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纾解高职学生就业困境是当前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本文用责任主体与客户闻均衡分析框架探讨这一问题,指出高职院校作为负责任的主体供方,通过调整内部关系、衔接前后端的价值链,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培养成本,并对直接客户(家长)与派生客户(用人单位)之间的均衡产生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振明  江帆  方秋中 《文教资料》2008,(24):200-202
本文以综合类农业院校为着眼点,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连续四届毕业生进行实证调查分析,试图探索农村和城镇生源理工类大学生就业流向的规律性,归纳理工类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解决农业院校非传统专业"就业难"以及农村生源"就业难"等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招生与就业工作是社会对学校认可度的直接体现。招生和就业相辅相成,两者辩证统一。生源质量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反过来就业率的高低又能对招生起到借鉴作用。本文就如何建立适时可行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如何以学校学科发展和学生就业为出发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激发专业活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陕西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的招生指标与录取人数对比分析,发现该专业招生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结合相关政策及就业现实,指出招生报考条件、就业状况、职称评审、导师队伍现状等导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招生的困境。为解决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生源问题,建议废除报考条件中工作年限的限制,设置"教育管理"为职称评审专业之一,打通职称评审的学科限制;加强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地方院校招生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招不够、不报到、留不住、转专业等一系列新问题,制约了地方院校的健康发展。分析了地方院校生源危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化解危机的对策与途径:即加强内涵建设,以实力吸引考生;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以就业拉动招生;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吸引国外生源;树立生源意识,打造生源基地;把握录取环节,提高招生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考生源下降,高职院校招生困境不断加剧,高职院校"招生难"问题主要体现生源数量、生源质量、以及招生不均衡等几个方面,这其中既有整体生源逐年减少、本科院校招生挤压等外部原因,也有高职院校本身实力不足、特色不明显、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高等内部原因。地方高职院校打破招生困境,可以从校企合作,开拓生源地、经营特色专业、拓展农村教育市场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教育变革引发的高考招生区域失衡与生源阶层差距扩大,是实施向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考招生倾斜政策的直接动因。本文分析此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实施影响及面临的问题,提出配套改革建议。主要包括:切实贯彻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确保高考招生专项计划选拔的公平公正;改善中西部贫困地区就业条件,减少人才外流;协调"异地高考"等改革举措以及继续调整部属院校招生属地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需求出发,抓住高职专业就业质量和生源效应这两个"进出口"的预警监测重要指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预警指标设定因素及专业设置的主要原则。最后结合实际数据案例,分析高职专业招生、就业主要指标的契合度,为形成院校内部专业设置的自适应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招生计划的科学制定是关乎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高校招生专业直接推向了招生市场。新的志愿填报方式将会以专业+学校的模式呈现,增加了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招生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我们将招生数据、培养数据、就业数据作为目标数据,构成了动态调整高校专业招生计划模型。该模型具有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客观展现专业的"吸引力"、排除人为造成的录取分数差异、反映院系就业工作的稳步上升态势和直观展示专业积分排名五大作用。从源头上保证了计划完成率、生源质量稳定和专业的持续性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必须统筹规划招生与就业工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招生就业工作质量.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高职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改进路径,以期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