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谁?历来是文学史上的一桩悬案。1991年11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醒世姻缘传〉新考》一书对这个问题又有新见解。该书作者张清吉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和考证,以大量确凿的不可辨驳的史实证实《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西周生”即诸城人丁耀亢。  相似文献   

2.
《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中华博士文库”中的第一本书,是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袁银传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新作。几年前,袁银传博士毕业论文在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就得到了国内哲学界前辈的充分肯定。此次成书出版,作者又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该书从农民意识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探讨小农意识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思路、新观点。原武汉大学校长、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称该书“是一本以科学态度严肃地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学术著…  相似文献   

3.
1992年,冒炘、庄汉新又推出了一部新作:《中国当代散文英华》,该书的出版,似乎正赶上大陆书市上的“散文热”。该书格局新颖,由“前言”、“作家论”、“作品选”和“作家传”几个部分组合而成。“前言”本身是一篇洋洋万余言的散文史论。作者立足于当代。在对古今散文流变的条分缕析中。归纳出中国当代散文的审美特质。与此同时,作者还将大陆当代“十七年”散文和新时期散文、大陆散文与台港散文,分别作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照,力图显示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散文在各自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籍问题,是“红学”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但这一问题近年来竟成为“红学”中的“热点”,是有其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的.《红楼梦》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文学伟著,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有关作者的情况本也势在必然,但是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人们却又所知甚少,所以虽然《红楼梦》一书传世已有二百多年,而关于该书作者究为谁氏的问题,直至20世纪初,人们才有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认为该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当然,关于曹雪芹在参与创作之前,这部书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原始作者”,这个问题至今也还存在争议.然而,无论在曹雪芹之前,《红楼梦》是否还有另外一位“原始作者”,曹雪芹之于《红楼梦》的创作,其地位都是至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丁耀亢全集》.我想在这儿谈论一下丁耀亢和《丁耀亢全集》问题.一、丁耀亢著作著录及研究状况丁耀亢,山东诸城人.经张清吉先生研究及访书,得诗集6部,剧本4种,小说1部,杂著7部,共计18种.但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竟一本著作未收,仅在《集部·存目九》著录《丁野鹤诗钞》10卷1种.经查清姚觐元编《清代禁毁书目》有《逍遥游》1种,《补遗》三又有《逍遥游》1种.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文艺创作之特征》是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于一九七一年用英文出版的评述郁达夫创作的著作,在布拉迪拉斯发、伦敦及纽约同时发行,该书的正文部分,除“序言”外,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郁达夫在艺术散文作品里自我表现的多种方式;二、郁达夫自叙传创作方法的特征;三、郁达夫的理论观念和文学创作。书的后面有个附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郁达夫的生平和作品。从书的内容和注释来看,该书作者在占有大量的资料的基础上,对郁达夫的创作思想倾向、表现手法和所受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可贵的意见。因此,学报决定选登部分译文,为郁达夫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一些资料。这一期刊登“序言”和第一个问题中的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7.
论作者丁耀亢的文品和人品 ,对续书的写作年代作了简要的考证。  相似文献   

8.
金相成主编的《历史教育学》已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并列入全国“八五”期间重点图书和出版规划。全书20余万字,分14章39节。该书立足中学历史教育实际,在对传  相似文献   

9.
梅鼎祚编选的专记倡女言行事迹的《青泥莲花记》是明代较有特色的一部选本,该书的编选目的主要是为倡立传、拯救世风和为倡女正名等。梅鼎祚对该书的评点体现出编选者对“才”的重视、对“节”“义”的高扬和对“贪鄙”者的警诫并讽喻世风。这些编选标准和评点思想表达了作者较为开放和进步的思想观念,在评点中以倡女自喻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相似文献   

10.
在对胡适有关《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考证进行补考的基础上,将《醒世姻缘传》与蒲松龄诗文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在婚姻、家庭问题上有共同的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对农村灾异特征的描写及写作心态相通。《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都表现出“志异”的相同审美个性;并对杨复吉《梦阑琐笔》记述的可信性进行考述,进一步证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  相似文献   

11.
《醒世姻缘传》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是明清之际较有特色的一部世情小说,作者可能是山东人。其实,该书除有大量山东方言词语外,也有不少湘方言词语。确定这一点,对《醒世姻缘传》的研究与汉语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厚安先生著《弘治皇帝大传》一书,认为明孝宗是一个既非圣主、又非暴君的“中间人物”,但他本质上和明朝其它皇帝一样,是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捍卫者。这一评价是中肯的。作者将明孝宗置于整个明史背景下考察的研究方法也是科学的。该书的成果使明孝宗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紫阳道人、木鸡道人,明清山东诸城(今日照市五莲县)人。是旨在借《金瓶梅》故事影射朝廷君臣忠佞贞淫的名著《续金瓶梅》的作者。他颇有才华,颖悟过人,工诗善文,但久不得第。曾随从大书画家、《金瓶梅》藏有者董其昌游走江南,归来后,取历代吉凶诸事,作《天史》10卷。明朝末年,国事腐败,弊政累出,对丁耀亢刺激很深。他在传奇《蚺蛇胆》中,借黄门之口,大胆抨击明代弊政和官宦陋习。“过于贾生支流涕,有如长孺之直戆”,心中的长期积愤,倾泄而出。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的早期刻本,就出现了“廿公跋”,人们还一度将其置于“弄珠客序”前。这个廿公是为《金瓶梅》作读书的丁耀亢。  相似文献   

15.
《曾公平逆传》叙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公平逆传》一书,诸小说书目类著作都没有著录,《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根据宣统元年(1909)徐瑞记书局石印本《曾公平逆纪》编撰者冯文兽在该书跋文中的记载加以著录,并云:“书未见。”笔者不久前有幸得见此书,现将其有关情况稍作介绍,供有关小说研究者参考。 该书封面正中题“新出曾公平长毛贰集,三集续出”,左上方题“浦寿记批发”,左下方题“定价三角”。首序,序下有“简青斋藏版”字样,序后署“宣统元年孟夏吉日,主人简青斋、浦寿田合订谨识”;次“曾国藩平逆传后”,未署名;次“跋曾文正公平逆传初集书”,后署“编者自识”。卷首题“新出绘图曾公平长毛二集”。全书有图4幅,每图画3人。正文半叶20行,行42字。文中有小圈断句。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传》一向是一篇存在着较多争议的作品,在把文学自觉地纳入文化学大范畴进行研究的今天’有必要对它加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长恨歌传》是诗歌与小说的璧合。从“(乐天)歌既成,使鸿传焉”来看,是两位作者的有意合作,作品的寓意必不相悖。虽然作者制此篇时意在“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但是我们知道,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易孟醇先生《曾国藩传》于1995年11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至今不足两年,已是第二版第三次印刷发行了,可见该书颇受读者欢迎。读过此书,我以为它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寓人物的评价于史实的叙述之中。对曾国藩的评价历来尖锐对立,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但在该书中,曾国藩却展示了一个多侧面、立体的新形象。曾国藩对太平军的残酷镇压屠杀、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内疚神明,外惭清议”的矛盾心理,曾国藩在办洋务中开拓中国近代化的贡献,都从作者对曾国藩桩桩件件史实评述中渐渐凸现出来,不仅表明了作者对曾国藩的新的评价,同时也给读者思维以广阔的驰骋空间。如,作者一面全文转录了曾国藩制定的“爱民歌”和对太平军俘虏“八不杀”政策,另一面又展示了曾国藩在书信中指示对太平军,“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以假仁慈误大事”,有力地揭示了曾国藩假仁义,真凶残的伪善面目。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它有时也会有疏漏,如《蒙求》作者李瀚本是唐代人,而该书时而说是“唐李瀚”,时而又说是“晋李瀚”,前后不一,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9.
鲁迅论稿陈安湖著本书二十万字,一九八○年九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李霁野所主编的“未名小集”之一。该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所写的关于鲁迅的论文选集,其中既有鲁迅作品的评论,也有鲁迅思想发展的探索。大部分论文都是针对着各个时期鲁迅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带有论辩的性质,表明了作者一些独立的见解。其中《论<狂人日记>的思想》、《论<阿Q正传>与辛亥革命》、《论阿Q和阿Q精神》和《论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伟大发展》等文,在鲁迅研究领域里曾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出版社已决定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重版。  相似文献   

20.
《隋唐志传》是中国小说史上较早产生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该书的基本创作模式是“按鉴演义”,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当时的历史小说创作观念。但由于受《三国演义》等小说的影响,《隋唐志传》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又不过分拘泥于史实,小说中加入了较多民间色彩较浓的材料,同时也抄袭、移植了一些《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从而使小说的故事情节更为生动,文学色彩也有所增强。这种探索虽然还比较粗糙,但体现出了作者对历史小说文体特点的一些思考,因而有一定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