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听了他们的话,我就从教师的用心之良苦、工作之敬业…  相似文献   

2.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祁翠焕 《青年教师》2009,(11):41-41
“杨老师罚跑圈了……”两个三年级男生神秘兮兮地耳语着,见校长过来就跑开了。那天校长已经是第三次听到学生谈论这个话题了。他犯起嘀咕:“我三令五中禁止这种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难道小杨老师还在干这种事?他把杨老师叫到了校长室,严肃地问:“有罚跑圈这回事吗?”杨老师支支吾吾地说:“有,不过我罚的不是学生,而是……是我自己。”校长有点发蒙,皱着眉头问:“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4.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5.
信任与责任     
有一次,我跟我们李莉校长谈起有关“责任心”的话题,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实在称得上是“艺术”。有一次李校长布置学生回去参加公益劳动,可这帮小家伙的作业竟拖了两个星期,而且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做。课上,李校长把这几位学生叫了起来,问大家:他们没有完成作业,你们说怎么办?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可李校长都不满意。最后她说:我们都为不完成作业的同学难过、担心,可是我们不能总是批评和惩罚呀。他们是我们班级的一员,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去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去完成任务吗?难道……片刻的沉默之后,李校长开始宣布:今天我们要…  相似文献   

6.
以前的老学生来信第一句就是问:“老师今天你U了没有?”这是我们的秘密。您想知道其中含义吗?请往下看。每准备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激动不已,备这节课我特别精心,因为我要求自己必须留给新学生们最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时间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这节课就是关键。事实证明任务又一次圆满完成,课后学生们的总结中,我确认了这一点,他们喜欢我和我的课堂,喜欢并有信心进入物理学习。您要问:法宝是什么?答曰:“U”——“幽默”。现在您知道了。我很想淡淡自己“U”感受。  相似文献   

7.
透明的生命     
我是一个盲校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几年来,在与盲童的心灵交往中,他们的言行常使我深受启迪,洞悟许多道理。   在一次班会上,我建议学生提出他们自己最关心的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有个学生站起来,脸上写满严肃:“孙老师,我们人的生命有颜色吗?如果有,那么是什么颜色?”他的表情告诉我,这个问题已让他思虑很久。虽然这意外的提问让我有些发懵,但潜意识提醒我:这是一个好话题。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呢?片刻的迟疑之后,我还是镇定了下来,不如先听听学生们的想法,也给自己留点从容思考的时间。于是,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提…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新建的综合楼过道的墙壁上,贴了一张世界地图。巧得很,我的办公室就在这墙壁后,每次进出办公室就能看见这张世界地图。对着这张地图,我常遗憾地想:我这辈子也许去不了印度尼西亚,去不了阿根廷、加拿大,去不了任何一个外国了。 这天,我正驻足在这张地图前,一群孩子围了上来:“管老师,你看什么呀?” 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他们不正是我童年的影子吗?时代不同了,他们应该有比我当年更广阔的天空啊!我对学生们说:“找找看,澳大利亚在哪里?美国在哪里?英国在哪里?” 不一会儿,孩子们叫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们一起吧     
我们一起微博吧 “老师,你有微博吗?”告诉他吗?那可不行,我也想有我自己的私人空间,我偶尔也在我的微博里宣泄着我的不满情绪,所以,我肯定不能告诉学生。可转念一想,何不跟着他们一起玩微博呢?这样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想到这,我笑笑说:“有,不过呢,不常登录。  相似文献   

10.
李招义 《师道》2006,(8):42-43
一我每个星期有两天陪着他们在教室吃饭,为了防止他们违纪,我常常是自己在食堂吃完后,才拿着自己的饭盒站在教室门口,这时总会有学生放下自己的饭盒,走过来接过我的饭盒。“老师,我给您盛饭。”“老师,我给您打菜。”他们就这样一个一个地问着,我一个一个地婉拒,也没感觉到厌烦  相似文献   

11.
谁调动谁     
一大学校长访问另一所大学,见这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很上进,很有活力,很有积极性,就问这所大学的校长:“你是怎样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这位被问的校长沉默片刻后答道:“我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13.
吴非 《吉林教育》2005,(10):1-1
前些时候,到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去听课、在校门口,看到校名是该校一小学生题写的.就觉得这所学校有点意思。进了大门,门厅壁上镌着几行大字——“我希望自己拥有最出色的学生,所以我必须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落款是“朱亦磊”。我不知道朱亦磊是何许人,校长说,是他们学校的教师,因为朱老师写出的这句话代表了教师的心声,所以学校决定用他(她?)的话作为警言训词。  相似文献   

14.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开学不久的一节科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来这节课是研究“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上课前,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找到我,兴奋地说:“张老师,我们抓到了许多苍蝇。”边说边向我展示他们的“战利品”——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苍蝇,那种兴奋的神情天真又可爱。我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的?”“我在学校的垃圾箱旁边。”“我在校门口的农贸市场里。”“我在街道旁的垃圾场。”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你们为什么要抓苍蝇呢?”我又问。“我们想知道苍蝇为什么在那么脏的环境里生活,却不生病呢?”“它们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说实话,我也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按照课程计划,这不是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但学生有这样的探究热情,问题又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虽然我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探究“苍蝇”的奥秘。于是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苍蝇的生命力为什么那么强呢?”立刻,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2000年9月我接了初二·三班班主任,这是一个成绩和纪律都很差的班级。接班同时我便开始了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为课题的教育研究工作。要想让这个班级有根本的转变,首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优秀的,可以做最好的。平时工作中不用讥讽挖苦的语言批评学生,维护学生自尊心。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要宽容他们,给他们反思错误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感到错了。在同学面前有的只是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喜欢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越来越强,违纪现象越来越少。面对这些成绩较差经常违纪的学生,如果一味批评、…  相似文献   

17.
薯条测谎法     
五个学生吸烟成瘾,一天他们在厕所吸烟,被教导主任看见,教导主任告诉其班主任,班主任次日找他们五个谈话。老师:“你吸烟吗?”学生A:“吸……”老师:“吸!你很光荣嘛!回去叫家长来!!”学生A回去后和另外四个说:“老师问你们吸烟了吗?你们都别承认,都说不吸,这事我自己担了。”……老师:“你吸烟吗?”学生B:“不吸。”“那吃根薯条吧。”说着老师递过薯条。学生B很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老师:“不吸?回去把家长叫来!”……老师:“吸烟吗?”学生C:“不吸。”“那吃根薯条吧。”学生C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地…  相似文献   

18.
甜品小段     
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跑哪去了!……”最后,作业都发了,可还是剩下那一本,“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爸爸帮我做的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  相似文献   

19.
我很后悔     
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在课上,李校长让我们到讲台上去说说自己的心声。在老师的鼓舞下,我大胆地来到讲台上,对数学老师说:“李老师,以后有作业就在上课做,如果下课了,就不要再布置作业了……”下课后,我刚回到教室,李老师就来到我面前。严厉的问我:“有什么意见干吗不在平时提?专在大会上提。”我低下了头,心里有些悔恨。可转念一想:李老师也真是的,一点也不虚心接受意见。这件事传到了熊老师的耳朵里。熊老师把我叫到外面,我十分害怕,害怕熊老师批评我。没想到熊老师温和地对我说:“不要紧的,李老师是年纪大了才这样的。吃…  相似文献   

20.
在反映高三生活的电视剧《命运的承诺》中,勤勤恳恳奋战在高三讲台上的房老师无法赢得学生的心,面对学生集体要求撤换她的上告信,房老师流着眼泪,痛心疾首地问校长:我为他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什么却换回这样的结果?!的确,许多老师也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端给学生一盆火,回报的却是一块冰。老师抱怨学生: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学生却说:你的爱越深,我就越来越心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尴尬境地,又是什么阻隔了老师与学生的水乳交融?一、爱的出发点狭隘爱的付出应是无怨无悔的,而有些老师的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