创业,凭借国家的政策倾斜,让这些城镇“待业青年”到大西北去变成有屋有业的成功人士。在龚老先生的设想中,有两个地方的人是不用考虑西迁问题的:一是江浙一带的人,理由是江浙人筋骨柔软,耐不住长途跋涉之苦;再就是山西人,理由是“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涉,毋庸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